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十三五”科技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建议

2015-10-26 11:38余仲飞于涟
浙江经济 2015年17期
关键词:十三五科技发展

余仲飞 于涟

关于浙江“十三五”科技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建议

余仲飞 于涟

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以人为本的评价激励机制,加快提升科技惠民水平

图/金川

基本要求及重点

(一)“十三五”科技规划要突出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

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导向。坚定不移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浙江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坚持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鼓励先行先试、点面结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服务作用,完善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

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理念。把人的发展作为科技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政策,释放创新创业活力,营造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更加强调科技发展的民生导向,通过科技创新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创新与结构转型紧密结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攻克和掌握影响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强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

坚持把开放合作作为重要路径。加快全球视野下的科技对外开放,建立更加开放的创新体系,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优质科技资源推进浙江自主创新。

(二)“十三五”科技规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

深化政府改革,坚持市场导向。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命题。推进依法行政,激发市场活力是实现创新驱动的法制保障和智力支持,只有社会的公平性、透明度提高,企业才会专注于实业投资,才会形成企业家乐于创新的氛围。围绕创新驱动再造浙江新优势,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政府自身改革,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社会活力。

坚持特色发展,引领错位布局。要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必须体现特色化发展、差异化定位和错位化布局。浙江具有现代产业特征的信息软件、电子商务、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和现代纺织机械等产业大都起步于高新园区,如今已经或正在成为浙江最具代表性的新兴现代产业集群。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坚持特色化发展引领,充分发挥高新园区等新兴产业平台的核心载体作用,立足县域经济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一方面要突出主攻的高新特色产业,实现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从产品和服务的制造或提供过程中寻求创新点,形成独特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方式,把创新优势体现到特色产品上,全面驱动经济的特色发展。

发展众创平台,促进创业创新。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代表了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走势。浙江作为全国市场经济的先发之地,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的速度不断加快,落实创新驱动打造经济转型新引擎,关键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吸引和激励更多人投身创新创业,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推动创客、创新、创业“三创融合”,使草根创业蔚然成风、遍地开花。

发展信息经济,引领转型发展。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是浙江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为浙江创新驱动引领经济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方面,信息经济在推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大需求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浙江是传统产业大省、新兴产业小省,要实现创新驱动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产业结构性调整,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传统的各个行业的渗透和应用,推进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能有效带动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和升级,将有力助推传统制造企业开展跨界竞争,实现转型升级。

几点建议

(一)更加注重释放创新红利,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处理好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关系

加快推进新一轮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主动对接,全面落实国家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按照更加聚焦重大战略需求、更加符合创新规律、更加高效配置科技资源、更加强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要求,研究提出浙江深化改革、整合计划、优化布局的总体设计和工作举措,努力克服科技经费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现象。

努力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加快“杭甬温湖”国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和省级科技金融示范区建设,积极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专项资金作用,以种子基金为重点,鼓励市、县(市、区)、高新区和孵化器设立创业引导基金。鼓励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更好地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

处理好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关系。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又要在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对于市场竞争充分的领域,要积极动员并借助市场力量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创新活动,转变政府独家资助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的方式,主要运用间接补贴的方式,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形式,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引导民间资本、风险投资和各类基金对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进行投入,将商业机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对于始创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由于资本的逐利性质决定了资本流向,市场对小微企业往往出现资源错配和价值倒挂,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很难依靠自身力量来改变现状,需要政府介入并发挥主导作用,优化小微企业的成长环境。要通过设立种子资金给予无偿资助、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创业服务平台、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等引导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种方式,为科技型小微企业“送上马、扶一程”,通过政府服务来纠正市场失灵。

(二)更加注重把科技创新落实到产业上,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业创新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更紧密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真正让市场配置创新资源,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企业要主动研究判断科技和产业变革大势,面向市场需求确定创新突破口,让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政府要大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助推实体经济在创新中发展壮大。

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创业创新。重点是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推动全省创业服务新业态快速发展,形成要素集聚化、服务专业化、运营市场化和资源开放化的大众创业新格局。一方面,要以高新园区、大学科技园和科技类特色小镇为重点,积极培育各类新型的众创空间,树立一批示范平台。鼓励各类创新主体根据创业者的需求,有效组织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各种要素,兴办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新型孵化机构。另一方面,要以省级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为重点,发挥传统孵化机构的基础服务资源优势,与新型众创孵化机构形成涵盖项目发现、团队构建、投资对接、商业加速和后续支撑的全过程孵化链条,并对“众创空间”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补贴。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创客提升商业价值,打破物理空间局限,为创客企业提供“送云服务”,为创客提供在线、实时和精确的数据计算服务,加快产生商业价值,依托淘宝网、聚划算等网络销售平台,开发创客产品的销售专区,加速实现市场价值。

(三)更加注重引进集聚创新资源,加快完善以人为本的评价激励机制,优化招才引智的环境氛围

加快完善以人为本的评价激励机制。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最为核心要素,要坚持以人为本、向人才要后劲的改革理念,充分调动和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活力。进一步落实“放宽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政策,完善技术要素参与股权投资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科技人员到企业转化职务创新成果,建立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优化科研经费使用和收益分配结构,提高创造性劳动比重,有效解决“重物轻人”现象。

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环境氛围。一方面,要把引进人才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从单纯引才、单个引才向“人、财、项目”打包引进模式转变,从零星人才引进向技术团队引进转变,让引进的人才更适应产业发展需要,让新兴产业发展有更强大的人才支撑。另一方面,要把留住人才与优化环境相结合,积极扶持企业改善人才生活环境,注重解决高端人才住房、待遇、子女教育等问题,有条件的地方要配套建立人才创业基金,吸引周边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入驻,鼓励大学生和高端人才带着项目和成果创业发展,为留住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

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坚持大规模“走出去”和高水平“引进来”相结合,纵深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加强与重点合作国家的交流,在重点领域联合实施科技合作项目。继续大力培育国际技术转移机构,鼓励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到海外设立、兼并和收购研发机构,引进和利用海外高层次人才,购买国外专利、专有技术等,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四)更加注重高新园区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加快高新园区转型升级。要进一步引导高新园区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禀赋条件,明晰主攻高新特色产业,整合技术链、创业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快转型发展。要优化高新园区布局,要引导高新园区严格准入门槛,坚持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引领,加倍珍惜有限的发展空间,围绕主攻特色产业开展定向招商,新引进的企业和项目必须符合高技术、高产出、高附加值、低排放、低能耗等要求,加快原有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在“两化融合”和“四换三名”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要抓住浙江创建全国“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机遇,建议在省重大专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信息经济攻关项目;按照“互联网+”的思路,大力开发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新工程;加快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装备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营销服务网络化。

(五)更加注重发展民生科技,加快提升科技惠民水平,使科技成为改善人民生活的推动力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大力实施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在市县基层打造一批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示范工程,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大力支持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生态、绿色和特色发展。继续深入实施现代种业培育工程,加快提升浙江优良品种自主研发能力和覆盖率。继续抓好农业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研发工作,支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新创业活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和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业“走出去”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农业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浙江农业资源禀赋不足,建议政府对有条件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加强国内有关部门在农业“走出去”方面的信息共享,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务,培养熟悉国际农业投资政策法规、具有跨国经营理念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加快推进社会领域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突出,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科技施展作用的重要舞台。围绕“两美浙江”和“五水共治”的工作部署,在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重点民生领域,组织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大气污染防治、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物医药、国产创新医疗器械、重大高发疾病、科技文化等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围绕民生领域实施科技惠民项目,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推广应用一批先进成熟适宜技术,扩大科技惠及面。完善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强化对智慧产业、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支撑。充分认识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对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及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意义。加大财政对海洋,特别是在海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船舶制造、海洋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投入。积极引导企业和全社会增加海洋科技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格局。继续组织重大技术联合攻关与系统集成,加快涉海科研成果孵化和产业化。

作者:余仲飞,浙江省政府参事;于涟,浙江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猜你喜欢
十三五科技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