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济新常态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密切,是新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本文分析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及态势,提出了新常态下加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问题;机遇及态势;对策
新常态,新发展。发展是经济学的永恒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质量为支撑,以社会的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在我国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新态势下,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到我们能否抓住和利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应对国际环境和竞争的挑战,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较快发展,顺利实现中国梦。
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房地产泡沫和地方债可能触发金融危机。当前有超过30%的房价收入虚高了房地产经济,房屋的居住率低,如果这种虚高经济出现危机首先会导致资金断裂,这将会使我国也陷入次贷危机的风险中,并通货膨胀等恶果将很快蔓延至整个中国。另一个导致金融危机的潜在原因是地方债务。我国现有的40万亿的地方债务如果延迟归还,社会信用将会受到挑战,金融秩序遭到严重破坏,资金链断裂。
2.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当前,我国经济依靠消费、出口、投资要素投入为核心的增长动力在削弱,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还未形成。随着国际经济的变化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出口、投资拉动经济的动力在减弱,消费为主的推动力不足。我国经济在旧的拉动经济的动力发展方式向新常态的转化过程中,其核心问题是发展动力的转换。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动力的换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转换不当,将会对中国经济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这是我国当前经济动力转换的风险所在。
3.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挑战,下行压力大。新常态下,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带来的诸如经济风险和企业困难等问题开始不断出现。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周期性经济问题是导致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政策调整失衡等内部原因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国在机场、公路、公共设施等基础建设上投入资金金额数目巨大,回报率非常低,需要多年才能收回,这种超能力的投资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制约因素。
4.我国人民币汇率存在不定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升值直接导致了出口企业利润的缩减,竞争力受到限制,人民币升值1%,则出口企业的利润减少2%,经济增长失去了外贸的有利推动,而国内人民币的贬值则使得国民购买能力的下降,促进经济增长的三个因素中,消费与出口两个因素都失去了作用力。
二、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及态势
1.人民币贬值有助于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量。人民币贬值使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具有优势,也更具竞争力,由此带来更为可观的利润,这有助于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量,缓解多年来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带来的冲击,由拉动外需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增长。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行,将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常态下,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会日渐频繁,贸易伙伴关系也将更加紧密,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也将更加值得人们期待和信任。
2.各行业改革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当前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重心是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要想激发经济增长动力必须加大多领域的制度建设力度。①金融改革。大力发展民营银行,进一步实现金融资源高效配置,促进金融市场良性竞争。②行政财税改革。政府通过调整各级财政关系、简政放权、合理减税等方式提高市场主体活力。③城镇发展进程改革。通过土地及户籍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促进城镇发展进程加快为扩大内需奠定坚实的基础。
3.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大框架变化不大。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由于受外界和自身双重影响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增加存在着一定的未知性。但是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出发,我国经济发展大框架短期内不会有重大变化。在我国三大需求相互协调下,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增强,经济运行趋于稳定。对于经济薄弱环节通过扩投资、稳外贸、定向降准、减税等举措有效防范风险,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4.新常态下我国绿色低碳经济目标势在必行。新常态下,我国将更加注重追求绿色GDP,绿色低碳经济的第五大目标的推行也是势在必行。我国经济将由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绿色和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政府的环境政策监管机制更加健全,人们的消费对绿色产品及生活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些都有利于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进一步推向一个更高的战略基点。
三、新常态下加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1.加强我国民生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应当对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在能够保证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腾出更多精力用来保障和改善民生。①政府应当出台一些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保证就业增速和就业质量,间接促进国家经济稳健发展。②重视民众日常生活环境,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生。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的方针,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③实现教育体制、卫生医疗体制、养老服务体制等改革,拓宽保险体制服务范围。④要完善农村地权制度建设,保证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提高其生活水平。⑤转变城乡发展结构,积极加快从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保证各个地区城乡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
2.加强经济结构性改革。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风险面临较大压力。对此,我国要想保持合理经济增长速度必须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①稳定人民币对外汇率,要发挥市场对存款和贷款等利率的影响,促进金融机构的私营化,改革金融机构体系,取消银行的垄断地位,使企业节省融资成本投入,使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②突出企业的责任。在企业的发展中,要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企业,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在企业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尽快促进企业生产的规模、速度、效益、质量、品种、环保的有机统一。③推进城乡结构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促进其向新型城镇化转变。④应当通过寻求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来推动消费的扩大和升级,将经济增长与消费需求紧密相连。⑤对区域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在能够保证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规模的基础上,适当对当地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当地经济稳定增长。
3.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要想实现市场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积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其中适当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对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起决定性作用。①优化编制结构,分类改革事业单位,构建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实现社会化、市场化的基本公共服务。②加大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构建并完善第三方评估长效机制,给予市场和企业一定的审批权。③对政府服务管理职能进行强化,重点强化监管职能,实现相关事项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不断创新监管和服务方式,促进服务管理效能的提高。
4.加大民间资本投资力度。民间资本投资是解决我国今后就业问题的主要方向。我国大量的中、小、微企业都属于民间投资,同大规模的政府投资相比,它们的不同之处方在于这种投资是通过精打细算的、不会铺张、不会浪费。新常态下的政府政策将会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筹集渠道和放宽了小微企业的发展限制,这对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群而言是必然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目前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经济正需要这类微观经济主体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四、结束语
新常态是进步,新常态是“富态”,是中国经济进入更高层次发展阶段后才出现的状态。适应新常态的过程,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过程;是体制机制全面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明确掌握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及态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莲.中国经济“新常态”[J].银行,2014.
[2]张亚晗.浅析中国经济新常态及其机遇与挑战[J].经济建设,2015.
作者简介:郭文娟(1982- ),女,汉族,研究生,经济学讲师,现从事经济学专任教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