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助学者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15-10-26 05:24姬慧娜魏振江乌恩夫
中小学电教 2015年4期
关键词:实验班助学问卷

☆姬慧娜 魏振江 乌恩夫

(1、2.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小学,甘肃兰州 730030;3.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基于助学者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姬慧娜1魏振江2乌恩夫3

(1、2.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小学,甘肃兰州730030;3.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普遍关注。本研究以某小学五年级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实验班中加入了“助学者”,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探索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助学者;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一、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与普及,教育与技术的融合逐渐趋于成熟。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对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但是,当前小学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技术取向至上,只见技术不见人的现象。2012年10月,笔者对西北地区部分小学做了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情感教育(硕士论文)”的调研,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更喜欢与自己交流密切(关怀、帮助、交谈等)的教师,因此与其它科目相比,这位教师所任的课程的成绩比较高。作为论文的后续研究,本次研究笔者主要从信息技术课堂微观的角度,来探索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基础

助学者是一种教育学中的术语(Kemperor,2001),现广泛适用于网络教学。“同伴助学者”是指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中,那些比较积极地帮助他人,且在培训中起到带头和促进作用的学员。从在线助学者的概念引申出“助学者”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帮助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的学员。在本文中,助学者是指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这些学生都能积极地帮助他人,在课堂中起到带头作用,这些学生均为计算机兴趣小组成员。

近几年,高效课堂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尤其是在中小学教育阵地,更是形成了一股“高效课堂热”。关于高效课堂,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高效课堂更加重视教学效益、效果和效率;更加重视课堂中“人”的发展,包括教师和学生。本研究从高效课堂的视角出发,从学生对课程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课程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四个维度来论证助学者是否有利于高效课堂的达成。

2014年的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讲到,信息化的成效“最终要由师生的感受来评价,而不是用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设备、搞了多少次的培训来评价”。可见,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体会,也是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高效课堂提倡的不仅仅是学生成绩方面的提升,而且还包括学生的感受、教师的体会。学生的感受包括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是否有愉快的学习体验,是否感觉氛围轻松等;教师的体会包括是否有愉快的教学体验,是否有成就感。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为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与文献研究法。本研究选取了甘肃省兰州市的一所小学(生源主要为农民工子女)为研究对象,本所小学对4、5、6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且每个班级的学生以随机的方式分配,保障了本研究的有效性。本研究在五年级随机选取了两个班为研究对象,一个为对照班、一个为实验班。研究条件:两个班级均由一位教师授课,备课、授课环节均相同,不同的是,教师与实验班的学生交流比较密切,在实验班中,抽取对计算机相对熟悉的10位学生,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这10位学生同时也是信息技术课堂的“助学者”。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33份,回收问卷132份,有效问卷129份。回收率为99%,问卷的有效性为97%。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是项目团队成员在分析文献、探究理论以及参考相关问卷的基础上制作的。本问卷经过了初拟、预测之后,正式形成了问卷,在这个过程中,团队邀请了相关领域的3位专家对问卷的题目进行了审核,并对问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经过多轮的审核修改后形成了最终的问卷。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基于对信息技术教学名师的请教,以及笔者一年多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经验,本研究采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为:新授知识——教师操作示范(探索学习)——学生操作练习——评价与反馈。对照班与实验班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区别主要为助学者的参与。对照班的授课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对照班授课模式

助学者的主要作用是在“学生操作练习”过程中,对其他同学的指导与帮助(助学者一般情况下能较快完成教学任务),授课模式如图2所示。“助学者”同时也可以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得课堂可以顺利而又高效地进行。

图2 实验班授课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既是人文的,也是技术的。本研究从技术与人文的角度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进行研究。从“学生对课程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课程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四个维度来对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一)学生对课程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1.调查问卷分析

在“你的家里是否有计算机?”这个问题中,家里有计算机的学生占到72.9%,说明本小学的学生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比较高。两个班级中“家里有计算机”的数量相差一人。在“你是否喜欢计算机课程?”这个问题中,实验班中98.48%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喜欢或者喜欢”。而在对照班中,77.78%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喜欢或者喜欢”。

在“老师上课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你的掌握情况如何?”这个问题中,实验班中84.8%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好或者比较好”,而在对照班中74.6%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好或者比较好”。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班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喜爱程度以及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掌握程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班。

2.访谈结果分析

每一节下课后,笔者会询问一部分学生关于信息技术课堂的问题。通过访谈,实验班中很多学生都提到了受到“助学者”及时的帮助和指导,看到“助学者”能很快完成任务,也非常希望自己能快速地完成任务。由此可知,助学者对计算机课堂能顺利地进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对照班中,有一部分同学提到:“实践操作时间不够用、遇到问题(大小写的切换、计算机硬件的问题、本节课知识点等)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促使课堂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在计算机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突发的情况(硬件的、软件的),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一位,可能难以及时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正是有了“助学者”的帮助,才能使得信息技术课堂可以顺利地进行。

(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1.调查问卷分析

在“你喜欢计算机老师吗”这个问题中,实验班中63.63%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喜欢”,92.42%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喜欢或者喜欢”。在对照班中,41.27%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喜欢”,80.95%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喜欢或者喜欢”。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学生对教师的态度

2.访谈结果分析

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实验班的学生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经常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在访谈中,有一位学生提到了:“王浩(信息技术课堂助学者)是我们班最调皮的学生,经常因为上课纪律问题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是在信息技术课上,他不但不扰乱课堂,竟然还能最先完成任务,无形中我们也受到了他的‘正能量’的影响。”

在与对照班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比较讨厌一种情况,即教师在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控制屏幕(信息技术课程授课,主要以“屏幕广播”的形式)。但是,如果教师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就完成不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一矛盾造成了对照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热爱程度较低。

(三)教师对课程的评价

企业提出:“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速度,向管理要质量”,教育也是如此。教师对于课堂管理,主要体现在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经过一学年的观察与分析,笔者发现实验班通常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一些,学生的作品更成熟一些。通常情况下,对照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相对来说弱一些。作为一名课堂组织者与引导者,最真切的体会便是,在给实验班授课的过程中,能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而在给对照班授课的过程中,会感受到一些疲惫。

(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的拓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组成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笔者在一学年的信息技术课堂中能明显感受到,实验班的三维目标完成的情况较好。比如:同样的知识,同样的操作,实验班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对于一些较简单的知识点,笔者要求他们根据课本的操作说明进行探索或者合作学习,实验班的学生完成的速度比较快,完成率比较高。如果本节课时间比较充裕,教师会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自学,而在这个过程中,实验班选择继续学习的学生比对照班的多。

2014年教师节,笔者收到一位“助学者”的卡片,上面写着:“谢谢老师给予我的肯定和帮助。一直认为我是不受关注的学生,我的成绩一般,没有老师喜欢我,甚至我的爸爸妈妈对我也没有耐心,也没有任何的优势,这让我感到很自卑。但是,自从老师让我做了‘助学者’,我感受到了学习的意义,我最开心的就是上信息技术课,因为,只有这样,我才知道我的价值,我可以帮助我同学,尤其是平时学习好的同学,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在给实验班授课的过程中,笔者能感受到一种相互吸引的“磁场”,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完美地演绎一堂课。

五、总结与展望

随着教育的成熟与发展,我们对小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明确指出21世纪的“学习与创新技能”中包括“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在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组成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两者共同说明,“知识的学习”已经不是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了。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助学者”对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建构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学习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沟通与协调的能力等)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近几年,教育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信息技术课程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的程度。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信息技术能为高效教育课堂找到一条更好的出路。

*本文系兰州市“十二五”2014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情感教育研究”(课题编号:LZ 675)阶段性成果。

[编辑:郑方林]

G434

A

1671-7503(2015)07-0003-03

猜你喜欢
实验班助学问卷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问卷网
关爱·帮扶·助学
问卷大调查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