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高山
感受书法之美
撰文>>>高山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书法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书法是什么?
有人说,书法是把中国的方块汉字用笔墨书写在宣纸上的线条艺术;有人说,书法是集中华经典文化、作者想象思维以及翰墨书写技巧为一体的纸面艺术;还有人说,书法是书法家用纸墨笔砚以经典文字为内容书写成的平面艺术作品。
而在书法家刘昱的眼中,书法不仅仅是中国一门特有的艺术,透过书法这扇门,更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为中国独有,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书法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学习书法,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
刘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部副主任,从事书法、篆刻研习30多年。年少时,他就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喜欢书法是受家庭的影响,最主要是受外祖母影响。外祖母在民国时家境殷实,受过良好的教育,字写得非常漂亮。记得很小的时候,我有一次随外祖母去邮局寄包裹,她抱着包裹的手因年老而颤抖,用圆珠笔在柔软的包裹上写下了地址。当时邮局的工作人员接过包裹时,竟然说了一句,‘老太太字写得真不错’,然后停顿了一会儿,才开始办理。”这在刘昱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外祖母和家人的影响下,小刘昱开始走上了学习书法的道路。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对跃然纸上的那些点画线条的浓淡、粗细、黑白、刚柔等变化感到特别的神奇。
读小学的时候,他遇到了著名书法家郑彦伟——一位真正的书法教育家。郑彦伟老师在教授书法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因材施教,在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把书法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郑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刘昱对于书法的了解更进了一步,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不过几年的时间他就获得了显著的进步,从初中开始就在全国及北京市的书法比赛中屡屡获奖,如1986年全国首届汉字硬笔书法大赛一(甲)等奖(前十名)、1987年中日友好青少年书法比赛一等奖并应邀赴日本访问交流。在高中三年期间(1987年-1989年)连年获得北京市青少年书法比赛一等奖。其间他还参与了北京市中学选修教材《应用书法》一书的编辑。
大学毕业后,刘昱利用业余时间一直从事着书法教育工作。他曾参与编辑过小学教材《快乐书法》,参与书写《北京奥运文书书法宝典》,并且编辑出版了《云峰刻石观海童诗》《刘昱书法篆刻》《刘昱近作——书法篆刻辛卯小集》等书。他还曾在“国际导演拍北京”活动中应邀为外籍导演制印。
写字之余,刘昱很喜欢弹古琴和收集碑帖。他说,这些爱好自学书法而引申,与书法相得益彰。古琴的韵律、节奏与纸墨的韵味和笔端的节奏无疑是相通的。绰注吟猱与提按转折之间存在着一线穿空的静谧与光辉。在纷繁高速的现代社会中,刘昱运用这样一种方式探索着,寻觅着古人的境界,与古人沟通。
收集碑帖拓片则更是其步入国学殿堂的一条门径。拓片,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传统拓片的主要拓印对象是石碑、甲骨、青铜器皿上的书法文字。古人曾说:“金石之文,资经史之考核,续小学之源流,非独爱其奇古与夫波磔而足供临抚也”。他认为这是引领其倾心历史和文字学的“启蒙老师”。
无论是传统的书画、音乐、戏剧还是文学,中国艺术的精神核心就是“意”。它需要艺术家以诗心为本,带着深厚的学养,超然的精神,悠远的念想,通过笔下的起承转合,透视出人生态度和人生气象。而刘昱,就是通过弹琴和向古人学习来不断完善和丰富着自己,提升自身修养。
“在书法欣赏和实践中,我们能不断感受到书法的魅力。那种黑白相随,虚实相生,浓淡相配,刚柔相济,点线相依的整体的艺术美让人很着迷。无论是狂草的飞扬恣肆,隶书的质朴浑厚,还是楷书的庄重劲健,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往往能通过人的视觉观感引起心理上的某种共鸣。
然而,刘昱强调,练字的技法其实相对简单,当然,这需要有人正确的引导,再假以时日,将毛笔运用自如是多数人能够做到的。但是要真正领略其中的精髓,需要很多内涵的东西,还需要持久的毅力和耐力。他说,古人的全部学识与人格修养以书法的形式借以表达,而今天我们若没有那样的学识修养,如何能够真正体会其美妙呢?今天的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却难求古人的学问。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自远古延续至今,自然有其深刻的底蕴。今天我们大多数人,虽然不能像古人那样去学习那些传统文化,但,是否可以从书法入手而反求其源呢?如果能静下心将书法坚持下来,不仅兴趣会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会向你展现出更绚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