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

2015-10-28 01:54:57鲁小波陈晓颖马斌斌王梓
海洋经济 2015年6期
关键词:盖州市建昌县实力

鲁小波,陈晓颖,马斌斌,王梓

(1.渤海大学旅游学院,辽宁锦州121013;2.渤海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辽宁锦州121000)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

鲁小波1,2,陈晓颖1,2,马斌斌1,2,王梓1,2

(1.渤海大学旅游学院,辽宁锦州121013;2.渤海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辽宁锦州121000)

旅游业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经济重要的产业之一,为了科学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业发展现状,从旅游资源实力、旅游基础、旅游市场实力、旅游环境支持力、县域经济实力和县域旅游发展活力六方面构建了包含21个指标、32个具体因子的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营口市的盖州市旅游竞争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中最强的。另外,盖州市旅游市场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排名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第一。北镇市、兴城市、宽甸县和瓦房店市的旅游资源实力、旅游基础、环境实力和经济实力分别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中最强的。从空间上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的格局为“辽东中等偏高,辽南中等偏低,辽中高中,辽西高中低混杂,总体格局为高中低交错分布”。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

引言

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世界各地都提高了对旅游业的重视,旅游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各地区不断提升自身的旅游竞争力,努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1]。自从20世纪80年代波特提出竞争力理论之后,关于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就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2]。1992年,加拿大学者克劳奇和瑞奇等人开始致力于旅游业竞争力研究。1993年在阿根廷举行的艾斯特会议引起了更多学者对旅游业竞争力的关注。2000年,国际权威旅游期刊——英国Tourism Management(旅游管理)杂志第1期发行了旅游业竞争力专刊[3]。20世纪80年代至今旅游业竞争力研究已经历了30多年,层次分析是国内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的主要方法,如王琪延(2012)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29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4];万绪才等(2001)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江苏省各地区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5];张陆等(2002)认为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强弱可通过层次分析和象限图法来评价[6]。此外汪德根(2004)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国际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7];温碧燕、梁明珠(2007)、傅云新等(2012)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起综合评价模型[8,9];还有学者借助模糊综合评价、灰色评价、突变级数法、指数法、位序得分法、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评价了旅游业竞争力。

2009年7月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其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不仅可以客观评价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而且通过对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对比以及旅游竞争力与地区产业结构的分析,可以清晰地把握辽宁沿海经济带及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旅游竞争力的现状、旅游业优势与不足和制约旅游竞争力的因素,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区在激烈的旅游竞争中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制定切合实际的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竞争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0]。

1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

1.1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县域旅游竞争力是一个相互比较的概念,不加以评价测定,会流于空泛而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建立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不仅为评价县域旅游发展能力提供客观的标准,也为各县域认清旅游业的优势和不足,制定正确的旅游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11]。对县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不仅要反映县域旅游业状况,还应该体现出县域旅游业未来发展的能力,即县域发展活力,同时还要兼顾县域环境对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县域旅游绩效与县域旅游竞争力是两个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县域旅游绩效是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外部表现,是县域旅游基于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资源,在过去和现在市场竞争中的结果和地位。但县域旅游竞争力不只是一种外部的“卓越”,还应包括内部资源、环境、经济等。测度与评价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县域旅游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并制定出更好的竞争战略。

因此,本文从县域旅游资源实力、县域旅游基础实力、县域旅游市场实力、县域旅游环境实力、县域经济实力和县域旅游发展活力六个方面构建了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包括6个评价方向、21个具体指标、32个具体因子(略)。

1.2指标权重确定

为了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利用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本研究邀请旅游专业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等专家学者16人作为专家组,共进行了3轮问卷调查。第一轮向专家说明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让专家独立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通过回收问卷分析,将专家支持率最高的指标权重作为第二轮调查参考标准,让专家进行第二轮指标权重赋值。在对第二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第三轮专家调查,第三轮调查的问卷分析结果显示专家们对于旅游竞争力各指标权重的意见趋于一致,由此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权重。

1.3评价指标体系验证

将中国旅游研究院出版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2011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2年发展预测》中的中国大陆31省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结果与利用本研究构建的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31省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为在置信度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值为0.923。虽然评价的指标不同,但是两种方法的对比验证了本研究的方法是可信的。

表1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Tab.1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unty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 the Liaoning coastal economic belt

2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比较与分析

2.1县域旅游竞争力比较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评价结果,18个县域的旅游竞争力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优秀层次5个县域,包括盖州市、兴城市、北镇市、宽甸县和庄河市;良好层次3个县域,包括东港市、凤城市和绥中县;中等层次6个县域,包括长海县、大石桥市、普兰店市、大洼县、义县和瓦房店市;基本层次4个县域,包括凌海市、盘山县、建昌县和黑山县。

2.1.1旅游资源实力

北镇市旅游资源实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中最突出的,而黑山县的旅游资源实力最弱。从旅游资源实力的角度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优秀层次3个县域,分别包括北镇市、庄河市和盖州市;良好层次6个县域,分别包括兴城市、宽甸县、绥中县、义县、长海县和东港市;中等层次5个县域,分别包括大石桥市、凌海市、普兰店市、大洼县和凤城市;基本层次4个县域,分别是建昌县、盘山县、瓦房店市和黑山县。

2.1.2旅游基础实力

兴城市旅游基础实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中最强,而建昌县的旅游基础实力最弱。从旅游基础实力的角度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优秀层次3个县域,分别包括兴城市、大石桥市和宽甸县;良好层次7个县域,分别包括北镇市、庄河市、普兰店市、凤城市、东港市、长海县和盖州市;中等层次5个县域,分别包括大洼县、瓦房店市、义县、绥中县和凌海市;基本层次3个县域,分别是盘山县、建昌县和黑山县。

2.1.3旅游市场实力

盖州市旅游市场实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中最强,而凌海市的旅游基础实力最弱。从旅游基础实力的角度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优秀层次5个县域,分别包括盖州市、宽甸县、大洼县、凤城市和北镇市;良好层次5个县域,分别包括东港市、庄河市、瓦房店市、盘山县和兴城市;中等层次5个县域,分别包括大石桥市、普兰店市、绥中县、长海县和义县;基本层次3个县域,分别是建昌县、黑山县和凌海市。

表2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结果Tab.2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county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contrast in the Liaoning coastal economic belt

2.1.4旅游环境实力

宽甸县旅游环境实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中最强,而建昌县的旅游发展活力最弱。从旅游基础实力的角度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优秀层次6个县域,分别包括宽甸县、建昌县、盖州市、绥中县、凤城市和兴城市;良好层次5个县域,分别包括庄河市、北镇市、长海县、义县和东港市;中等层次5个县域,分别包括大石桥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黑山县和凌海市;基本层次2个县域,分别是盘山县和大洼县。

2.1.5经济基础实力

瓦房店市经济基础实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中最强,而建昌县的经济基础实力最弱。从旅游基础实力的角度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优秀层次4个县域,分别包括瓦房店市、长海县、庄河市市和普兰店市;良好层次4个县域,分别包括东港市、凤城市、大石桥市和大洼县;中等层次8个县域,分别包括凌海市、盘山县、兴城市、宽甸县、绥中县、黑山县、盖州市和北镇市;基本层次2个县域,分别是义县和建昌县。

2.1.6旅游发展活力

盖州市旅游发展活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中最强,而建昌县的旅游发展活力最弱。从旅游基础实力的角度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优秀层次2个县域,分别包括盖州市和绥中县;良好层次5个县域,分别包括兴城市、义县、东港市、凤城市和宽甸县;中等层次9个县域,分别包括凌海市、大石桥市、普兰店市、大洼县、长海县、北镇市、庄河市、黑山县和瓦房店市;基本层次2个县域,分别是盘山县和建昌县。

2.2县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综合评价已经得出盖州市旅游竞争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中最强的,进一步分析来看,盖州市旅游市场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排名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第一,旅游资源实力和旅游环境实力也处于优秀层次,排名18县域第三,而旅游基础实力处于中等水平层次,排名18县域第10位。盖州市旅游竞争力的短板是经济基础实力,处于基础层次,排名18县域的倒数第4。综上所述,盖州市突出的旅游市场实力和强劲的旅游发展活力以及实力不俗的旅游资源实力和旅游环境实力形成了其突出的旅游整体竞争力。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旅游竞争力第二的兴城市,其旅游基础实力最为突出,高出第二位的大石桥市20多分,旅游发展活力、旅游资源实力和旅游环境实力也具有一定优势,分别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的第三、第四和第六位,兴城市的旅游市场实力和经济基础实力处于中等排名18县域第十和第十一位。综上所述,在具有绝对优势旅游基础实力和比较具有优势的旅游发展活力、旅游资源实力和旅游环境实力推动下,兴城市旅游竞争力排名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的第二位。

北镇市旅游竞争力为辽宁沿海经带18县域的第三位。在分指标中,北镇市旅游资源实力为18县域的第一位,高于第二位的庄河市10分。北镇市的旅游基础实力和旅游市场实力也比较突出,排名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第四和第五位。北镇市的旅游环境实力处于中等水平(排名第八位),而旅游发展活力和经济基础实力是北镇市的短板,排名倒数第六和第三。综上所述,在旅游资源实力带引领下加之旅游基础实力和旅游市场实力较强实力形成了北镇市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第三的旅游竞争力。

从旅游竞争力弱的县域来看,黑山县、建昌县和盘山县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倒数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的县域。从倒数第一的黑山县来看,其旅游资源实力倒数第一,旅游基础实力和旅游市场实力都为倒数第二,旅游环境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倒数第四,经济基础实力倒数第五。综合来看,黑山县旅游竞争力的分指标没有突出的,中等水平的分指标都没有,导致旅游竞争力在18县域中排名倒数第一。旅游竞争力倒数第二的建昌县的旅游基础实力、经济基础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都为倒数第一,旅游市场实力倒数第三、旅游资源实力倒数第四,但由于其旅游环境实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中的第二位,弥补了部分不足,使其旅游整体竞争力仅领先于黑山县。倒数第三的盘山县,旅游环境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排名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倒数第二,旅游资源实力和旅游基础实力倒数第三,仅有旅游市场实力和经济基础实力为中等水平排名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第九和第十位。

3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

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空间布局(图1)可以看出,18县域的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比较均衡,辽东、辽南和辽西都有旅游竞争力高、中、低的县域分布。从辽东来看,丹东的宽甸县为排名第四,而东港市和凤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分别为第六和第七位,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所以辽东地区的分布可以概括为“辽东地区县域旅游竞争力中等偏高”。辽南地区的庄河市排名第五,长海县、普兰店、瓦房店市排名第九、第十一、第十四位,可概括为“辽南地区中等偏低”。辽西地区的兴城市、北镇市为第二、第三的县域,绥中县为第八位,黑山县、建昌县、盘山县和凌海市为旅游竞争力在辽宁沿海经济带18县域中排名倒数第一至第四的县域,因此辽西滨海地区可谓“高中低均有分布”,可概括为“辽西高中低混杂”。辽宁中部滨海的营口市两个县域盖州市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第一位,大石桥市为第九位,一个最高、一个中等,所以概括为“辽中高中格局”。综合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的格局可以总结为“辽东中等偏高,辽南中等偏低,辽中高中,辽西高中低混杂,总体格局为高中低交错分布”。

图1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格局Fig.1County tourism competitive patlern in the Liaoning coastal economic belt

4 结语

通过综合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的旅游业竞争力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优秀层次包括盖州市、兴城市、北镇市、宽甸县和庄河市5个县域;良好层次包括东港市、凤城市和绥中县3个县域;中等层次包括长海县、大石桥市、普兰店市、大洼县、义县和瓦房店6个县域市;基本层次包括凌海市、盘山县、建昌县和黑山县4个县域。盖州市是辽宁经济带18县域中旅游竞争力最强的,另外,盖州市的旅游市场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也是18县域中最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在空间上呈现“辽东中等偏高,辽南中等偏低,辽中高中,辽西高中低混杂,总体格局为高中低交错分布”的特点。

[1]刘宇峰,孙虎,李娜,等.省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8):93-97.

[2]郭清霞,秦张.国内旅游竞争力研究进展与评述[J].世界地理研究,2011,20(3):155-162.

[3]皮佳倩,杜靖川.国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7,22(12):80-87.

[4]王琪延,王湛春.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J].统计研究,2012,29(7):49-53.

[5]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省各地市实例分析[J].经济地理,2001,21(3):355-358.

[6]张陆,夏文汇,徐刚.旅游区域竞争力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2(9):113-117.

[7]汪德根.我国各省份国际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管理,2004(21):65-70.

[8]温碧燕,梁明珠.基于因素分析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2):18-22.

[9]傅云新,胡兵,王烨.中国31省市旅游竞争力时空演变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6):144-149.

[10]王娟.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综合定量评价[J].人文地理,2006,21(3):78-82.

[11]徐淑梅,陈才.区域旅游竞争力数字化评价体系研究[J].地理科学,2008,22(5):42-48.

Comparative Study of County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 Liaoning Coastal Economic Belt

Lu Xiaobo1,2,Chen Xiaoying1,2,Ma Binbin1,2,Wang Zi1,2
(1.College of Tourism,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13,China;2.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Research Center of 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00,China)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county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 which include 21 indicators and 32 specific factors in the six respects,i.e.,tourism resources,tourism infrastructure,tourist market,tourism environment,county economic strength and the strength of county tourism development vigo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t only the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but also the tourist market and the strength of tourism development vigor of the Gaizhou county are the strongest among 18 counties.Tourism resources of Beizheng county,tourism infrastructure of Xingcheng county,tourism environment of Kuandian county and economic strength of Wafangdian county are the best in the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dicators.As viewed the region as a whole,the Liaoning coastal tourism county competitiveness pattern appears to be:the east coast of the Huanghai Sea has strong tourism competitiveness;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Bohai Sea has weak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Liaoningcoastaleconomicbelt;County;TourismCompetitiveness;Evaluation

F592

A

2095-1647(2015)06-0044-07

2015-10-21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301137];2014年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WJQ2014022];2015年辽宁省社科规划项目“新一轮东北振兴背景下的辽宁旅游业发展战略”[L15BGL012]

鲁小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E-mail:luxiaobo029@163. com。

猜你喜欢
盖州市建昌县实力
见证创新实力的跃升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中外文摘(2020年18期)2020-09-30 14:47:04
【辽宁】建昌县农业农村局召开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启动会议
新农民(2019年27期)2019-12-17 01:33:48
On“TheBeltandRoad”fromthePerspectiveofaSenior HighSchoolStudent
建昌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浅议
灰色关联法在盖州市水土保持生态安全评价及PSR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地下水(2017年5期)2017-12-20 10:49:07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6
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盖州市水土保持区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