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
美点赏析
这篇散文记叙了因一双鸡、兔的到来,小区单元楼里居民的生活开始发生“微妙”变化的故事,从而生发出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微妙哲理。
不期而至的一双鸡兔使原本“各自行止,互不干扰”的小区居民“渐渐相识”“礼貌客气地打招呼”,进而使“生者熟,熟者近”;使原来冷清的甬道多了人声和人气;使“栽桑”“存茧”“植杏”等活动此起彼伏,最终使往日刻板的楼宇“有了山林模样”。
文章题目为“鸡兔之乐”,乐的是重拾了童年的记忆、融洽亲近的邻里关系、质朴的土地生活、人心的归一。这一切,在灯红酒绿的城市,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是多么弥足珍贵。
“以小见大”是散文的常用手法,具体到本文中,表现为:
第一,选材上选取生活中的琐碎事件。本文要探讨的是自然朴实、和谐友爱等宏大主题,却从鸡、兔入手,用四分之三的篇幅讲诉鸡兔与人的故事,最后自然过渡到文章主旨,可谓以小见大。
第二,手法上以一窥万。本文以一个小区单元楼为缩影,折射出当代城市普遍存在的浮躁、冷漠的生活状态,可谓以一窥万。
本文语言凝练,古韵犹存,颇有意味。如“尚在职者唯我一人”、“我喜植杏,能否杏挂东南枝”、“无心者,怨处境,有心者,顺时势”,类似的表达文中多见,在现代的故事中透着古朴的意味,让人思考,让人玩味,也让人不禁怀念起过去朴素简单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至“你我与共,一片和谐”处,故事已经完整,情感已经清晰,文章本可结束,作者却没有浅尝辄止,本文最后一段,文章由鸡兔之事引申开去,发表了一通议论,将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颇有哲思色彩,不仅使文章内涵更为丰富,而且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冷漠的邻里关系和单调的小区环境因为两只小动物的到来变得不一样,被两只小动物牵着鼻子走,多少有点反讽的意味,深入思考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微妙关系之后,不禁莞尔。
难点指津
散文鉴赏,难点是把握“形”与“神”的关系。“形”指散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选材、结构、表达、笔法和思路等。散文的“神”指蕴含于“形”中的思想感情,主要指散文的主题、内涵。本文的“形”和“神”有如下特点:
第一,取材广泛,材料丰富。本文选取了一农民圈养鸡兔,小区管理者干预、小区居民因鸡兔往来、小区居民栽桑植杏等素材,选材灵活、广泛。阅读时应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
第二,表达自由。本文主要是按时间顺序记叙围绕一居民圈养鸡兔发生的故事,中间夹着议论,如“可谓,无心者,怨处境,有心者,顺时势,便居小看大,俗处看雅,乘势而为,渐进佳境”,又夹着如“那母鸡的叫声能勾引童年的记忆,所以特感亲切”的抒情,表达方式灵活自由。散文的各种表达手段比一般记叙文用得更为频繁,变化更加自如,鉴赏时要多加注意。
而无论文章取材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应该你我与共、和谐共处,方能乐在其中,心胸开阔。“神”是“形”的统帅,“形”是“神”的具体化。“形散神聚”是散文的基本特点。我们读文章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考点训练
1.文章的第六段说“小区的居民生活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请你说说具体有哪些变化。
2.文章题目为“鸡兔之乐”,结合全文,请你说说这个题目的含义。
附:参考答案
1.(1)原本“各自行止,互不打扰”的居民变得渐渐相识,有说有笑。
(2)冷清的甬道变得热闹。
(3)居民们变得具有“拥有”意识。
(4)其它的居民也希望居住得要符合自己的心意,最终使楼宇“有了山林模样”。
2.请参见“美点赏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