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比海莉更佳远的是船

2015-10-28 01:17撰文ZOE摄影小寒图片徐莉佳部分
中国新时代 2015年3期
关键词:帆船运动员

撰文>>>ZOE 摄影>>>小寒 图片>>>徐莉佳(部分)

徐比海莉更佳远的是船

撰文>>>ZOE摄影>>>小寒图片>>>徐莉佳(部分)

徐莉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大家所不知道的帆船故事,并用当下流行的漫画形式呈现出来。我赢或者不赢,团队都在那里,不怨不悔;我开心或者失落,朋友都在那里,不悲不喜;我安康或者伤痛,父母都在那里,不离不弃。

2014年的九月,一位身份特殊的学生在英国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27岁的伦敦奥运会帆船激光雷迪尔级女子单人赛金牌得主徐莉佳,在完成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学业后,成为南安普顿大学国际管理专业的学生。

两年前的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这位上海姑娘高举着五星红旗引领中国代表团进场。奥运旗手,这几乎是对一个运动员最高的褒扬。

面朝大海,无所畏惧

徐莉佳的人生,是一个励志传奇。

很多人都还记得她在伦敦夺冠后那个长达50秒的惊声尖叫——帆船激光雷迪尔级别决赛,徐莉佳以35分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伦敦奥运会第31枚金牌,同时也是中国奥运帆船项目的奥运第二金。

帆船,面朝大海,无所畏惧,无所顾忌,海天之间,那对生命的深深敬畏——这个在欧美有着不可想象广泛基础、地位崇高的运动,在中国的参与人数却只有可怜的80人。难怪有国外媒体评论说,徐莉佳这枚帆船金牌的突破性,堪比刘翔夺得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金牌。

徐莉佳,1987年生人,处女座,最初她学的是游泳,10岁时改练帆船,“刚去时把帆船当做帆板,在电视上见过冲浪,觉得挺时髦的,结果入队一看才知道是两码事。”

但很快,她就深深爱上了帆船。蓝天,碧海,一叶扁舟,满满都是自由的感觉,这让她欲罢不能。海洋,与你近在咫尺,远若天涯,生命里无言的对白就能令人心碎。

12岁时,徐莉佳赢得亚锦赛OP级帆船团体冠军(OP级参赛选手年龄必须在15岁以下),随后是2001、2002年世锦赛个人冠军和釜山亚运会冠军。随着年龄增长,她从OP级改练欧洲级,最后到激光雷迪尔级。北京奥运会,徐莉佳获得激光雷迪尔级铜牌,直到伦敦,终于圆了奥运金牌梦。

可你知道吗,这个创造运动奇迹的帆船女孩,却几乎是一个“残疾人”!徐莉佳的爸爸向外界透露,自己女儿身体方面有些先天缺陷——有一只眼睛看不见,外加先天听力不足,“看人都是模糊的,一个耳朵听不清,带她去很多地方治过,没有用,教练讲话,她要把头凑得很近才能听。”徐爸爸说。

低调女文青

运动员,似乎应该是张扬的,但徐莉佳不是,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女文青。由于听力不好的原因,徐莉佳认为自己性格内向,甚至有些自卑。“我不善与人沟通,所以更喜欢一个人看书思考,”她指了指耳朵,“这反而让我更容易屏蔽外界诱惑,当你从学习中得到益处时,内心就会感到满足。”

徐莉佳推翻了人们对于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惯性定义,她能说流利的英语,经常用英语写博客,并和偶像——激光雷迪尔级世界1号选手佩姬·莱利互通邮件,她在上海交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士毕业论文甚至引起了舆论的普遍关注。

这篇论文的标题是——《优秀运动员后奥运时期的自我管理》,其内容是分析奥运夺冠给运动员生活带来的变化并提出应对指导。

伦敦奥运会后持续几个月的庆祝热潮让徐莉佳疲惫不堪,“一个上午3场活动,顿顿饭都是宴会,把自己折腾得没有人样。”浮华背后,徐莉佳在日记里记录最多的却是“不知所措”,这也成为她写作的灵感来源。

为了完成论文,徐莉佳采访了36位奥运冠军(16位男运动员,20位女运动员),涵盖田径、游泳、跳水、体操、羽毛球、乒乓球、帆船、跆拳道、拳击等12个大项。她在论文前言中写道:在经历奥运会的胜利之后,接踵而至的便是大量媒体采访等等,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新“工作”,奥运冠军都是如何把握的?在经历了热潮期后,有什么样的体会和经验?对于未来的准备、转型、生活等又是怎样考虑的?带着种种疑问,让我们一起探索奥运冠军后奥运时期的生活以及对下一代新生辈运动员们的建议及忠告。

这篇论文得到了外界的广泛赞赏,甚至把徐莉佳推向了又一个美誉的巅峰,但是她却依然淡定。

徐莉佳说,前十年我是用身体在跑船,后六年是用脑子在跑船,再之后用心灵跑船就是更高的境界了。帆船并不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在专业运动员的口中常被称作“跑船”。在徐莉佳看来,生活,只不过是一次“心灵的跑船”而已。

不走寻常路

伦敦奥运会比赛中,徐莉佳找到了一条别人没有注意的航线,当在大家都转向左边航程时,她选择了右边行驶,“我当时美坏了,我知道我选择了一条最好的路,而她们没有。”

她的人生也是如此,她一直在“不走寻常路”。

2013年冬天,徐莉佳参加了两次国际奥委会的“运动员职业再发展培训”。随后,她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出国求学。“知识和智慧永远都是你最强大的武器,肚子里得有真货,未来才更加可期。”她说。

在辽宁全运会后疗伤的病床上,她开始准备雅思考试,两三个月时间,就交出了“让自己都挺意外”的不错答卷。申请学校的过程很顺利,不久,徐莉佳就收到了来自南安普顿大学的硕士入学通知书。

2014年1月,徐莉佳向上海队提出了自己想出国读书的请求,一切很顺利:“大家都很尊重我,这一点让我很感激。”开学日期是2014年的9月,但她两三个月前就已来到南安普顿适应环境,为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做准备。

选择国际管理专业,徐莉佳是有“预谋”的:“我希望未来能成为一条纽带,把中国和世界帆船界、国际奥委会联系起来。”她始终觉得,自己有义务、也有责任,为中国帆船事业做些什么。

怀抱这样的梦想,徐莉佳拜访了英国皇家游艇协会RYA(Royal Yachting Association)。RYA成立于1875年,不仅是英国国家帆船队组织者和管理者,同时还拥有遍布全球的权威海洋相关培训及考核系统,从最初航海和器材规则制定,组建赛事和训练委员会,创办各种比赛及帆船培训课程,再到如今覆盖面更广泛的安全救生与海洋生态保护、学校课外活动与青少年体育培养计划、残疾人航海体验营、各企业和政府间的商务合作等等……这一切都让徐莉佳目炫神迷。

“RYA在全球44个国家拥有2200家认可的帆船培训基地和游艇俱乐部等,拥有超过一百种航海相关课程,三千多名经考核后获得资质的教练或指导,每年培训约十五万人,纸质和电子教材年销量三百多万册。这一系列的数据不仅让我们中国的CYA佩服得五体投地,更应该让国内的帆船爱好者看到推广这项运动的希望与动力!”她说这话时,带着呼呼的风声,把内心澎湃的热情从万里之遥外传递到你面前。

大受“刺激”的徐莉佳,决定从自己开始,走出在中国推广帆船运动的第一步:“我想出版一套能让帆船零基础的青少年或成年人都能看明白的入门书,希望能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大家对帆船运动多一些了解,让更多的人产生去帆船俱乐部下水体验的想法。”

徐莉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大家所不知道的帆船故事,并用当下流行的漫画形式呈现出来,“这本书预计在2016里约奥运会之前两个月出版,‘快乐帆船’是我这辈子永远的追求,以前是为了我自己,现在是为了未来。”

无论在英国的学习任务有多繁重,徐莉佳都始终坚持写微博,为大家带来各种各样的帆船科普,以期用点滴聚成河流。“我就是喜欢写作,虽然目前水平还很糟糕。过去十几年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帆船上,未来会朝着自由撰稿人目标多花点心思。优美的文字表达对我有强烈的吸引力,所以我需要补充足够的输入和输出量,来成为一个合格的作家。”

生活中的徐莉佳是一个特别爱美的姑娘,她会身着经典小黑裙在伦敦塔桥前留下倩影,她也很喜欢罗曼蒂克,去电影院,如果碰上爱情片,她一定不会放过。

这期间,徐莉佳总会收到队友们从全世界各地发来的图片和信息:“这里的海很美,特别适合你。”徐莉佳笑着说:“他们是在诱惑我,让我重回赛场。”

再战一届奥运会,是队里对徐莉佳的期望。27岁的她不是没想过:“如果可以,谁都想再尝试一下,但要看身体、竞技状态各种因素是不是合适。”在英国,徐莉佳一直保持着体能训练,空闲时,也会和英国朋友去比赛。她说,一切要看到时“有没有欲望”——“如果我还有‘想上场拼一拼’的想法,就会回来。”

如果回来,她把自己的备战时间定在2015年下半年。

2012年,徐莉佳获得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特别贡献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她用一段惊艳的“非诚勿扰体”讲述自己的青春和梦想——

我赢或者不赢,团队都在那里,不怨不悔;

我开心或者失落,朋友都在那里,不悲不喜;

我安康或者伤痛,父母都在那里,不离不弃。

感谢你们成就了今天的莉佳,我梦想像600年前的郑和一样,让中国航海在世界扬名。男或女,老或少,高或矮,贵或贫,帆船都在那里,等着大家去玩。让我们载着中国体育的强国之梦,扬帆远航,踏浪前行。

“This is not a finish line, the future is the finish line.”

无论何时何地都告诉自己,终点永远都在未来。不会再惧怕什么,因为她曾站在风口浪尖的港湾,聆听美国传奇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优雅而有力的诗篇——

“We never know how high we are till we were called to rise……”

比路更长的,是脚。

比海更远的,是船。

只要我们还怀抱信念,一个故事的终点,便是另一个故事的起点;一段关系的剧终,便是另一段关系的序幕;一次相遇的告别,便是另一次相遇的开始。人生,总会有奇迹发生,无论她是在大海,还是在陆地……

徐莉佳,未来,一帆风顺。

猜你喜欢
帆船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帆船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男女运动员各有几名
帆船
帆船
少了几号运动员
环保小帆船
找帆船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