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秀萍
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财税政策研究
聂秀萍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750万人,与2010年630万人相比较,新增加了12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而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越发的突出。本文站在政府的角度,对目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政策因素,提出了促进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财税政策改进建议。
民办高校;就业质量;财税政策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750万人,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大幅地提高,与2010年630万人相比较,新增加了12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在此期间,民办院校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等方面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14年7月9日,我国民办高校数量增加到444所。
在《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中,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对2013年的21个省份30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平均为71.9%,月起薪平均3378元。然而,无论是从初次就业率还是月起薪上看,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都为最低。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数据整理所得
1.缺乏招生政策上的支持,生源基础相对较弱,起点较低。尽管在政策上国家开始给予民办高校同公办高校相等的自主招生权,但由于历史、现实以及政府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民办高校的招生政策离公办高校特别是公办名校所具有的自主招生权还有很长的距离,目前还缺乏对民办高校有利的招生政策;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远不及同等层次的公办高校,这使得民办高校生源在起点上就失去了优势。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功能定位本不相同,政府应该在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之间构建一套差异化的招生政策,使二者各尽其能。
2.缺失筹集资金的扶持性政策,在民办高校建设上资金投入较少,国家扶持力度较弱。绝大部分民办高校的经济收入及支出主要依赖于学费,但学费的增长后劲却不足。在银行贷款方面,金融机构出于金融安全考虑,对民办高校信贷审批及学校抵押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很多民办高校想利用贷款来融资已变得越来越困难,大大减少了民办高校的信贷规模。《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政策的出台,为民办高校办学及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然而政府在民办高校建设上的资助力度不强,研究经费的扶持力度较弱。而且目前国家对民办高校产权的规定不明,社会力量的投资积极性不高,也直接缺失筹集资金的扶持性政策,进而影响了民办高校的融资能力。
3.缺乏相应的引导政策,民办高校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不高。随着民办高校的大力发展,其师资力量和毕业生质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社会在对民办高校学生的认可度上,仍然存在严重的偏见和争议,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遭到不公平对待的社会现象屡见不鲜,这直接加大了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难度。不少用人单位表示对民办高校的了解还不深入,或者信任度还较低,因而更倾向于聘用公办高校的学生。目前急需国家出面引导,制定有效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法律、法规,改变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识。
1.尽快消除各项歧视政策,建立有利于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完备的法规政策体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民办教育事业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观念、态度和政策上都存在明显的歧视,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为了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必须要走出现有体制的约束,重新对民办高校的法律地位、性质等各项权益进行定位,尽快消除各项歧视政策,建立有利于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完备的法规政策体系。
2.鼓励政府、学校与社会力量共同办学的形式,健全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机制,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体系,完善与民办教育相关的法律政策和制度。目前的国家政策是要优先发展教育,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但是各级地方政府并没有出台明确的实施细则,在政策的落实上大打折扣。所以,政府在政策导向及扶持力度上要有更加明确的指引,抓紧制定民办高校财政扶持法规,允许和鼓励民办高校根据教育规律和政策导向进行自筹资金、滚动发展,以此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3.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以增加就业岗位及就业数量,加大就业政策扶持力度,为民办高校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目前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不畅通,政府需要加强管理,增加就业岗位及就业数量,改善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条件,创造良好的就业政策和法律环境。而中小企业的市场灵活性为我国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所以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以促进民办高校就业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增强其活力,为民办高校毕业生创造更有效的就业岗位。如国家利用财政补贴、大学生就业专项资助基金、税收优惠等刺激性政策,并结合定期培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这样中小企业和民办高校可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4.完善政策监督体系,构建责任追究机制,以确保所有政策的全面贯彻实施。良好的执行是一项政策取得最佳效果的行动依据,要确保上述财税政策落实到位,必须完善政策监督体系,构建责任追究机制,以确保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首先,要加强政府自身的监督,严格执行就业政策,并加大宣传力度;其次,构建专门的政策监督部门,进一步明确各执行部门的职责,强化政府的责任机制,促进执行人员责任的深入落实;同时要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借助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等强大的外部力量,来监督政策执行者的职责落实情况和就业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后,完善政策监管与反馈机制,建立考核体系,以定期对各项就业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考核,及时修正政策运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保证政策实施的执行力度及效果。
[1]周晓东.国内外高校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比较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2]杨婉婷.民办高等教育对民办高校就业的影响[J].职业技术,2014(10).
[3]韩婧.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
[4]王聪.关于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D].中国海洋大学,2013.
[5]徐进.高校就业质量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S4).
[6]胡广飞.民办高校就业满意度的调查及分析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0).
责任编辑:何岩
G645
A
1671-6531(2015)21-0133-02
聂秀萍/广州工商学院讲师,硕士(广东广州51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