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尽桃花扇底风

2015-12-06 05:23撰文图片戏子
中国新时代 2015年10期
关键词:李晶画稿缂丝

撰文/图片>>>戏子

歌尽桃花扇底风

撰文/图片>>>戏子

仿清代宫廷缂丝牡丹花团扇,手工錾刻金扣头而成,苏绣扇档,清代菠萝漆扇柄;老银香炉双面扇坠。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这是一句很江南的词,杨柳桃花,还有团扇美人半遮面。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是一种以圆形为主有柄的扇子,也叫“合欢扇”。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

早在汉代,班婕妤在诗里就写到: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在晚唐的王建的宫词里,团扇也是美人们不可或缺的道具: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到了清代纳兰性德笔下,更是让多少人唏嘘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团扇作为小小之物,无论是轻罗小扇的婉丽明媚,还是秋风悲扇的深情惆怅,都寄托了一代代女子的浅笑微颦,相思想念,离合悲欢。直到现在,哪怕已经是入夏有空调电扇,再也不用扇子的时代,光听合欢扇这样缱倦缠绵的名字,就知道,每个女子心里,依旧都有一个关于团扇的绮梦。

绫罗绸缎,工笔花鸟,刺绣缂丝,这一把把让人惊艳的团扇,都出自于姑苏城内,一个专注于团扇翩翩美少年——李晶之手。

李晶是个妙人儿,85后,清秀儒雅,待人接物随和幽默。大学时候学的是和艺术半点不沾边的管理,毕业后自学了设计考了平面设计的研究生,大学没毕业的时候,就开始对这些古老的手工艺感兴趣,然后一毕业就来到苏州,和博物馆比邻而居,尚古风,爱收藏,通诗词,还擅昆曲里的青衣。这些年来他一边收藏老绣、老扇子、老银首饰,一边从这些老物件里面汲取审美灵感,做起了团扇。所有团扇的画稿设色,也通通是自己勾的稿子,自己设计配色的。除了外面常见的刺绣,他自己还专门在苏州寻觅到了仅存的一小批缂丝工人,开始研究缂丝团扇。

缂丝又称“刻丝”,是汉族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作为中国汉族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的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算是等级最高的丝织品了。而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时间变迁,这种古老的工艺正渐渐绝迹,只有在苏州,还仅存了一小批缂丝工人,因为解放后他们一直在从事给日本做缂丝和服腰带的订单,所以保留至今。

李晶找到了这批工人,自己勾画稿,和工人沟通,宋人画稿,八大山人,陈老莲……一张张古画跃然于一把把团扇之上。在这个团扇已经渐渐走出生活实用性之后的年代,李晶的团扇,却依旧火爆得一扇难求。有时候订一把缂丝扇子,要足足等待半年,因为缂丝自古有句古话是“一寸缂丝一寸金”,足见其珍贵和耗人工。除了缂丝团扇以外,李晶还迷恋淘各种“老布料”,清中期的罗,清晚期的纱,民国的软缎……一般人只知道绫罗绸缎可以做衣服,还有就是红楼梦里,贾母用“软烟罗”来给黛玉糊窗户,已经是美得如梦似幻的手笔了,而到了李晶手上,这些再也无法复制的美丽织物,却成了一把把美丽的团扇。

除了扇面本身,李晶还注重扇子另外一些不被注意的细节。外框卷边用的是真丝的宋锦,扇柄用紫竹玉竹湘妃,甚至自己去淘老的团扇框子或者菠萝漆的扇柄,流苏都用手工回龙须的,这样才不会散,据说苏州只有一个老师傅还会做,扇坠子配老玉环或者老银铃铛,扇柄扇框的链接件是全手工古法錾刻做的银片……甚至为了复原一把宫廷团扇,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精益求精,只为了做一把最有诚意的团扇。而问起他做扇子的契机,他总是说,自己喜欢,所以尝试着做,做着做着,就成了自己的事业。很纯粹的理由,因为喜欢,所以用心,所以总能做出最精致的美物。

很多人说起传统工艺,总觉得从事者都该是一些五六十岁的大师,从事着这些古老美丽却又濒临失传的技艺。可是,像李晶这样的85后,却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从画稿到配色,从单纯的“工艺”进化成了“设计师的工艺”,并且运用在团扇这样的“怀袖雅物”之上,让这些传统的工艺有了实用性,也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这样,古老的缂丝不仅仅只是进入博物馆或者教科书上,而是进入了大众的生活。比起一味地保护,这样的传承更有生命力。这也是,我们传统手工艺,让人欣慰的曙光。

猜你喜欢
李晶画稿缂丝
通经断玮 绘彩织梦
——蔡霞明缂丝作品欣赏
甲状腺瘤瘤切除术后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齐 家
The Hardest Language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南通缂丝将经纬织入生活
新秀擂台——来自小朋友们的优秀画稿选登
新秀擂台——来自小朋友们的优秀画稿选登
新秀擂台——来自小朋友们的优秀画稿选登
新秀擂台——来自小朋友们的优秀画稿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