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和他的德意志暗堡

2015-10-28 04:44撰文图片丛义哲
中国新时代 2015年10期
关键词:希特勒柏林

撰文/图片>>>丛义哲

希特勒和他的德意志暗堡

撰文/图片>>>丛义哲

如今的德国人对希特勒已不像从前那般讳莫如深,对历史、军事感兴趣的旅行者,已经从奥地利林茨到德国慕尼黑、柏林,摸索出了一条“希特勒之路”。

站在斯图加特国王大街(Koenig Strasse)上最大的书店里,环视着书架,仅标题里带有“希特勒”名字的历史、文学、心理学、宗教研究,甚至职场秘籍类读物,就摆满整整一面墙。曾在德国长期被禁的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如今也坦然地躺在书架上。这些林林总总的视角和剖析,让人无限感慨世人对他的心情究竟有多复杂!如今的德国人对希特勒已不像从前那般讳莫如深,而对历史、军事感兴趣的旅行者,已经从奥地利林茨到德国慕尼黑、柏林,摸索出了一条“希特勒之路”。

林茨,被抹掉的故乡

“当他把故乡改造成帝国军队最大的操练场时,这里成了禁止入内的无人区。这片土地,从此只存在于照片和书籍中。军队的炮弹解决了一切,他们将多勒斯海姆的墓地、教堂以及希特勒外祖母的墓碑一一夷为平地,从而抹掉了人们对他故乡和家族的一切记忆。”

——《希特勒家族:第三帝国的神秘家庭》

位于奥地利东北部的林茨(Linz),是希特勒的故乡。然而他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只能用厌恶来形容——在他关于幼年的记忆里,似乎只有永无休止的家庭暴力和学校里枯燥乏味的功课。

这座人口只有20万的小城,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脚下,是奥地利首屈一指的重工业城市,全国最重要的钢铁、化工产业都汇集于此。林茨小到完全不需要交通工具,便可轻松穿越。只是失望得很,身为希特勒的故乡,这里没有任何实物或遗址的介绍,所有关于此的信息都只限于以下档案文字的记录:1 938年初,奥地利并入德国。3个月后,希特勒把林茨的中心地带,大约200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划作军事射击场,列为禁地。这样一片对家族历史至关重要的土地,被希特勒手臂一挥、炮弹轰鸣,变成了地图上顷刻就消失不见的“无人区”。于是人们对他家族的认识,至今留白。

然而这位喜欢生活在别处的统治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乡的情感又日渐苏醒。纳粹德国时期,林茨由一座小镇变成军事射击场,又由军事禁地变成一座工业城市。希特勒还曾计划在战争胜利后,把林茨建成帝国最大的都市和文化中心,这与他早年对待故乡和家庭的态度大相径庭。

如今的林茨人,对待希特勒的感情十分复杂。“希特勒是一个历史事实,我们必须面对这个事实,也必须面对因这个事实而引来的争议。” 2009年,为当选“欧洲文化之都”,林茨的筹备委员会负责人说,“我们不再把这个声名狼藉的人藏在背后,而是要充分利用他。”2009年,正是二战发起70周年、希特勒诞生1 20周年。

据说林茨市已经有了复原纳粹时期遗迹的打算,然而当我步行穿过整个城市时,我感觉不到任何“希特勒故乡”的痕迹与气氛。这座小城的确有着浓厚的文化与艺术氛围,但我知道,那已经与希特勒无关。

鹰巢,固若金汤的堡垒哑犬般低伏在悬崖之上

“他一手控制着死亡工厂奥斯威辛,一手掌握着世外桃源般的鹰巢。”

如同所有征服者对被征服者土地所持有的特殊感情一样,美国人对于“鹰巢”(Kehlsteinhaus或The Eagle's Nest)情有独钟!如今,这里俨然成为德国境内最受美国游客欢迎的景点之一。能够亲自站在希特勒昔日的大本营中回望历史,他们为盟军当年的胜利与荣耀无限骄傲。

这座建在阿尔卑斯山脉1834米高的奥柏萨尔斯堡山顶上的希特勒“昔日行宫”,一度是仅次于柏林的纳粹德国第二号政治首都。

“鹰巢”是希特勒50岁那年,他的秘书长Martin Bormann代表纳粹党献给元首的生日礼物。当年希特勒撰写《我的奋斗》时来到此地,正是这座德奥边境的小村落激发了他的灵感与热情,最终使得这个奥地利人彻底把自己认同为德国人。因为希特勒曾在这里完成第三帝国的构想,后人把它称作“第三帝国的摇篮”。山脚下有座档案中心,在1945到1952年之间,盟军炸毁了外部建筑,只剩下地基。后人在此基础上修建了一座现代风格的档案馆,作为存放和展示纳粹遗物和相关历史资料的展厅。

公共交通只把游客送到半山腰,登顶之前,有一段124米的花岗岩隧道,深幽而潮湿,却只能乘滚梯通过,最后一段还需要换乘电梯。这一路的辗转从当年军事防御角度看,安全上简直无懈可击,每处入口都是一道关卡,戒备森严,盘查繁琐。41秒的隧道穿梭后,一大群人拥挤在据说能够容纳50人的镀铜电梯里。电梯里的装饰设计别具匠心,据说是为了分散希特勒的注意力,减轻他严重恐高症的痛苦与不安。山顶是一片开阔的平地,尽头那片簇成一团的灰色房子,就是第三帝国仅次于柏林的大本营。

慕尼黑,希特勒在此发迹并视之为亲切的家乡

“这城市对我是那样的亲切,好像我曾经在里面住过多年似的。”

慕尼黑是巴伐利亚州首府,德国第三大城市。市中心的玛丽恩广场(Marienplatz)旁有家世界闻名的啤酒屋Hofbrauhaus,不是因为它的啤酒醇香,而是因为这里曾是第三帝国的发源地。1923年11月8日晚,希特勒在啤酒馆里组织了纳粹党起义,扣押了巴伐利亚的三大政治巨头,正式宣布“革命”。

循着空气中渐浓的啤酒香,首先来到Hofbrauhaus,那次“起义”发生在啤酒馆的二层。旧皇宫外马路正中的那座希腊式祭坛“菲尔德海恩”(Feldherrnhalle),本是祭奠为国捐躯的将士的地方,纳粹上台以后,这里成了悼念那次起义中遇难者的祭坛。

国王广场(Koenigsplatz)是慕尼黑最有特色的1 9世纪风格的广场。19世纪早期,路德维希一世突破了中世纪保留的城墙限制,修建了这个广场。希腊罗马式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巴伐利亚君主对崇高与辉煌的渴望。早在1 920年,纳粹就把这里作为发展运动的集会地点。1 933年起,他们开始把这里用作政治活动中心,周围的建筑也都分别用作活动机构。在纳粹统治期间,每年都会在这个广场上举行仪式。

广场入口处两座并不显眼的三层建筑,一座曾是纳粹党部,叫做布劳恩楼,另一座是希特勒的办公楼,也是“慕尼黑协议”签订的地方,现在已经改作慕尼黑音乐学院的教室。建筑的上方曾经镶嵌的纳粹党徽鹰的标志已被刮去,但鹰的轮廓还依稀可见。沿着宽阔的台阶来到二层希特勒的办公室,这个房间有3块大窗户和1个阳台。就是在这个阳台,希特勒无数次向从下面走过的浩荡的阅兵队伍挥手示意。如今这里琴声悠扬,学生站在窗前专注地练声,教授夹着讲义来去匆匆。

柏林,找不到归属感的“元首”选择生活在地下

曾经一度,Mauer(德语“墙”)成了柏林的标志。那堵由围墙、电网和堡垒组成,总长达1369米的钢筋水泥带,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和情绪。然而,柏林还有一处更神秘的地下世界,错综复杂,烙印着纳粹的发迹与毁灭。

希特勒一直无法在柏林找到归属感。1933年柏林建都之前,他每次到这里都只是短暂停留,住在私人宾馆里。第三帝国定都柏林之后,他狠下决心把这里来个翻天覆地的改造。建筑师Albert Speer帮助他完成了工程浩大的蓝图设计——未来的世界之都Germania。虽然后来因为炮火轰鸣战事不断,蓝图大部分遭搁浅、并未付诸实施,但如今在柏林,还是能够找到几处当时的创新之作。

希特勒地堡的位置,大约在柏林的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和大屠杀纪念馆之间。60多年前,希特勒就是在这里目睹他建立的“第三帝国”在盟军强大的炮火下土崩瓦解;60多年前,也是在这里,眼看苏联红军就要攻克柏林,希特勒用毒药加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1947年12月,苏联红军炸毁了地堡中的一些分隔墙。1959年,地堡周围地区变成了公园用地。后来,柏林墙修建起来,地堡成为东柏林靠近柏林墙的“边境”地区。20世纪80年代,原东德政府在地堡上修建了一幢公寓楼,地堡的天花板因此被掀掉,内部落满了沙土。如今,这幢8层公寓楼依然矗立在地堡之上,从地面上已经完全看不出地堡的痕迹。

官方在战后60多年里一直不愿意把地堡的具体位置公布于众,是因为担心近年来在德国日渐活跃的“新纳粹分子”会把这里当作“朝圣之地”。沉寂多年之后,“元首”自杀的地点终于浮出水面,在地面上被清晰地标注出来。一块外型规矩的标记牌,显示着这座地下迷宫的布局细节和通道走向。

希特勒地堡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最终于1944年完工。它比传说中的规模小得多,有250平方米,分隔成20个房间,倒是墙壁和天花板均厚达4米,足以应付盟军潮水般的炸弹。由于柏林地下水位较高,地堡里又冷又潮,加上一直运转的通风设备产生噪音,里面的居住条件堪称恶劣。

德国人骨子里极其热衷复杂和离奇的东西,他们对007电影的狂热迷恋就可见一斑,而地堡的设计构造更把德意志民族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把这个废弃多年的地下迷宫恢复原样展示于公众,“柏林地下建筑协会”组织庞大的人力,用了8000个小时才清除了里面堆积的残骸和废物。地堡里常年温度10摄氏度以下,为了安全起见,游客进入地堡必须要穿统一的厚底靴,并戴上头盔。

Gesundbrunnen地铁站里有一扇不起眼的斑驳的绿色小门,每天都有无数人从这里经过,然而从未有人意识到这扇门后面所通向的,竟是一个庞大的神秘迷宫。

猜你喜欢
希特勒柏林
柏林Wilmina酒店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齐柏林:飘荡的云或飞翔的鸟
柏林
刺杀希特勒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战略决策初探
英国曾计划劫持希特勒
希特勒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