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梦”精神内涵为指导,做好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文/丁颢1许燕2
摘要:本文通过对以 “中国梦”的精神内涵为指导,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阐述,提出了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中国梦;精神内涵;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丁颢,女,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许燕:女,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许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199-01
一、以 “中国梦”的精神内涵为指导,加强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中国梦”的提出,使得高校的育人工作有了新的精神指引,即高校要培养认同“中国梦”、心系“中国梦”,有能力担当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重任的一代大学生。大学文化潜移默化作用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建立、社会行为等,可以说校园文化影响一代人,从而也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只有在“中国梦”的指引下,才能更符合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
2、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开展“中国梦”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让高校校园文化成为实现“中国梦”、“教育梦”的有效推手,让“中国梦”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将“中国梦”的精神内涵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使高校校园文化能够体现时代性、增强实效性,使广大青年实现对“中国梦”不仅有情感上的共鸣,更能实现价值共振,自觉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二、以“中国梦”精神内涵为指导,做好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对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进行了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因此以“中国梦”精神内涵为指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
1、精神内涵融于融入物质环境,建设高校物质文化
以“中国梦”引领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强化校园阵地意识,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将“中国梦”的精神内涵融入校园物质载体。如多媒体教室定期播放影视作品,图书馆组织阅读书籍资料并做好心得笔记,教学楼各处设计摆放宣传展板等,丰富美化校园各区域,在充分展现“中国梦”渊源历史及未来前景的同时,将“中国梦”的抽象精神内涵通过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具体化、形象化,转换成同学们易于接受理解的形式,使同学们在实际参与过程中切身感悟领会到“中国梦”精神中涵盖的民族精髓和时代先进性。另外,在吸引同学们享受物质文化建设成果的同时,可进一步鼓励师生共同亲自参与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后续开展校园徒步大会、主题摄影大赛、校园美化设计大赛、师生嘉年华等活动,增强师生与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良性互动,以实现物质文化建设成果的长期维护,使师生在身体力行中进一步熟悉“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并加深对其的理解。同时注重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加强网站的日常督查与系统维护,密切关注网络言论传播,以防不正之风有机可乘,侵蚀校园文明。
2、以人为本、约束与激励并重,建设高校制度文化
制度建设是营造安全稳定校园环境的核心保障和重要前提。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和约束力。加强制度及制度体系建设,就是要用制度思维代替惯性思维,规范行为,从而提高成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而新时期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应在约束规范行为的基础上侧重人性关怀,同时激发个体活力效力最大化,寻找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契合点,保障师生的合理诉求,形成制度管理与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从单一制度建设走向制度体系建设,从而为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保驾护航,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保障。
鼓励广大师生切身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认识到校园制度与自身权益息息相关、联系密切,通过学生会等组织平台对校园规章制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丰富制度体系的人文特性,使之有血有肉,为完善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建设贡献一己之力,使师生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与受益者
而从制度建设的方式上来讲,应注重合理化和多样化,贴近师生日常生活,约束与激励并重,激发个体活力效力最大化。
3、开展多样化活动,建设高校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
为深入贯彻“中国梦”精神内涵,应做好与“中国梦”精神内涵相一致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担负着立德树人、文化传承等重要使命。而以中国梦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把中国梦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实践教育,推动高校积极做好精神文化教育及行为教育等工作,以多样化方式全面提升同学们思想政治素质及实践技能。
理论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和重要途径。在新时期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中,应将“中国梦”深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避免传统的死记硬背和被动灌输,可通过小组开题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理论实践相结合是从古至今的有效教育方针。以“中国梦”精神内涵为指导,高校为做好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更应注重学生的行为建设,积极探索及建立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及保障机制,鼓励并帮助学生组织社会调查、勤工俭学、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及科技创新等,把握重大节日、重要事件等契机,围绕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通过体验式教育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历练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其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品格,帮助学生把对“中国梦”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实际认识,进而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从而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者单位:1.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