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儒 王中礼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
——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孙亚儒 王中礼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海子的诗歌理想是制造一种超于母本和父本之上的,甚至超出审美与创造之上的神性宇宙诗歌。因此海子的长诗具有贯穿原始人类精华和现代人类精神的特质。最终海子以兼有二者精神的王子的形象呈现给了后人。本文试图通过海子史诗中带有母性的水的意象、带有父性的太阳的意象,以及兼有这两种特点的王子意象,来解读海子的史诗和其诗歌突变的特点与原因。
海子;悲剧美;水;太阳;王子
1989年3月24日,当代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中国诗界为之震撼。海子在短短25年的生命进程里共留给后人二百多万字的诗歌,其中他自己最为重视的就是史诗的创作。海子试图通过对原始生命元素的追寻中,建构起一个属于东方的神话史诗。但海子失败了,最终以兼有二者精神的王子形象呈现给了后人。
海子史诗中最为著名的是《但是水,水》。这部作品中大量出现了水的意象。海子在《寂静》(《但是水,水》原代后记)中讲到:“开始我只是以为自己是追求一种素朴和一块实体。我可以在其中赤足歌唱。后来我觉得:大地如水,是包含的。全身充满大的感激和大的喜悦。……我追求的是水……也是大地……母性的寂静和包含。东方属阴。”在海子看来,水不止是生命之源,更是万物的之源。比生命更深更长的是水。他的诗歌中赋予了水无穷无尽的意义。海子在《但是水,水》原代后记中讲到,“这一次,我以水维系了鱼、女性和诗人的生命,把它们汇入自己生生灭灭的命运中,做出自己的抗争。这一次我想借水之波,契入寂静而内涵的东方精神,同时随河流曲折前行,寻找自己的形式:其中不同支流穿串其间不同种子互相谈话,女人们开放如花,是孤独的男人雄辩,奔跑进爱情。”在这里,海子用温暖的笔法来重新解读水,展示给我们了一个从原始中走来的具有神性的水神形象。同时,海子在母性中还看到了看到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苦痛与坚强,他把这种精神都放在了水上。他写到:“世界像成群的水禽,踩上我的弓箭,大地在倾斜,……我知道我是河流,我知道我身上一半是血浆一半是沉沙。在滴血的晚风中分娩。谷底走出一批湿漉漉的灵魂,向你索取通道。”海子把自己比喻成“河流”,倾斜的大地、起伏的大地让河流可以流遍整个人类世界,可以流遍整个人类历史,人类的文明就像是这“流动的水”永远在向前奔走。尽管在奔流的过程里流过血,但是疼痛的河流依然不能停下追寻的脚步。
在1986-1988这两年的时间,海子的诗歌风格突然改变。由原来的那种带有母性的水的温柔变为一种带有父性的暴怒的呐喊。他不断地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超越。在他的诗歌里,体现出的一种强烈的对时间、生命的超速度的奔跑。海子说,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太阳,作为万物之源,天地之首,不仅统射着大地,而且控制着世界。太阳这一形象是海子建构父性史诗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意象。但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太阳就高高挂在天空,人类所做的只能是对太阳的臣服与敬仰。海子终被太阳所灼伤。他说,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海子是孤独的,他在《太阳·弥赛亚》:“我和太阳,在天空上运送,这壮观的,毁灭的,无人的废墟,我高声询问,又有谁在?难道全在大火中死光了,又有谁在?我背负一片不可测量的废墟,四周是深渊……”固然海子一直在追逐太阳,但一个孤独的人若没有集体的帮助又怎能消灭一个帝国般的太阳?海子曾不止一次的写到,“我是一个失败者。”海子在《动作》(《太阳·断头篇》代后记之一)中写到:“而太阳,这一次是死里求生的集体仪式。是人,都必须在太阳面前找到自己存在的依据。”于是这位沉迷于自己的诗歌世界的国王将愤懑的暴怒凶残施加于自己,他不再满于自己的个体生命与肉体,把自己从残暴的诗歌想象中拉回现实,残忍的伤害自己的性命——卧轨自杀。固然他认为诗人应该热爱生命,但不应该爱自己的生命,唯有这样诗人才会永恒,诗歌才会永恒。海子正是以自杀的方式向诗歌王国做了最终的诀别。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春天,十个海子才会诞生。”
无论是在诗歌中体现体现母性的阴柔还是父性的狂暴,海子在某种程度都没有达到自己所期盼的那种极致。因为矛盾与孤独,海子只能算是一个王后与国王的孩子,或者换句话说,他只能是一位兼有母性与父性的特质的王子。历史上,王子们都是孤独的,因为他们身负重任,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曾在几百年前就像苍天叩问:“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哈姆雷特是矛盾的,他的内心的矛盾构成了他延宕的性格,最终以悲剧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海子不是一个“王”,而仅仅是一个“为诗的王位进行血的角逐的王子”。就像《太阳·弑》中的那个宝剑,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却又背负着人间的罪恶。海子本身是矛盾的,其实从一开始他就怀疑自己的理想、信念是否真的兼容于世,怀疑他的一切努力极有可能被证明是一场徒劳,而他只是一盘荒谬棋局上的一颗棋子,在怎么挣扎也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因为不惟他,就连这个世界的命运也都是上苍所安排好了的。况且,他拯救这个世界,而他又是这么依赖这个世界,比如他对浸满了罪恶和欲望的土地的依赖,因而,海子是矛盾的,他的思索是痛苦的。①卢梭曾说,所谓的诗人,应该是“有道德的原始人”,而海子,就其本质而言,正是这个意义上一匹四只趾爪摁着泥土,从大地上腾起的野蛮的豹子,一只五脏俱裂而咆哮者扑向太阳的血淋淋的豹子。②在某种程度上,海子终归是一位青年,他的诗歌也是一种青春写作。他不会拥有中年的睿智也不会拥有老年的豁达。这也就是海子的诗歌为什么具有青年人的冲动而缺少了年长的人生阅历。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诗人骆一禾也说,“海子的死不是偶然事件,是一个悲剧”。③悲剧作为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中那些肯定性的社会力量在矛盾斗争中遭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引发人们在同情和悲愤中探索追求,在强烈的情感激荡中奋发向上的审美对象。海子正是在融合古典与现代,原始与未来,理想与现实,温柔与暴怒的过程中,走向了对太阳的追逐。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艺术家不过是介乎于平常人与精神病患者之间的一种人,海子在这种原始的创造力驱动下,强烈的震动了所有的物象。在这些充满激情、痛苦与骚动的精神图像中,他的内心激动升腾到疯狂状态,保持到“太阳”对万物折射的绚丽色彩的高度敏感状态,他诗句正是在这样的高度亢奋中喷射出来,故而他的那些诗句所描写的土地、河流、高山、树木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扭曲的美。
欧阳江河说:“海子可能有预感,看到了一个消费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需要的是散文化的、自我嘲讽的、反讽的、身体语言的写作,不需要海子式的写作,海子式的时代梦想必须结束。此后中国,似乎转瞬间我们已来到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卡拉OK的时代。④在当今,在海子去世二十五周年后,这个消费时代似乎真正的来到了,它带来了物质、金钱、买卖、娱乐........但似乎也将原有的精神生活打破,很少有人在思考诗歌的走向,文学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就连青年人关心的也只是自己的工作、房子、车子......,在这样一个物质的时代,诗人何为?海子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来为诗歌祭奠,他像夸父一样,用自己异于常人的天性受到天地万物宇宙精华的孕育后,开始了自己的逐日历程,毫不犹豫的追赶太阳,最后犹如猎豹一样扑向太阳。
海子的一生以追逐太阳王的梦想开始而最终夸父逐日式的悲剧收场。海子的诗歌理想是制造一种超于母本和父本之上的,甚至超出审美与创造之上的神性宇宙诗歌。在追逐诗歌理想的过程中,海子的负隅顽抗,在长诗方面有一定突破,达到了一种至高的宇宙境界,贯穿了原始人类精华和现代人类精神的特质,最终海子以兼有二者的精神的王子形象呈现给了后人。但是海子在理想与现实的惨烈碰撞中失去了自我。最终因在现实中无力回天路入魔幻墙垒而始终未能走出死亡的迷宫。
注释:
①高雪.巴比伦的太阳——海子的太阳·七部诗[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②燎原.海子评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302.
③王杰.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02.
④余徐刚.海子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137.
[1]西川.海子诗全编[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2]西川.当代诗歌承担了什么[J].品诗评潮,2004(04).
I207.25
A
1005-5312(2015)26-0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