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宝宝
摘 要:“课程标准”理念提出已有14年之久,这次基础教育的改革是全面的。在高中数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了不同的内容;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但由于目前高中学生在主观与客观两方面适应能力的滞后,造成数学成绩并不理想的现状。
关键词:数学;教师;三基
2014年我参加咸阳市新课改教师培训时,授课的专家,也提到当年自己在高中时虽然内心很想把数学学好,可成绩却始终无法提高的叹息。对数学老师的“畏惧”成为一种习惯。而这种“畏惧”老师的现象在目前学校里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应当给予重视和反思。而造成这种普遍现象的根源却是多个方面的,为此我就从学生状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主观上,仍然是“要我学”
进入高中后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在学生中仍然普遍存在,依旧是初中那般,依赖教师、没有课前自学问题及目标任务、坐等上课,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
二、主观上,漠视“三基”
一些学生忽视课本上的“三基”的养成,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只满足于知道,浮而不入,不注意书写、解题格式、数学术语等数学素养的养成,对难题却情有独钟,以炫耀自己的数学“水平”,这种眼高手低,最终会掉入题海,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
三、客观上,不具有再学习的能力与条件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不可相比,高中数学对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自学能力的要求是一次巨大的飞跃。高中数学中很多模块方法新颖、难度大,对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这是一个初中生完全不具备的能力要求,在高中必须充实。
四、客观上,学习没有方法
老师在课上会辨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清知识间的脉络,提醒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突出思想性和方法技巧,而一些学生在课上不专心听课,笔记记了很多,问题还是很多。在课后不能够及时巩固复习、总结,只是急于完成家庭作业,对所学不求甚解,机械记忆。
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学生须变“被动”为“主动”,不仅要“想”,更要“会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追求方法的科学性是必要的。我们教师也应把加强学法指导作为主要方式,以消除分化点作为辅助手段的策略。
参考文献:
卢敏.浅谈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与对策[J].高等教育,2007(01).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