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羹汤多文章

2015-10-26 08:27:29朱国良
浙江经济 2015年13期
关键词:羊羹羹汤张翰

朱国良

一杯羹汤多文章

朱国良

在中国博大精深、美奂美伦的饮食文化中,羹是诱人馋人、极其鲜美的一味。而在这林林总总、样样式式的汤汤水水里面,则弥漫着季节风云和人情世故的杂烩味道。

古人谓“大象无形,大羹无味”,那是关乎伟人、圣人、哲人的事儿,显得庄重和玄妙,不是凡人们可以理喻相通的,一般老百姓也并不关心。

但是就是这些不凡之人,也往往要为一杯美羹而折腰屈尊呢。战国时赵王为杀代王,请代王来品羹喝酒,席间品羹时,赵王竟以盛羹之勺击杀代王。因秋风乍起,思及家乡的“莼羹鲈鲶”,竟起辞官归隐之念,张翰毅然决然宁要美羹尝,不要高官做。

不像现代人,官道拥挤还拼命挤,红尘滚滚迷漫处,没有一个肯回头,其实也是为分得一杯美羹,一勺残羹吃呢!当然,张翰的“莼鲈之思”也是托词,是对时局混乱有先见之明,“清风小桨,荡出芦花港”,何其悠然快哉,一旦人头落地,还吃什么羹啊!

古人往往是很看重一杯羹的。下厨做羹,是礼节和情谊的表白。苏东坡在“最喜风雨故人来”的雨夜,与文友王元直饮酒,兴酣之时,他亲自下厨作虾羹。入厨作羹,又是手艺和孝敬的表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唐代诗人王建把个新嫁娘为婆婆作羹的行为动作表现得维妙维肖。

因着一杯半盏羹汤,虽然在岁月飘逝的风尘中,我们尝不到那份美味,但也使我们嗅到了历史和人文的缕缕幽香。“染指”出典何处?这是有年楚国把鼋献给郑灵公,公子宋极想一尝这做成的天下极品美味,但是却没有他的份。怒的驱使、奇的心理、馋的诱惑,使他气恼之下,把手指伸进盛羹之鼎,尝了一下,急急而走。

在美味面前破例成了奴隶,也往往会暴露出本性面目,而古代名伎又往往了得,清高慕文高,重才而轻财,竟创造出“吃闭门羹”这一典故来。冯贽的《云仙杂记》中写道:唐代安徽宣城名伎史凤,有客前来,总要客人吟诗作对,凡附庸风雅、满嘴酸词的,只好在门外待之一碗豆腐和鸭肠烹制的羹。此羹原料低下、做工粗糙,内含不敬不接之意。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是很看重一杯羹的。一杯羹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存亡、一段历史的演绎、一场战事的成败。在“春秋无义战”的一场场战事中,中山国的灭亡就有这样的起因:中山国君宴请大夫,因羊羹太少,不能人人遍食。大夫司马子期因没吃到羹而怀恨在心,一怒之下,投奔楚国。并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国征伐中山,导致中山亡国。

又是春秋时代,宋国与郑国作战前,宋将华元烹羊羹款待将士,而为华元驾车的羊斟没分到。作战时羊斟大呼:“昔之羊羹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言毕,把战车驰入郑国阵地,致使华元被俘,宋军大败。

这些事例启悟我们:分不到羹,气度不妨大一些,为一点口腹之欲而干亲痛仇快、投敌叛国的事,那也真是不忠之士,不义之人了。

另一方面也告诉人们:有时候所争也并非只为一杯羹,是为求平衡,是为图尊重,忽略了这些,又分配不公,赏罚不明,明明暗暗是个隐患,迟迟早早要爆发的!

猜你喜欢
羊羹羹汤张翰
晨省
滇池(2022年3期)2022-03-05 23:11:38
吃一口点心, 赏一枚月
润·文摘(2018年4期)2018-05-14 17:39:45
曾想为君作羹汤
爱你(2018年1期)2018-01-10 11:01:50
不玩了
最美好的时光
3平方米的世界名店
茶点之旅
食品与生活(2017年1期)2017-01-24 18:45:15
张翰 真性情
凤凰生活(2015年9期)2015-09-07 05:09:24
羊羹
宝宝的润肺羹汤之旅
孩子宝贝(2009年8期)2009-08-31 00: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