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维和书写灿烂人生

2015-10-27 16:33塔娜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任务区利比里亚维和

塔娜

今年43岁的王东升,1996年从内蒙古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后,一直在呼和浩特边防指挥学校工作,现任文化教研室副主任。原本平淡无奇的教学生涯,却因他远赴海地、利比里亚两次维和,在平淡中书写了灿烂的一笔。

2008年8月,王东升作为中国第七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中我区仅有的两名队员之一,远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

任务区战火不断、危机四伏,国际维和队伍曾多次受到袭击,发生人员受伤甚至牺牲、车辆被围困、装备被毁等情况。在王东升参与维和的10个月里,仅海地首都太子港市就有1305人在枪击案中伤亡,其中就包括15名殉职的海地警察和13名受伤的联合国维和人员。

2008年11月7日,太子港佩森威尔地区一所教会学校突然发生倒塌,700余名师生被废墟埋压,生死未卜。当时在德尔玛斯执勤的战斗队分队长王东升与其他队员作为先遣部队率先赶到事故现场,他们徒步从几万名围观群众中打通了前往事故核心区的“生命通道”,为后续救援部队赢得宝贵的救援时间,创造了救援环境,并连续24小时战斗在事故核心区,最终出色地完成了封控现场、疏导交通、护卫总统总理视察救援现场、看护营救物资等多项任务。6天后,海地总统普雷瓦尔授予所有参与救援行动的维和队伍国家骑士勋章,以表彰他们在救援行动中的突出贡献。

因为在海地维和中表现突出,王东升收获了联合国“和平勋章”、公安部“中国维和警察荣誉章”,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

2013年底,怀着对维和事业的热爱,王东升经历了报名、初选、初训、集训、甄选等程序,成为由内蒙古边防总队组建的第二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的一员。

利比里亚因14年内战导致当地社会动荡不安,犯罪活动猖獗,治安形势混乱。防暴队进驻的锡诺州格林维尔任务区地处热带丛林,遍地毒蛇虫蚁,携带疟原虫的毒蚊子横行肆虐。更危险的是,队员们进驻任务区时,正值利比里亚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

“首例埃博拉死亡患者的尸体就掩埋在距离机场驻勤哨位不足100米处。在任务区的318次外出巡逻中,我们先后到达18个医院、117个诊所、26个埃博拉疫情爆发村镇,直接接触的埃博拉病例多达38人。每一次勤务都有可能正面遭遇埃博拉病毒,可以说时刻在与死神周旋。”谈到此次维和最难忘的经历,王东升仍心有余悸。

面对疫情,王东升所在的党总支一班人横下一条心,发出了向埃博拉宣战的命令。经过有效防控,在执行维和任务的8个多月,全体队员无1人感染病毒。在这场没有销烟的战役中,防暴队再次彰显了中国力量。联合国副秘书长苏和专门为防暴队签署了防控埃博拉特别嘉奖令,称赞中国防暴队“以实际行动为利比里亚和平重建和全球埃博拉疫情防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们没有满足于维护和平的工作目标,还担负起建设和平的重任。8个多月的驻守,我们总结提炼出的多项活动方案、勤务规范、行动指南,在任务区防暴系统内广泛推广,让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在联利团乃至联合国的维和事务制度制定层面占有了一席之地,我们的积极作为也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赢得了举足轻重的话语权。”王东升说。

2015年3月,由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组建的我国第二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圆满完成任务返程回国,这支防暴队被公安部授予集体一等功,而王东升则再次荣获个人二等功。

王东升与防暴队其他“蓝盔勇士”不惧困难,在利比里亚出色完成了维和任务,展现了中国维和警察的良好形象,全体队员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面对荣誉,王东升表示将继续弘扬维和精神,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猜你喜欢
任务区利比里亚维和
维和亲历记
利比里亚新总统就职用中文说“谢谢”
联合国维和任务区 公车管理系统
维和女兵
一种改进CSA算法的UAV多任务区侦察决策问题研究
不确定环境下无人机多任务区侦察决策研究
利比里亚英语的形成、特征与功能
论维和任务区维和警察的情报意识
海地大地震重创维和总部
他信现身利比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