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娜
(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日照276800)
创意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孟娜
(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日照276800)
创意图形是包装设计显示其包装产品,传达其内容和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创意图形被广泛应用于包装设计中。文章从创意图形的概念着手,详细分析创意图像在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创意图形;包装设计;应用
创意图形就是在基础图形的高度上,以传播信息为根本原则,以创造性的思维作为先导,达到新颖独特的改造和创新,从而引人注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创意图形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美丽的大自然、社会环境、科学技术、传统文化和艺术、民间美术以及其他艺术形式。创意图形要从大千世界宽泛的背景中去认识,解读,其创造和创新才会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意图形作为一门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图形设计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人类的远古时期。史前的岩画可以理解为最早的图形,是先民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的一种重要交流和记录事宜的视觉表达方式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山崖洞穴之中,这些原始图形符号记录与承载了先民的情感与思想,也是先民根据生活中的基本元素进行的感性,率真的真性情流露。而在现在的创意图形中,已经具有形象化、象征化、多元化、时代化,通过各种手段制作的创意图形,可以对信息进行准确的表达,使人们依靠自身的感觉引发联想,产生相应的视觉心理效应,最终感受到图形传达的内涵。
(一)创意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图形是包装设计的基础,是包装上信息显示的桥梁,图形是否具有创意,对消费者有直接的影响,是引起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创意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产品的商标,商品的商标是企业的形象,它可以传达出了企业的服务范围,文化及理念。标志在制作的时候可直接用图形、文字、图文组合呈现。第二种是产品的实物图形,表现方法包括:摄影写真、喷绘、绘画手法。摄影在新一代的包装设计中已被广泛应用。用摄影可表现非常真实,直观的产品视觉感受,可快速,准确地传达商品的信息。喷绘就是利用空气和喷笔的作用着色的,它可与画结合,边画边喷;还可以进行渐变,推晕大面积地使用。喷绘的画面色彩鲜艳跳跃,极为细腻均匀,从而达到画笔无法表现的结果。绘画手法虽然商业摄影在包装中运用的很多但是手绘依然是包装设计的主要形式,其表现比较自由,形式多样。创意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第三种表现形式是装饰纹样的图形。装饰纹样图形在包装中也被大量地使用,装饰纹样的图形可以做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创意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表现手法有具象图形表现法和抽象图形表现法。具象图形是具体表现大千世界各种问题的图形。一般都具有明确的语义,在人们心中有一种亲近和有趣的魅力,是人们乐意接受和喜爱的一种视觉语言形式。在图形设计中,把握特征是准确传递信息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抽象图形指用点,线,面变化组成间接感染力的图形。在包装画面上虽然没有直接的含义,但是也一样可以传达信息。抽象图形可以引发观者的联想,在包装设计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是用结合的形态运用到商品的包装上会产生个性鲜明,特征性强的简洁形态。
(二)创意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表现要点
首先要具备准确的信息,传达形式与内容要表里如一,具体鲜明,一看包装就可以知道商品本身,而不能让消费者产生歧义,不知道包装的是什么东西。其次要具备独树一帜的视觉感受,独特的个性和恰到好处的风格可以使产品突出。第三要具备健康、有情趣的审美表现。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创意包装图形也悄然变化着。包装的创意图形是最直观体现产品信息的,而现代包装创意图形设计的目的就是创造一种迅速传递信息的功能,力求以独特新颖的图形在瞬间吸引人的注意力,使其感知图形传递的信息。包装上每一个图案部分都有明显的或潜意识的象征意义,创意图形是包装设计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包装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整个包装形象的主体。成功的创意包装图形设计不仅可以显示其产品,也可以传达其内容和文化。创意图形设计应该基于市场需求,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确定产品的形象。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消费动机,更重要的是伴随着相应的视觉判断和情感共鸣的双重特性。也就是说,包装形象和视觉图形应引导消费者提高审美意识,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可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
[1]汤义勇.图形设计[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9.
[2]魏洁.创意包装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3]潘志琪,张世峰.图形创意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4.
[4]尹章伟,熊文飞,何方.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6.
[5]胡雨霞,李翠玉,郑璇,胡珊,邓卫斌,梁朝昆.创意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李爱红,胡晓东.图形设计与制作[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7]周智诚(美).美国主流包装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J205
A
1005-5312(2015)26-0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