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英冯延群
1.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2.上海海洋大学外语学院
陈淑英1冯延群2
1.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2.上海海洋大学外语学院
“屌丝”一词因其粗俗和毫无审美价值内涵而饱受争议,代表了当下一种低俗的文化价值取向。而不加选择地采用直译的方式翻译这一词汇不仅使语言的审美功能缺失,也让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坚持语言的审美功能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汉外翻译的基本原则。
屌丝 审美功能 价值取向 翻译策略
“屌丝”一词,如同当年的“给力”,借助网络的力量,一夜之间风靡全国,现如今又有人试图将其推向海外。中国游戏公司巨人网络最近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屌丝”网游广告仅播出七天便被美国广告播出机构撤下,其中“屌丝”一词被直译(音译)成“Diaosi”。而广告撤下的原因竟是“屌丝”一词在美国被认定为不雅词汇。按照美国法律,凡属不雅词汇,在翻译时都应该做技术处理,一些俚语以及不雅之词会被技术手段过滤掉,使之符合美国的法律和风俗习惯。直译是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重要渠道,但是在中华文化向外推介的过程中,语言的审美功能是否需要坚持、中华文化价值取向如何选择,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推介什么样的中华文化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推介中华文化是汉外翻译所必须直面的问题。
“屌丝”一词,起源于网络上网友之间低俗的言语骂战。维基百科对“屌丝”一词的起源做了以下注解:“屌丝(或作吊丝),本义是男性下阴阴毛。该词起源于2011年10月李毅贴吧与雷霆三巨头吧的一次对骂。雷霆三巨头骂李毅‘是个屌’,其粉丝就是‘屌丝’,表示对李毅吧成员的蔑视。然而当时,李毅吧网友却觉得这个词听起来很酷,之后便拿来用作自嘲用语。再后来,该词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开始在互联网广泛传播,就演变成了所谓的中国网络文化兴盛后产生的讽刺用语,用作称呼由农村进入城市的体制外男女年轻人。房子、车子对于屌丝来说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2012年初,‘屌丝’在中国大陆地区广泛流行起来,年轻人群体间的语言文化中更被广泛应用。‘屌丝’一词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以后,其使用和含义变得更加宽泛,成了无女友或收入不高的男青年的自嘲用语,就连对女性有时候也会使用该词,称为女屌丝。”[1]
不管“屌丝”一词是否如维基百科所述出自网络骂战,“屌丝”一词风靡网络却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维基百科的统计数据:“2011年底,屌丝一词在搜索引擎谷歌(Google)的搜索结果达到4110万,新浪微博搜索有超过220万条微博,该词也成为众多中国大陆男青年自嘲的常用语,而且还产生了一大批以屌丝为题材的影音作品,如《屌丝男士》等。”
自“屌丝”一词出现,随着该词使用场合愈来愈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其含义较最初的含义已大为扩张。综合该各种使用场合,不难发现,“屌丝”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含义:(1)生活在社会底层;(2)无任何家庭背景;(3)收入不高;(4)其貌不扬;(5)自嘲;(6)泛指一切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
“屌丝”一词,从一出现便面临诸多争议。有人认为,巨人网络广告在美国遭遇尴尬,不是用词不雅,而是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巨人网络负责该款游戏的负责人就认为,“禁播可能源于美国不够了解中国互联网底层文化,以及对‘屌丝’一词缺乏充分的了解有关”。[2]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本人一直以“屌丝”自称。《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认为:“屌丝的流行其实是境况的自嘲而非对他者的蔑称。”而反对者则认为该词是低级趣味、集体精神沦落的表现。比如著名导演冯小刚就认为“屌丝”是一句极为粗鄙的骂人话,“屌丝不是自嘲,而是自贱”。2012年,《咬文嚼字》评选当年网络流行语,屌丝等因为过于粗俗而被拒绝。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说:“拿别人的身体机能来嘲讽的,更有直接就用脏话的,就不仅仅是低俗了,而是恶俗。”[3]
对于该词的使用,争议的最主要的根源在于,本来在网络贴吧等非正式场合、甚至在地下使用的不雅词汇被频频使用在一些正式场合,这违背了语言具有审美功能这一原则。同时,屌丝所反映出的问题,已不单纯是语言审美的问题,而是一个文化现象问题,甚至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是一种价值取向的问题。如果任由这种词汇泛滥,不但语言的审美功能会丧失,人们价值取向也会出现偏差,甚至最终会引起社会矛盾激化,造成社会冲突。
(一)语言的审美功能
审美是“领会事物的美”。[4]马克思指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语言的审美功能也是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刘传珠在《可译性问题的语言功能观》一文中把语言的功能总结为三点:认知表达功能、文化功能和美学功能。[5]
语言不仅被人们用来作为交际、交流、传播信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它还有通过语言的自身特征、通过某种修辞手段,使语言表达更形象生动,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功能。网络语言中也不乏一些成功的例子,比如对富有漂亮的女孩称为“白富美”、对富有帅气的男孩称之为“高富帅”,还有“给力”、“伊妹儿”、“美眉”等。而在针对如“屌丝”这种禁忌语时人们往往采取一种避讳、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委婉语是可以帮助避免交际中的尴尬和可能带来冒犯的言语行为。毛新耕在《试论英语委婉语的审美功能及其生成基础》一文中指出:“委婉语是语言美的重要表现手段……委婉语的审美价值在于社会需要和人的情感需要。”钱冠连教授“捡好听的说是言语活动中一条最普通的求美策略,它表现了人对意义的追求,表现了鼓励、功利目的和对不宜说的话题的补救的努力。”[6]比如网络上对女孩子来例假戏称为“大姨妈”来了,既避讳了难以启齿的事情所带来的尴尬,又使语言增添了不少美感。
(二)价值取向
百度百科认为,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他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6]
价值取向或价值观处于人类文化深层次结构中的最核心部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在社会各个领域难免会遭受各种各样的价值取向冲突,在这种冲突中,价值取向的选择,不仅会对选择主体个体自身,而且会对整个主体群体产生重大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价值取向的选择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讲,一种文化对另外一种文化的认识、评价和接受,价值取向是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要素。一种文化中美好的东西总会让另一种文化产生好感而愿意接受;相反,丑陋的东西则会使之产生反感和排斥。
(三)“屌丝”一词是语言审美功能丧失和文化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的具体表现
语言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价值取向的表象特征。语言的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代表着语言使用者的价值取向。虽然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方面有诸多差异,但在“善恶美丑”等一些普世价值方面仍有共同之处。尤其是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都有高雅与低俗之分,都有一些特定场合不能使用的禁忌。人类生殖器不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都被视为禁忌语,只有在比如医学等特定领域或是在文学作品中为达到某一特定艺术效果才会使用,更不用说对广大受众有巨大影响力的商业广告了。
网络语言以其强大的传播和辐射力正对人们日常生活和语言的使用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目前,中国的语言,尤其是网络语言的使用,出现了低俗化、粗俗化的趋势。一些本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语言、词汇,为了博取眼球或制造轰动效应,也堂而皇之地充斥网络以及各种媒体。比如“草泥马、我靠、蛋疼、牛逼(或NB)、傻逼(或SB)、波霸”等等。尤其是“屌丝”一词,不论其产生的背景如何,自嘲也罢,无奈也罢,从语言的审美功能来看,缺少必要的美感。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语言的审美情趣将会失去,其使用功能也会大打折扣。
“屌丝”现象,如果说审美功能丧失只是其表象的话,那么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则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在“高雅”与“低俗”这一矛盾冲突中,一些人似乎选择了“低俗”这一价值取向。“屌丝”现象固然有客观的社会原因,但不可否认,“屌丝”代表了当前一种精神颓废、道德堕落的社会心理。对于出现的社会问题不是乐观面对、积极向上,而是自暴自弃,随波逐流。这种颓废、萎靡精神状态正不断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虽然现代语言学的特征之一是对语言现象的研究强调其描述性而不是规定性,但是我们在使用语言时还是有许多原则需要遵守,比如礼貌原则。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解码活动。翻译的基本原则和评判标准是忠实、准确,尤其要忠实。但是我们在对待汉外翻译时,在忠实的前提下,还要慎重把握汉外翻译的实质,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传播中华文化的积极因素。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一所房子不但要能住人,而且样式也要美观。”尤其是像广告用语翻译,其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只有完美结合才能达到其预设的目的。
一个完美的汉外翻译的过程,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阶段:翻译标的选择—翻译策略选择—语言解码和编码—评价和接受。不论从翻译的哪一个环节来看,“屌丝”都称得上是一个失败范例。
(一)翻译标的的选择。汉外翻译中,翻译标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其实是一种价值取向的选择,决定着我们要把什么样的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我们向世界推介的应该是中华文化中美好的东西,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绝不是中国文化中的丑陋的一面和糟粕的东西。比如武术、孔子、中国美食、大熊猫、中国国学典籍等这些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精髓部分,都早已通过翻译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杰出代表。选择“屌丝”作为游戏名称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无可厚非,但是这种价值取向却值得商榷,有哗众取宠、抓人眼球、炒作之嫌。而把这种毫无美感、粗俗不堪的东西作为翻译标的则是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的表现,也是翻译的悲哀。
(二)翻译策略的选择。当前,文化词汇或文化意象在翻译时,总体来说无外乎直译和意译两种策略,特别是有采用直译(包括音译)的趋势。直译,尤其是音译,在“翻译本民族文化所独有的文化意象时,音译已成为一种绕过不可译现象的有效途径”[6]“屌丝”的翻译,虽然是使用了这一策略,但是,不能不说,“屌丝”翻译策略的选择是一种失败。音译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制,即确保该词汇恰当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被目标语受众所接受。如果说“屌丝”作为网络游戏名称是商业行为不可控制的话,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完全可以做些补救,比如采取意译,而不是采取直译(音译)的策略。
(三)语言解码、编码。这是指具体翻译行为。理解源语码含义,把源语码信息转换成目标语语码的过程。“屌丝”一词的语义解码和编码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语义代码转换,还涉及翻译策略、文化因素、价值取向、审美功能等诸多因素。一个文化意象的翻译往往是经历长期的实践、甚至是长期的争议之后才确定下来,比如“武术”译成“wushu”、“饺子”译成“jiaozi”、“豆腐”译成“toufu”等,这些词汇在经过语义转码后,逐步为英语文化所接受,而且逐步成为西方文化了解中华文化的桥梁。相反,如果“屌丝”一味抱着“忠实”的翻译原则不放,那么,让世界了解到的又是什么样的一种中华文化呢?如果采用其他的编码方式,比如用另外一个网络词汇“Grass-root”(草根)来代替“Diaosi”的话,这种被拒播的尴尬还会发生吗?毕竟,“Grass-root”和“屌丝”在语义和社会情感方面基本吻合。
(四)评估和接受。这也是评价翻译行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成功的汉外翻译,不仅要准确表达语义,而且还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传播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给人以美的享受,“屌丝”在中国就因粗俗的价值取向饱受争议,被译作“Diaosi”后,不被目标语受众接受,其广告在美国被禁播,就是对该词翻译成功与否的最好评价。
“屌丝”网游广告在美国的失败,归根结底是语言的审美观和社会价值取向出了问题,而在翻译的过程中又未做相应的补救措施。本想借此博取眼球,没想到弄巧成拙。我们应该把什么样的中华文化译介给世界、把什么样的中国形象展现给世界是汉外翻译的核心。传播中国文化就是要推介中华文化价值取向的最优秀部分,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说是传播正能量。无论如何,屌丝都算不上是一个高雅词汇,甚至是非常低俗,如果让这样的词汇走向世界,对世界认识中华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不是一件幸事。
[1]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1% 8C%E4%B8%9D
[2]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 20130419/153415209489.shtml
[3]学者力挺冯小刚批"屌丝http://www.china.com.cn/ news//2013lianghui/2013-03/12/content_28212773.htm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5]刘传珠.可译性问题的语言功能观[J].中国翻译,2000(1).
[6]毛新耕.试论英语委婉语的审美功能及其生成基础[J].云梦学刊,2002(7).
[7]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151623.htm.
[8]冯延群,陈淑英.从“龙”落选奥运会吉祥物和“福娃”改译看文化意象的音译化趋势[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