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百年霓裳之美的流变

2015-10-28 04:43撰文李钰
中国新时代 2015年10期
关键词:旗袍服饰

撰文>>>李钰

旗袍百年霓裳之美的流变

撰文>>>李钰

穿越百年烟云,即使曾经经历沧桑,旗袍这袭霓裳依然经典永恒,独领风骚。其永久的魅力在于它的变化无穷,每一件经典旗袍的独特个性与神韵,总是能与当代时装审美观念有共通性,它在古典与潮流中演绎着时代的风尚。

2015年9月3日,在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以一袭红色七分袖蕾丝裙惊艳亮相,出乎意料地没有按照惯例选择旗袍。专家解读说,她的西式着装向世界发出了一种信号——中国是国际大家庭一员,但这并不影响彭丽媛留给人们的旗袍着装印记。

自2013年始,短短两年多时间,在各种外事活动中,旗袍是彭丽媛出现率最多的服饰,她将旗袍元素演绎得淋漓尽致,“百变”旗袍外交尽显优雅,其雍容大气的东方神韵也惊艳了时尚圈,因此入选《名利场》2013年最佳着装名单。

时光倒回到上世纪40年代,世界不仅记住了聪明、美丽、智慧、优雅的当时中国第一夫人宋美龄,更见识了兼具东方典雅和西式高贵完美的中国服饰——旗袍。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身着一袭黑色金丝绒旗袍,胸前别着镶有宝石的中国空军徽章,用地道的美式英语,在美国众议院发表了那场最著名的历史性的抗日演说,不仅为中国的抗战争取到了宝贵的“美援”,独特的东方风情也让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西方世界的话题焦点,从而将中国的旗袍之美推向了世界。

旗袍是中国的国粹,不仅是服饰,传递着东方女性特有的美感,更代表着蕴含浓郁文化气息的审美潮流,被全世界接受和赞赏。

穿越百年烟云,即使曾经经历沧桑,旗袍这袭霓裳依然经典永恒,独领风骚。其永久的魅力在于它的变化无穷,每一件旗袍的独特个性与神韵,总是能与当代时装审美观念有共通性,它在古典与潮流中演绎着时代的风尚。

品百年旗袍风华,犹如读一部中国服饰审美史诗。

曲线不外露之敦厚美

旗袍源于何时?目前仍有争论。

有人从神韵相似性的角度追寻旗袍的发端,“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交领直裾,衣身宽博,那是衣服本来该有的自由舒展的样子。而抬手时袖子肥阔,至袖口处又紧缩,古人所谓‘张袂成荫’,这个细节如此霸气,如同一个飞扬开阔的电影画面。之后汉代的广袖深衣,唐代的圆领裥袍,明代的直身长袍,都是褒衣博带的士人儒生样貌,将古代的日子定格得如此悠闲绵长。在日后的旗袍款式中,也依附了这样优雅的灵魂。”

《辞海》中对旗袍的注解是:“旗袍,原为清朝满族妇女所穿用的一种服装,两边不开衩,袖长八寸至一尺,衣服的边缘绣有彩绿。辛亥革命以后为汉族妇女所接受。”

满族人是个游牧民族,在半耕半牧的生活和频繁征战中,为了遮挡风沙烈日而逐渐形成了穿着宽腰直筒式的服装:圆领或立领,侧面开襟,四面开衩,长及脚面。即使骑射或做比较激烈的活动时,也可随便将袍的前襟撩起来系在腰间。

待满族人入关后,生活不可避免地汉化,但女性的服装依然保留了宽腰身、直筒子式的长袍,这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旗袍的真正始祖,但这时的袍服与旗袍在样式、裁剪及装饰上相差甚远。

随着满族的统治者进入北京,旗装也成为宫廷服饰,为了追求美观及尊贵性,原来朴素简洁的袍服开始装饰繁复,不仅绣上了纹饰,还“大镶大滚”或者“宽镶密滚”,极尽奢华,并利用图案和色彩区分着等级。

这个时候的袍服,在坚持宽腰直身造型的同时,虽腋部略有收缩但不明显,胸腰围度与衣裾的尺寸的比例较为趋近,根本不能凸显女人的任何曲线。因为在浓厚的清朝封建礼教氛围中,想要女性如现代一般外露曲线是不可能的。

加之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讲究恪守妇道、三从四德的传统女性习惯于隐藏自己的内心思想,稳重而平和的直线条宽松袍服,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她们当时的服饰选择。

于是,当时的中国,始终没能像西方那样赞誉人体之美,服装也就以宽衣博带、遮羞蔽体为主流了,清朝的袍服即为典型代表。

以至于张爱玲在《更衣记》里尖锐地指出:“她的本身是不存在的,不过是一个衣架子罢了。中国人不赞成太触目的女人……何况奇装异服,自然那更是伤风败俗了。”

“我们不大能够想象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不觉得厌烦。”张爱玲感慨道。

中西合璧之曲线美

熟悉张爱玲的人都知道,这位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著名作家非常迷恋旗袍,一年四季都穿着旗袍。她那张身着旗袍、手掐腰间、下巴抬起的照片着实让人过目不忘,那神情孤傲、叛逆、疏离,又落寞。这位钟情于旗袍的才女,不仅爱穿旗袍,还喜欢用文字记录旗袍。

“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因此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张爱玲在《更衣记》里写道。这段话也成为旗袍流行唯一有明确记载的文字记录。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旗袍也由此卸去了沉重的传统负担,旧式的旗女长袍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尤其20年代以来,由于受西方服饰的影响,国内公开讨论中国女子服装的改良,提出新女装要体现曲线美,于是,旗袍的近代改良由此拉开:旗袍的设计开始以人体为主要设计对象,把过去上下尺寸宽窄一致的款型作了加工、处理,比如把袖口变小了,将翻领变成了竖领,将腋下的宽松尺寸变得紧小,将胸部和腰围尺寸也都变得窄小了,还缩短了长度,提高了开衩。

总之,把整个衣服尺寸都做得很窄小、紧凑,使衣服随着人的身体的走势和曲线变化而剪裁、缝制,人穿上衣服以后,显出了自然身形,彰显出了身体姿态和曲线之美,尤其是开衩的设计,塑造了“含而不露”的神韵,真的就像西方人所说的那样,让人通过衣服“看见了身体”。

契诃夫说过:“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其中,面貌是天生的;心灵和思想是先天与后天的结合;衣裳则是纯外表的东西,这种美是有权选择的,是人为的。这种人为性,给爱美的人提供了创造美的无限权力。旗袍在设计裁剪的变化就最为贴切地演绎了中国人在服饰上创造美的能动性。

30、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率先被西风欧雨吹遍的繁华都市上海,成为整个中国时尚旋涡的中心,形成了著名的海派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很快从上海风靡全国各地,甚至让全世界家喻户晓。当时欧美的最新西服款式仅隔三四个月就会流行到上海,这里的旗袍设计师们将其吸收后做成最新的旗袍款式,全国各地再以上海为样板,竞相模仿。

当时爱美女性穿着旗袍的方法变得多样起来,有的局部西化,如用荷叶领、西式翻领、荷叶袖等,或用左右开襟的双襟,或使用垫肩等,让衣服看着更加贴体;也有的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简单的现代感让旗袍很时尚;甚至还出现了改良旗袍,它吸取西式裁剪方法,造型完美成熟,结构适身合体,从而使旗袍更合体、更实用,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这种追求自然简单美、形体曲线美、自由多样美的近代旗袍,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成为“中西合璧”的新服式。

当时的名人如宋氏三姐妹、林徽因、陆小曼、胡蝶、阮玲玉、张爱玲等所穿的旗袍,成为那个年代女装的经典。她们个个风姿绰约,往往也是身穿旗袍引领审美潮流的前行者,都与旗袍结下了一段佳话。

在公开的影像资料中,宋美龄穿着的服装,几乎都是改良的旗袍,是当时中西合璧之下生成的时装款式,她也因此入选《名利场》1 943年全球最佳着装名单,高居第六位。

无处不在之世界美

“沉静而又魅惑,古典隐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远清艳如一阙花间词。”作家叶倾城聊聊数语,道出了旗袍女子温婉又略带魅惑的形象。

30年间,旗袍风靡了全国,在上海、香港、北平(北京)及中国更多的城市,造就了一派风华绝代的华丽。1 929年旗袍被国民政府定为“国服”。

然而,风情万种的旗袍也未能逃脱时代的嘲弄。上世纪50年代末期起,一浪高过一浪的革命和大跃进浪潮,荡涤了旗袍悠闲、舒适的生存空间。此后,这种在诞生之初曾带有革命色彩的新潮服装,又在“文革”中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服饰,沦为需要破除的“四旧”,之后逐渐被列宁装、“布拉吉”甚至军装所取代。数十年间,中国女性的魅力身影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之中,旗袍也成了很多爱美女子的箱底之物。

90年代起,时代的开放召唤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回归,女性重新穿起了她们钟爱的旗袍。影后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从头到尾被23件花团锦簇的旗袍密密实实地包裹着,不仅演绎了旗袍的万种风情,也让旗袍再次掀起了一股时尚浪潮。

据说,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美术指导张叔平千辛万苦请到了已经年过半百的上海老师傅为张曼玉的旗袍操刀。利落适度的剪裁衬托出了张曼玉身材的曲线和东方女子的美丽,让她每一次出场都惊艳四座,更使“Chinese Dress”通过银幕再次成为世界时装圈的焦点。

其实,旗袍早已在国外产生了不小的轰动。1933年,中国旗袍就在芝加哥世博会上获银奖。它优雅的造型、含蓄简约的廓型和东方味道也被西方世界和西方设计大师们所推崇。

著名的高级女装设计师迪奥于1957年春夏推出一系列中国味十足的礼服。其中两款明显受到旗袍廓形的影响,直身、圆领、七分袖,袖身紧窄,袍身侧面开衩至大腿中部。当季《VOGUE》杂志评论其为“象牙塔般的诱惑!”对于灵感来源,迪奥丝毫不加隐诲。活跃于60、70年代的法国著名服装设大师皮尔·卡丹曾说:“在我的晚装设计中,有很大一部分作品的灵感来自中国的旗袍。” 除此之外,日本的三宅一生,意大利的瓦伦蒂诺等,也都尝试过旗袍的造型。旗袍领、旗袍开衩的方式更是在时装秀和设计大赛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旗袍也获得了中外女明星的青睐。巩俐、章子怡、范冰冰等在国际场合以改良版的旗袍亮相,引得国外媒体竞相追捧。外国明星卡梅隆·迪亚兹、妮可·基德曼、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席琳·迪翁、帕斯卡·希尔顿等人的旗袍风采,更可以证明旗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美学学者李晓凤分析道,旗袍能够恰如其分地展现女性的曲线美,这种样式与西方裙服装饰繁冗复杂不同,体现了一种少即是多的美学原理,很灵巧地反映了人体自然的美,这种美是自然的,纯粹的,迷人的。正是如此,旗袍特有的审美趣味才能够突破国界,在国际上得到推崇和赞赏。

随着传统文化重新被重视,旗袍也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不但领导人夫人、女性外交官员在外事活动中身穿旗袍,在中国举办的历次大型国际会议和体育盛会礼仪小姐的服饰也多选择旗袍。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青花瓷”系列奥运礼仪服饰以旗袍式样与中国古典瓷器意象的组合惊艳世界。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第一夫人彭丽媛一袭深蓝色绸缎旗袍亮相欢迎晚宴,高雅之美再次征服政坛时装圈。

经过了百年的革故鼎新,旗袍再次让世界看到了它独特的美。它体现着中国式的审美,以朦胧、含蓄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受着美的委婉动人和平静稳重。如今,这种独特的美突破国界,其高领、斜襟、开衩等旗袍的细节元素在流行服装中的运用,可以说是旗袍的一种新生。

张爱玲说,“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是袖珍戏剧。”旗袍对于女人,尤其如此,是穿在身上的思想。审美与品位,性情与喜好,都住在衣服里,显现在举手投足之间。或是华丽的张扬,或是低调的奢华,再或是含蓄温婉的性感,旗袍拥有着古往今来的宽阔时空,不仅让人发现美,更在向人演绎美。

猜你喜欢
旗袍服饰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动物“闯”入服饰界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冬季服饰
《花样年华》里23套旗袍没有夸张,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就是这样
我来说说旗袍美
服饰之美——高华村
旗袍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