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民++杨久臣
摘要 从品种选择、隔离种植、抢时播种、合理密植、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几个方面阐述鲜食玉米夏播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鲜食玉米;夏播;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034-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的优化,鲜食玉米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日渐增加,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生产前景广阔。通过对鲜食玉米夏季栽培研究示范推广,有效地提高鲜食玉米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提供参考。
1 品种选择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鲜食玉米品种有绿色超人、绿色先锋、绿色天使、中甜2号、中甜5号、甜玉4号、甜玉10号、品甜8号、品甜9号、中甜300、品糯28号、中糯1号、中糯2号、中糯301号、中糯304号、中糯309号、中糯302号、中糯318号、中糯321号、中糯324号等甜糯玉米品种。从早熟到中熟到晚熟均有,但夏播所采用的品种,应具有生育期短、耐热且对光照和热需求较高等特点。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有效积温等各种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还要考虑市场需求,选择糯玉米或甜玉米、白玉米还是黄玉米或花玉米;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根据用途选择品种。
2 隔离种植
为了保证品种的本身特点和实用口味,防止传粉影响品质,需要进行隔离种植,隔离种植一般有3种方法,一是要求种植田块周围300 m范围内不能种植其他类型玉米;二是障碍隔离,利用村落、工厂建筑物、树林、山岗等自然隔离屏障,也可利用种植高秆作物人工设置隔离屏障。三是时间隔离,一定要错期播种的,夏播要求15 d左右。
3 抢时播种
抢时播种对夏播鲜食玉米的优质高产是非常必要的,早播可以为夏播鲜食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提高植株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的积累,进而增加产量,提高其品质。将选好品种的种子存放于通风干燥处,以免种子发霉影响发芽率[1]。为了保证发芽率,所选品种的种子应该饱满健壮、色泽光亮、大小均匀一致,尤其是要具有较高的发芽率,尽量避免混入杂种、霉变、破碎、虫蛀的种子,在播种前进行适当晾晒通风,然后拌上种子包衣剂。
4 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关系到播种后田间形成有效苗的成苗率,密度过大将导致在幼苗发育前期光能和土壤肥力满足不了需要,不利于中后期通风透光,导致苗间争肥抢水,出现个体和群体间矛盾。应根据所选种植品种本身的特征特性,结合本地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所选品种的密度。对于紧凑大穗型品种,种植密度建议控制在52 000株/hm2左右;紧凑中小穗型品种,种植密度建议控制在60 000株/hm2左右。采用种植2垄和3垄鲜食玉米,空1垄的栽培模式;改变现有密度栽培,通过大垄密植通透栽培模式,把原来的60~70 cm的2条小垄合并成130~140 cm的1条大垄,在大垄上种植2行鲜食玉米,玉米宽行行距90~100 cm,窄行行距30~40 cm,形成宽窄行栽培模式,可以保证植株充分吸收养分和阳光,使叶片和根系更好地分布,而且使浇水施肥、鲜玉米果穗采收等田间操作更加方便[2]。
5 水肥调节
合理调控水肥是保证夏播鲜食玉米增产增收的必要条件[3]。应对土壤测量后合理施肥,均衡土壤中氮磷钾营养含量,还要根据鲜食玉米本身的特点和生长发育不同时期所需肥量进行科学合理施肥。根据土壤测定结果综合性施肥可以达到攻秆、攻穗、攻粒的目的。追肥应采取开沟深施和覆土相结合,在灌溉或降雨前进行,以提高肥效。夏播鲜食玉米的施肥要做到施足底肥,有条件的加施农家肥,以提高鲜食玉米的品质,使其口感更佳。重施攻穗肥并结合中耕培土,以促使不定根生长,防止倒伏。玉米种植过程需水量较大,在合理施肥的同时要注意科学浇水,以达到控上促下的目的。在大喇叭口期一定要保证水量的充足,以满足夏播鲜食玉米在拔节、抽穗、开花、灌浆各时期对水分的需求。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天气预报,灵活掌握补水和排水,做到科学灌排。
6 病虫害防治
影响夏播鲜食玉米生长和产量品质的病害主要有粗缩病、锈病、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茎腐病等。粗缩病集中发生在苗期,灰飞虱是粗缩病传播的主要媒介,防治粗缩病可将适量的10%吡虫啉150 g/hm2喷雾于农田四周。锈病发生初期,应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用多菌灵可湿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纹枯病可用纳斯津1 000倍液或达科宁800倍液喷雾防治。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的发生初期,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也可以使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茎腐病防治上,当叶鞘上初现水渍状腐烂时,应用25%叶青双可湿性粉剂+60%瑞毒铜,或50%甲霜灵·锰锌600倍液喷雾[3-4]。
鲜食玉米生长苗期主要虫害有玉米螟、地老虎、蓟马、黏虫、蚜虫等[5]。玉米螟发生在小苗期间,应在抽雄前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1.5%辛硫磷颗粒剂防治。防治地老虎可喷洒2.5%敌百虫粉。防治蓟马可使用10%吡虫啉乳油2 000倍液喷雾。黏虫、蚜虫防治应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1 100倍液喷雾,也可用1%甲维盐稀释后,进行喷雾防治。
夏播鲜食玉米应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如在植株生长前期可采用化学防治,但到了植株生长中后期防治上可采用生物药剂,如Bt乳剂灌心,也可采用赤眼蜂放飞、诱虫板、黑光灯、糖醋盆诱杀成虫等生物防治措施,但严禁使用高残毒和剧毒农药,以保证食用安全[5]。
7 适时采收
采收期是否适宜与产量品质有密切关系,适时采收的果穗籽粒光亮、饱满,外观品质好。收获时间以在授粉后21~28 d为宜。采收时应连苞叶一起采下,并迅速上市或进行深加工处理。
8 参考文献
[1] 杨久臣,任军,杜荣才.超甜玉米新品种中甜300及无公害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15(5):23.
[2] 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 郭恩伟.夏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3(3):51.
[4] 邵群忠,马卫东,王成业.黄淮海夏玉米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694-707.
[5] 宋秀新.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种业,2013(12):115.
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