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和文化背景分析

2015-10-27 06:59:51朱蕾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飓风文化背景语篇

朱蕾

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

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和文化背景分析

朱蕾

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其语言存在于有一定文化背景的语篇中,语篇分析和文化背景分析在语言教学中受到很大重视。本文集中探讨语篇分析和文化背景分析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于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高级英语 语篇分析 文化背景分析

一、引言

高级英语,这门针对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开设的专业技能课,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是这样表述的:“它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大纲》要求“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1]因而,高级英语任课老师所承担的任务便是训练学生的综合英语技能,同时培养学生欣赏名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语言存在于有一定文化背景的语篇中,因而高级英语教学离不开语篇分析和文化背景分析。

二、注重语篇分析

语篇是指交际中由若干句子有序地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的语言单位,体现为不同的体裁和语类[2]。语篇分析便是指科学地分析语言材料在文中位置是如何产生意义,识别篇章的结构以及规定这些结构的语言手段。国外阅读专家将阅读理解分为三个层次:字面理解,即读者依靠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来理解文章大意及表层意义;推理性理解,即读者运用阅读技能和逻辑思维来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中的隐含意义;评价性或欣赏性理解,即读者运用文化背景知识对文章特色、修辞和主题做整体的分析和评价。这三个层次是一个从表层到深层再到最高级别理解的渐进过程。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句法和词汇量,能够读懂具有一定难度的英语材料,因此,高级英语教学的重心应转向以语篇分析教学为主的推理性理解和欣赏性理解。

对课文的分析分正向策略(bottom-up strategy)和反向策略(top-down strategy)两种,前者从最小的篇章成分入手一步一步地对篇章解码,后者从宏观层次从大处着眼对篇章解码。[2]正向策略教学容易使学生只关注语篇中词汇和句型等细小元素,忽视对文章整体结构和主题的理解,而阅读活动如果没有理解作支撑便会变得毫无意义。而反向策略注重语篇的整体性,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语篇的结构和内容从而认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主题。语篇分析教学便是从宏观入手,对文章结构、语境等进行分析,在强调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文章的体裁、结构和写作特色的传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具体而言,高级英语教学基本的模式应该是General→Specific→General,教师可从概括性的问题(broad questions)入手,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大体了解,然后通过课文的细读详解,达到深入理解全文的目的,这样,在post-reading环节中,学生便可对课文中综合性问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而这时的讨论是经过课文讲解后的深层次的、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对一些总结性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秦秀白提出从体裁分析角度入手,剖析语篇的认知结构,找出谋篇布局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语篇的总体意义和作者的意图。[3]英语文章一般有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这四大类。不同体裁的文章各有其特点,记叙文注重情节及事件经过,描写文强调情景和情感描述,说明文侧重客观和条理性,议论文注重逻辑性。比如,第1课Face to Face with Hurricane Camille是一篇记叙文,里面又夹杂着大量生动的描写。文章叙述了柯夏克一家及友人如何英勇跟飓风作斗争的故事。在描写飓风发威的过程时,作者为了突出飓风的凶猛可怕,多使用省略句和短句,动词使用也独具匠心,大量使用单音节动词,如:lash,whip,smash,fling,shove,skim,crack,snap等,把飓风威力升级的过程描述得淋漓尽致。写飓风的可怕是为了凸显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大无畏精神,作者刻画人们迎战飓风时的反应和表现也是丝丝入扣:从有条不紊的准备(methodical preparation),到飓风开始时的排水战(struggle against the rapidly spreading water),到撤退不成的惊恐万分(frightened and breathless)、沉默不语(no one spoke),再到对飓风的怨恨和愤怒(anger,silent rage),最后到无能为力而感到的懊恼(frustration)。这样一篇饱含作者精心描写的记叙文读完后,那种强烈的画面感会在读者脑海中挥之不去。因此,教师在该文讲解时,可引导学生按照文中飓风威力逐步升级的情节发展掌握语篇的结构,在阅读中快速了解语篇的脉络,从而吃透课文的内涵,同时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丰富的动词,学会欣赏文章的特色和修辞。

二、注重文化背景分析

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是作者的语言与读者的先验相互作用的过程;理解是读者、语篇和社会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读者的认知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都起了重要作用。阅读理解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做基础就会出现偏差,这样的语言学习便是空洞的、肤浅的、缺乏生命力的。张德禄和刘汝山认为,语篇是情景中的语篇,分析语篇必须要首先了解语篇产生的文化背景。[4]

2011年夏出版的《高级英语》新版增加了对课文中典故及文化背景的注释,作为一门阅读教程,高级英语的总目的是提高阅读原文的理解能力,而这个总目的是通过达到一些具体目标来实现的,其中之一就是吸纳文化信息,扩大知识面和视野,挖掘文中人文精神的内涵。所以,教师应该促进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使他们能够重视文化背景的摄入,从英语国家文化的角度看待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做到读者和作者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对话和碰撞,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例如:新版教材第9、10课“A More Perfect U-nion”是奥巴马在竞选期间的一篇关于美国种族问题的重要演讲,为奥巴马获得竞选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美国竞选史上最精彩、最成功的演说之一。演讲的背景是:奥巴马原来所属教堂的牧师赖特在布道中发表了攻击美国的言论,引起选民的极大不满。选民对奥巴马和前牧师赖特之间的亲密关系提出质疑,这对奥巴马的竞选十分不利,于是他发表了这篇演讲来做出回应。演讲中,他坦诚地陈述了他与赖特的关系、客观地评价了赖特牧师,不带任何偏见地陈述了自己在种族问题上的立场……他的演讲客观坦诚、尊重历史、逻辑严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赢得了广大选民的认同和支持,在大选关键时刻扭转了颓势。教师讲解课文前如果不对这个背景交代清楚,学生在学习这篇演讲时对课文的理解便会大打折扣。

再如:新课文Three Cups of Tea出版于2006年,该书讲述了一个美国人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区帮助当地贫困的山民修建学校的坎坷经历。故事真实,感人肺腑,具有很强的震撼力。该书一出版便风靡美国校园,长期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该课的背景知识包括:介绍此书以及影响力;作者Greg Mortenson的背景以及他为巴基斯坦北部山区一个小村庄建立学校的原因;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的背景。只有了解了这些背景,读者才能从当地环境的艰苦看到Mortenson建校的艰辛,领会其建校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地反躬自省,明白一诺千金、不畏艰难的实践勇气和坚定不移意志的真正意义。

高质高效的阅读实际上要求读者在阅读中实现和作者的真正对话,对于跨文化语篇而言,读者必须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这样,高级英语教学才能体现出世界多元文化,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贯彻人文精神的教育。所以,在高级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文化教学,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得学生在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中求同存异,真正获得西方英语文化的精髓,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结语

高级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鉴赏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因而,科学的教学模式对提高高级英语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篇分析教学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从整体、全局和深层进行把握和理解,使得学生从文章结构和上下文中概括出文章主题、欣赏写作特色和技巧,从而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同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及其主要表现形式,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了解文化背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有效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壮麟.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1(1).

[3]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运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飓风文化背景语篇
飓风来袭
环球时报(2022-09-26)2022-09-26 15:17:05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52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揭开杀手真面目
疯狂的“杀手”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
语篇特征探析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