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雷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初探
周建雷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本文作者从项目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课程特点等方面对项目化课程进行了简要论述,指出项目课程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存在的缺点,认为开发高职英语项目化课程开发一方面应尊重其课程特点,另一方面也应将项目化课程理论、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让项目开发成为一个动态的、滚动的过程。
高职英语 工作过程 项目化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就需要最大限度地缩短所学与所用的距离,达到“所学即所用”。基于此,分层教学、分级教学、项目化教学等各种教学模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承担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交际能力提高、拓展视野、为专业潜力发挥奠定基础等责任。作者认为,只要尊重其课程特点,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同样可以展开。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不能通过单纯输入实现,必须通过学习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因此学习也是一个通过人与人协同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学习是一个交互性、社会性、融合性的活动。项目化教学就是基于对工作过程的全方位了解,对知识点、能力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整合,进而建立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贯穿性项目,从而实现学习者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能力的系统建构。
(二)实用主义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强调经验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实用主义理论的代表杜威认为,教育是一个经验传递的过程。项目化课程中的“在做中学”,就是一种经验的形成、传递的过程。在做中学,是实用主义的一种典型做法,通过建立项目,使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进行思考、模仿和学习,并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群体动力学。群体动力学认为,学习者的学习与环境密切相关。项目化课程中学习者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与同伴、教师相互协作,逐步成长为掌握熟练工作技能的人才。
(一)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是在对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领域相关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所需技能进行系统梳理,设定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典型工作任务有机结合,最终形成项目。项目化课程打破了课程原有知识体系的限制,通过对真实生产过程和学生真实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的整合,重新设计符合工作流程的、能够将能力和知识串联起来的、贯穿性的项目。项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与传统教学中忽视实际工作情境或是模拟工作场景不同,项目化课程的内容和任务设计是基于实际工作的逻辑顺序的。学习者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并且搭起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桥梁。学习者通过完成项目、子项目、任务,可以对将来自己的工作岗位、就业环境形成一个清晰的、理性的认识,帮助学习者确立合理的职业定位。
(二)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化教学突出学生的团队学习,在教师的协助下通过探究性学习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在完成每一项任务的过程中,信息资料的整理、工作的分工、计划的制订、工作的检验、绩效的划分等学生都自主完成,真正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在潜移默化中自身能力得到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三)项目应该是贯穿性的。项目应该是系统性的,对特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技能的典型技能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因此为了避免教学效率,能力点和知识点应减少或是避免重复,项目中所包含的任务要具有典型性,教学目标要尽可能地避免概括性、模糊性,应实现具体可操作。
(四)项目基于工作任务。传统教学是以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为学生获得和掌握,并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进行自然迁移为前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是系统的、自成体系的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并通过考试等环节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对于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是不遵循知识体系顺序的,对于其学习过程而言,工作中的应用是片段式的,因而传统教学不能保证知识和能力的顺利迁移和学生能在各个紧密相连的工作环节中对于知识和能力进行重新的建构与整合。项目化教学中,知识和技能被重新整合,融入到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任务中,任务是知识和能力的载体,学生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课堂的主题不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而是角色定位前提下任务的完成。知识和能力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迁移的,是完成任务的衍生产物,从而克服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排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其成就感,并提高了其岗位认知意识。
(五)项目是基于能力提高的。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首先要考虑通过此项目能够实现何种能力的迁移。只是进行知识传授的项目没有存在和实施的必要,因为无法指导学生操作和应用。项目可以包含知识,但不应只包含知识。知识应该是指导操作的因素之一,而项目应该是以能力提升为基础的。
(一)任务不是项目。项目是一个系统的、贯穿的、来源于实践的、对学习者进行全方位提升的综合性能力培养过程。因此,一个具体的任务比如问路、宾馆预订等都不是项目,而是一个具体的任务,可以是一个项目中的一部分。项目应该是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全流程的综合性的任务集合,各个任务之间是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
(二)项目必须真实。项目来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的提炼和升华。单纯通过臆想而设计的项目无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对岗位的认知,更无法引起学生完成项目的兴趣,从而使项目失去存在的意义。只有真实的项目,才能有利于学生对真实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的了解。
(三)项目设计应尊重课程特点。不同课程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尊重课程特点。高职英语教学中项目的设计,应区别于专业课程的项目设计。专业课程的项目设计针对的特定岗位或是岗位群,而公共基础课程在项目设计中很难实现针对特定岗位,因此要主要注重课程的社会属性。
(四)项目需要有相应的情境。为了体现项目的真实性,增强学生对于岗位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子项目和相应的任务都应当设置具体情境,情境应尽力趋近于真实,从而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尽快熟悉和适应岗位要求。
(五)对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重复的、综合的。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项目实现对各种能力的全覆盖,并且对单个能力通过不同任务进行重复性的、循环的训练,达到学习者个人能力在各种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巩固和提升。项目中的子项目之间、各个任务之间应该是具有前后逻辑关系的,从而使项目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是项目化教学与任务教学的区别之一。任务教学实现的是单个能力的培养,各个教学任务之间不具有逻辑关联,多个任务的串联并不是一个完成的工作过程。因此,任务教学中的单个能力培养并不能使学习者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能力的完整迁移。
(一)项目化课程有实用主义倾向。项目化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是在对当前生产、管理一线工作过程中所需知识和能力提炼的基础上,结合人才需求的规格,坚持用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教什么,项目设计主要针对现有技术和工作流程,未充分考虑将来技术发展和流程的优化,也没有考虑学习者将来更换行业或工作领域。项目化课程重视了具体技能,忽视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综合素养。
(二)项目化课程的设计开发与更新具有滞后性。项目化课程主要是基于现有技术,在校企合作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项目化课程的开发主要以教师为主,缺乏一线人员的充分参与。而教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对工作现场缺乏充分了解,因此无法设计处完全符合现场实际的项目。
(三)受到实践条件的局限。项目的实施应基于真实的工作环境,在校企合作发展并不充分的情况下,这一要求受到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充分展开实施。因此,项目化课程建设应是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项目化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项目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而由于教师经历、阅历与现实条件的限制,项目的设计会有臆想的成分,很容易将课本知识简单串联并称之为项目。而项目的情境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基于假设,项目的实施也不具备完善的语言环境。
高职英语课程的项目化设计一方面应基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开拓学生眼界、拓展思维、提升素养、促进专业能力提升方面有所建树,另一方面应基于对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所需知识和能力的整合。社会在发展,岗位需求在不断变动和更新,人才培养目标也在不但完善,因此项目的开发绝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而是一个基于现实并应该是具有相当前瞻性的动态的滚动发展过程。只有这样,项目化教学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在为高职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工学。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但也对教师素质、教学实践条件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学项目的整体设计是项目化课程开展的关键,应结合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就业倾向和社会人才需求等因素进行展开。总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项目化教学是当前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7.
[2]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本文是2014年第一批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英语教学中工学结合模式探索》(项目编号:2014YYJG111)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