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浙江经济形势

2015-10-26 11:38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谢力群
浙江经济 2015年17期
关键词:服务业浙江全省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谢力群

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浙江经济形势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谢力群

分析和研判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既要看速度,也要看结构和质量;既要看当前,也要看趋势;既要看省内,也要看省外(国内国外);既要看成绩,也要看挑战;既要看现状,也要看潜力。科学把握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本质特征,是客观分析研判经济形势的基石

图/金川

对上半年经济走势,我们总体判断是“高开稳走向好”。上半年全省GDP增长8.3%,高于年初7.5%预期目标、高于去年同期7.2%的水平、高于全国7%的增速。许多人在问,为什么浙江上半年三大需求等主要指标增幅都在明显回落,GDP增幅不降反升?为什么全国及其它主要省份经济增长在放缓,浙江却能逆势上扬?这种态势会延续多久?这些现象和特点是不是浙江的新常态?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客观分析研判。

从速度看,既要肯定全省经济稳走向好的态势,又要看到GDP与主要支撑指标“一高一低”的偏差

从长周期看,浙江经济增长延续着“减速换档”的态势。2000年至2008年,浙江GDP年均增长12.8%,属于高增长阶段,但2009年以来开始放缓,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只有2010年增长回到两位数),2009年至2014年,浙江GDP年均增速是8.9%。今年上半年增长8.3%,是符合这几年来GDP速度变化的趋势。

从短周期看,浙江经济增长也延续着“逐季向上”的态势。自去年以来,浙江经济运行就表现出不同于全国的态势,全国向下走、浙江向上走。去年一季度浙江省GDP增长7%、上半年增长7.2%、前三季度7.4%、全年7.6%,到今年一季度8.2%、上半年8.3%。显然,今年上半年8.3%也符合浙江经济稳中有进的内在逻辑。

从贡献看,现代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今年上半年,三次产业对GDP贡献分别是0.04、2.87、5.39个百分点,三产的贡献几乎是二产的一倍。上半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5%。其中,营利性服务业(以电信、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体)、金融、房地产增加值分别增长20%、18.2%、13.7%,三个行业对GDP贡献分别为1.53、1.41、0.64个百分点。可以说,现代金融、房地产和互联网是上半年经济运行中最大的亮点、最大的支撑。

从支撑性指标看,三大需求和工业增长均低于预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出口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浙江出口增长2.4%,是2009年以来的新低。7月份浙江出口又下降8%,前7个月累计增长只有0.6%,远低于预期。主要原因:(1)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的升值,对俄罗斯汇率大幅波动,导致对欧盟、日本、俄罗斯等主要市场出口下降。(2)竞争力下降。上半年全省平均出口价格下降2%。传统优势领域,如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达到26%)下降3%。

——投资增速逐月放缓。上半年增长12.3%,是2007年以来同期新低。1-7月增速进一步回落到10.9%。(1)制造业投资增速低位徘徊,1-7月仅增长4.8%,低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2)基础设施投资1-7月尽管保持了22.8%的高速增长,但增速连续5个月回落;(3)房地产投资1-7月增长5.5%,分别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回落2.3和7.2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同比下降36.8%。(4)民间投资增速、占比、贡献继续呈现“三下降”。

——消费增速明显下滑。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7%,是2001年以来同期新低。消费正常年份都是稳定在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却回落到个位数,汽车、住房仍是消费的主要增长点,新兴消费热点不足以弥补传统消费减弱。

——工业增速偏慢。上半年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是2009年以来同期新低。7月份增速只有2.5%,1-7月增速回落到4.6%。制造业领域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压力较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已连续42个月下降。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连续4个月下降,制造业领域明显产生通缩,“实冷虚热”问题比较突出。

今年上半年,GDP和上述“3+1”指标明显存在着一定的不匹配性。这“一高一低”背后反映的是什么?我们认为,这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客观反映,深层次揭示的是浙江转型升级步伐在加快、程度在加深、矛盾在加大。用传统的“三驾马车”理论,来分析研判当前经济增长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惑,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劳动力变化、生产效率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等因素,更多关注结构调整带来的深刻变化。分析和研判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既要看速度,也要看结构和质量;既要看当前,也要看趋势;既要看省内,也要看省外(国内国外);既要看成绩,也要看挑战;既要看现状,也要看潜力。

从结构看,既要看到经济发展正从量变走向质变,又要看到三期叠加、三个分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新常态下,速度变化是表象,结构调整才是本质。这些年,全省通过创新驱动和制度供给,不断丰富完善转型升级“组合拳”,结构调整取得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

——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已经形成。去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二产后,今年占比达到50%。目前服务业增加值、投资的增长速度都明显快于工业,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已经不可逆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成为“十二五”以来服务业增长最快的行业,2011-2014年年均增长17.6%,高于GDP增幅9.4个百分点。

——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迅猛。这几年浙江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投资增速均快于规上工业。以信息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模式,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代表的新业态,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这“四新”经济正在广泛而深刻改变浙江生产、生活方式。以电子商务为例,全省网络零售2012年2027亿元、2013年3821亿元、2014年5642亿元,增速和规模都十分惊人。

——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持续提升。(1)企业效益明显好于全国。这种趋势从去年以来一直延续,这是非常难得的。2014年上半年浙江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4%(全国11.4%)、前三季度9.8%(全国7.9%)、全年5.1%(全国3.3%)。今年一季度6.1%(全国-2.7%),上半年浙江是7.9%,而全国是-0.7%。(2)城乡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农村居民收入居全国第二位。(3)节能减排提前完成目标。到去年浙江已经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十二五”下达的约束性目标。(4)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原先经济增长保7%、保8%,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保就业。实际结果看,这几年经济增速在下台阶,还关停了一批低小散企业,但并没有带来就业压力,浙江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基本上保持在100万左右。这主要得益于浙江服务业的大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创业创新热潮。

但也要看到,“三期叠加”周期有可能拉长,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仍然很大。特别是今年以来“三个分化”问题比较突出。(1)区域分化。上半年从工业看,3个市增速低于3%;从投资看,3个市投资增速低于10%,6个市的工业投资负增长,最大降幅13.4%;从出口看,5个市负增长;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3个市增幅低于5%,其中有5个市税收收入低于5%,12个县(市、区)税收负增长。这种情况是多年来没有出现的。(2)行业分化。规模以上制造业31个大类行业中,有6个行业负增长,有5个行业增速在2%以下。汽车、化纤行业利润40%以上的高速增长掩盖其他行业利润下滑和亏损。(3)企业分化。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亏损超过8000家,亏损面高达20%。从金融角度也反映出企业实际困难仍在加大,上半年全省不良贷款加上关注类贷款占比仍在高位,两链风险仍在加大。

正是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三个分化”,导致宏观与微观出现一定的“背离”。在分析研判经济形势时,不要过度解读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不要用传统观念去看待主要经济指标的匹配性,否则很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例如,过去我们常常用工业增加值、货运量、用电量、M1等来佐证经济增长。过去五年,浙江GDP与全社会货运量增速比例为1.71:1,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比例为1.24:1,与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例为0.91:1。如果僵化用这些系数或比例来分析,上半年浙江GDP就不可能以“8”以上速度增长,这显然是不对的。当然,对当前形势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过于悲观。如果这种“背离”时间过长,经济增长持续性也会成问题。需要我们冷静观察,积极应对。

从动力看,既要看到全省创业创新活力比较强,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又要看到新旧动力“青黄不接”问题仍比较突出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背后一定是“动力转换”的支撑。这几年,浙江强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等一批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创业创新活力。上半年全省新设企业11.1万户,在册市场主体441万户。信息等七大产业加快培育,梦想小镇等特色小镇加快打造,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正在加快形成。可以说,新动力是推动浙江经济步入“增长中高速、产业中高端”轨道的关键。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浙江经济仍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衔接期”,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长,甚至很胶着、很痛苦,甚至面临着动力“青黄不接”的困境。因此,从短期看,传统的“3+1”对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3+1”持续减速,就会影响到明后年经济平稳运行。

从投资看,投资报酬递减效应已经充分显现。在2000年前,投资效果系数一般在0.5左右,“十一五”下降至0.3左右,“十二五”更是下降到0.2左右,投资相当于GDP比例已经接近60%。期望“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未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更为关键。房地产投资增速和占比目前相对较高,各方面评估都认为,房地产正在步入调整期,投资增速和占比都会降下来;基础设施投资面临着融资和回报的压力,但基础设施现代化,特别是轨道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投入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课题,估计仍能保持较高增速。制造业投资仍将低位增长,研发投入、生产性服务业投入、技术改造投入、生态环保投入、城市化投入的潜力较大。如何推动投资从“硬”的投入为主转向“软”的投入为主,这件事值得我们很好研究。

从出口看,“大进大出”已成为过去,“优进优出”是关键。2014年浙江出口规模已经达到2730多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浙江出口规模已占全国的12%,纺织服装出口占全国的24%。期待出口继续保持以前的高速增长已经不现实。未来会进入“出口多少不重要,出口什么才重要”的新阶段,出口增速与GDP增长估计将保持在同一水平。努力提高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是浙江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关键。这方面潜力很大,目前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仅只有2.6%,远低于沿海主要省份。

从消费看,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社零消费增速过去一直保持着两位数增长,从消费结构看,传统的消费热点仍是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潜力已经不多。如住房消费,今年全省上半年销售面积达到2400万平米,折算成全年,已接近2009年全年5500万平方米的历史峰值水平。汽车消费也是如此,但新的消费热点还受到许多制约。总体上看,随着居民消费能力提高、消费环境改善,全省社零消费仍将处在平稳增长阶段,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是有可能的。

从产业看,现代服务业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1-2014年全省第三产业年均增长9.5%,高于GDP年均增幅1.3个百分点,预计服务业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明显高于GDP增速。现在关键是工业增速,特别是明年,如果证券、房地产增长因素减弱(事实上,2011-2014年,浙江金融业、房地产业年均增幅分别为6.5%和3.3%,均低于同期GDP增幅),“十三五”开局之年浙江经济增长就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因此,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中速增长是必要的,关键是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从创新看,创新投入持续增长。2010年浙江省全社会R&D经费494.2亿元、2011年612.9亿元、2012年722.6亿元、2013年817.3亿元、2014年907.9亿元,五年几乎翻一番。R&D支出相当于GDP比例2014年达到2.34%。创新投入持续增长是保障浙江经济持续较长增长的根本动力。

总的来看,在总量保持一定增速的基础上,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高,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新旧动力转换的重要方向。在这过程中,科学把握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本质特征,是客观分析研判经济形势的基石。

*本文系谢力群主任2015年8月17日在发展改革工作研究班上讲话的第一部分,有删节。

猜你喜欢
服务业浙江全省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