唐敏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试论普通高校舞蹈理论教学
——由“重实践轻理论”现象引发的思考
唐敏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的舞蹈理论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科学涵养和专业知识的高低,关乎着能否高水平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实际舞蹈理论教学培养过程中却面临着多种的问题,需要得到越来越充分的重视和发展。
舞蹈理论;教学;思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新时期的舞蹈教师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更新和扩充专业知识,提高各类相关学科的文化素养,才能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应社会的挑战,跟上时代的步伐。进入21世纪新阶段后,培养全面发展的舞蹈家是我们教学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而舞蹈理论是一名优秀舞蹈演员需要掌握的必修课,舞蹈理论素养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舞者的专业悟性,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文化和舞蹈理论的素养,才能明白舞蹈角色创作和表演中的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才能形神兼备的塑造人物角色、入木三分的刻画舞蹈形象,要求必须具备高质量的舞蹈文化和舞蹈理论的素养。随着舞蹈学专业在我国普通高校的飞速发展,社会越来越要求专业技术好、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综合型舞蹈人才,面对实际教学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引人深思。
(一)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及课程设置
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的教学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形式进行,其中舞蹈理论课程主要由舞蹈艺术概论、古典芭蕾教学法、舞蹈美学、舞蹈写作教程、舞蹈形态学、中外舞蹈史、世界芭蕾史纲、舞蹈解剖学、欧美现代舞史、中国舞蹈意象论等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两个主要门类。
(二)重实践轻理论的严重失衡
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的多数舞者只重视舞蹈技术技巧能力的学习和训练,都较轻视舞蹈理论的学习培养和提高,从而导致了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严重失衡的必然结果,舞蹈理论教学进度缓慢、效果不佳、难度较大的现象特别普遍,成为了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舞蹈艺术人才和复合型舞蹈专业应用人才的最大难题。
(三)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相对于舞蹈实践课程而言,舞蹈理论课程本身就略显枯燥,再加之舞蹈学专业的特殊性,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授舞蹈理论重点、要点、难点时也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必须要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只有充分体现了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才能高质量的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舞蹈理论应用生疏
舞蹈理论的实际应用主要表现在实践课堂和作品鉴赏等方面,在对理论知识的检验过程中,应用的生疏程度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古典芭蕾教学法》这门课程的实际应用,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可以很自信、轻松、漂亮的展示一个把杆组合或技术技巧,却难以流畅的全面解说组合或技巧的要求、规格、标准、要领,特别是基础相对薄弱的低年级学生,有的甚至坦言自己只会“做动作”,不会“说动作”,这样就无法实现理论结合实践,当然也就更谈不上理论指导实践。
针对普通高校目前舞蹈理论教学的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根据自己一线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课程设置,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普通高校的舞蹈学专业学生来源以高中文艺特长生为主,多数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基础薄弱且没有经过长期的严格系统训练,新生入校后的班级专业层次更是参差不齐,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班级专业水平协调化、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我们可以准确的将舞蹈解剖学、古典芭蕾教学法、西方芭蕾史纲与芭蕾基训课堂结合。在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习中,逐渐切入舞蹈史、舞蹈美学、舞蹈赏析、舞蹈艺术概论等理论课程,根据各年级的能力和水平由浅入深的进行设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后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学会深刻剖析自己的不足和成长空间,达到事半功倍、高效学习的目的。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理论兴趣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的培养情趣、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境界,不断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积极的态度勇敢认识专业知识技能求知过程中的困难和不足,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目的。以民族民间舞为例,教学中就以不同民族风格迥异的体态和动律等作为切入口,激发学生探索不同民族历史文化等知识背景的兴趣爱好,理论与实践结合,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精神空间,真正体会到不同文化理论的丰富内涵,感受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意义和无穷魅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舞蹈理论教学效绩
在舞蹈理论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断改进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保持理论课堂的多样性、趣味性、情境性、生动性。例如舞蹈艺术概论,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舞蹈的本质内涵、艺术特性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概念,在欣赏国内外优秀作品时就可以准确理解作品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引起舞蹈艺术鉴赏的共鸣,并从客观的角度产生自己对舞蹈作品独特的正确认识和审美感受,甚至可以在经过深入研究舞蹈种类的形成与发展后,预见近几年的舞蹈发展前景和趋势,感受舞蹈学者的引领风范。
(四)扩大舞台空间,强化舞蹈理论应用理念
相对于舞蹈实践课程而言,舞蹈理论无论是学分考核还是专业展示,长期以来都处于弱势的地位,我们可以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多数舞蹈理论考核只是考查的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自然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更是加剧了学生只重视舞蹈技术技巧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潜意识里形成了轻视舞蹈理论的学习培养和提高的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有目的性的适当提高舞蹈理论课程的学分,或者改变舞蹈理论的考核方式,用“考试”取代“考查”的方法强制引导学生提高对舞蹈理论的重视。
我国现阶段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的学生相对较严重的轻视舞蹈理论的学习,普遍只重视舞蹈技术技巧能力的学习和锻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舞蹈理论重要性的认识和兴趣,通过舞蹈理论知识的积淀和指导,尊重规律,坚持原则,领会中国舞蹈的博大精深和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最大程度的展示舞蹈无限的表现力、感染力、生命力,主动面对社会需求,高效实现舞蹈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本文为2014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改课题《多元文化视野下舞蹈学理论教学研究》研究成果。
[1]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J70-4;G642
A
1005-5312(2015)26-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