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制度”协同视角下欠发达地区产业创新模式研究
——以永州市为例

2015-10-25 09:44李清泉祁雪春郭晓芸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永州市欠发达协同

李清泉 祁雪春 郭晓芸

(1.湖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2.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行政学院研究生部,湖南 长沙 410006)

基于“技术-制度”协同视角下欠发达地区产业创新模式研究
——以永州市为例

李清泉1祁雪春2郭晓芸1

(1.湖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2.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行政学院研究生部,湖南 长沙 410006)

产业模式的选择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在“技术-制度”协同理论视角下,基于永州市的区位与资源优势,提出永州市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一方面,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模仿创新,通过组织学习进行制度变革。另一方面,在工业化的产业布局中推行网络化的产业组织结构模式、链式产业动力模式和生态补偿式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上述模式创新推进产业发展。

欠发达地区;协同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欠发达地区是指受历史、区位、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和不平衡战略的影响,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上与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又有较大潜力、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尚未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1]。欠发达地区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困,在社会、文化等领域也相对落后。在其实现跨越式发展中,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制度上都不能满足创新型的产业布局和模式的要求。

技术创新在区域产业模式发展过程中提供智力支持,而制度在区域产业模式发展过程中起着规范和保障作用。技术创新的引进方式、发生频率以及推广力度都直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制度创新主要是从战略规划、制度规制、思想解放等方面间接对经济产生影响。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产业经济创新体系[2]。

2011年10月,湘南地区正式被批复成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给经济相对落后的永州市来说是一个历史性发展机遇。永州市应从整合技术和制度资源协同发展思路出发,突破产业固有发展模式,吸收区域产业本土特点,规划区域产业发展战略,创新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与动力,以推进产业大发展。

1 欠发达地区“技术-制度”协同创新理论

1.1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通过对原技术的引进、研究、开发等手段获取新技术,并将新技术通过商业运作投入到市场,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实现市场价值的创新方式。技术创新表现出创新性、效益性、市场性和风险性等特点,其在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欠发达地区在科技开发、推广有其“后发优势”,能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从而迅速摆脱欠发达状态[3]。鉴于产业转移的梯度化,欠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往往是外来企业带入的技术或者本土企业对外来企业技术的模仿。外来企业带入的技术往往表现为跨越式,直接在原先的技术进行创新;而本土企业往往采用模仿创新,限于资金、技术、人才的限制,这种创新模式往往是低层次的,对个别技术和个别产品进行模仿性生产,处于整个产品链的末端,未有产品的核心技术。欠发达地区虽然失去了经济发展的先机,但却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回避风险多、成本高的技术研制、开发过程,以较小的成本引进、采用和推广经济发展先行地区的技术,加快自身发展进程;同时,科学技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是要去寻找具有活力的新的地区,以求发展,而处于后发展状态的欠发达地区则可能提供这种机会。所以,欠发达地区只要抓住机遇,选择后发对策,发挥后发优势,以科学技术对落后地区经济进行改造,是有可能实现经济起飞的。同时,在欠发达地区进行技术创新不仅能够节省其他创新要素的投入,也能节约地区经济、社会资源,以较小消耗实现效能的最大化。

1.2欠发达地区制度创新理论

制度创新是创新主体为增加某种效益而对现有的经济、社会制度进行变革。制度创新是通过多样性的社会活动安排,了解现有的社会主体,激发社会活力,以增加人们的经济收益和产生社会收益。制度创新在狭义上表现为一些企事业单位规则、制度的改变,在广义上表现为整个社会框架、产业协同、区域合作、理念深入等变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了“制度改革”,把“制度改革”作为改革的核心和引擎,试图通过制度改革带动经济、政治、社会风貌的革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特别是财政资金的注入和鼓励沿海地区的技术转移,希望资金、技术、政策、人才等生产要素在欠发达地区发挥效益,但实践证明未取得明显成效,原因在于欠发达地区单纯依靠生产要素存量的积累,而未从制度层面根本上实现生产总值的增量。由于欠发达地区市场机制不健全,通过市场的自发调整诱导完整的制度或者规则不具有现实性。而且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财力有限,通过大范围的推广制度,会使得新制定在落实过程中遇到固有利益集团的阻碍。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对既有制度进行改革。首先要解放相关利益主体的思想,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其次通过用活市场机制,发挥市场主体中积极性和能动性;再次通过建立健全创新包容机制,对创新项目的失败提供风险规避;最后以渐进方式推进新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制度创新的不断前行。

1.3欠发达地区“技术—制度”协同创新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两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区域经济创新体系。技术创新是基础,而制度创新是保障,两者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在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但要实现两者协同,还需要一个桥梁进行衔接,就是组织学习。在经济组织的演化过程中,技术在组织内的不断传递和学习,经济组织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能从一维的角度构成产业组织的变迁过程,而是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双重作用力下,借助于组织内部的学习,达到经济组织的演化[4]。因此,经济组织的演化是一个系统动力学过程,是在组织学习的内部力作用下,基于制度和技术的协同过程。组织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模仿的过程,只有在组织学习中,才对规范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制度的执行。在欠发达地区,以往的产业发展往往采用碎片化、零散化的方式进行布局,这样不利于相关技术的共同研发和产业协同。分散的产业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所以,欠发达地区应当通过技术创新来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注入动力的同时,更应加以制度保障对技术创新进行鼓励、引导、风险共担和利益分配等一系列措施使技术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基于“技术—制度”下的产业协同便成为欠发达地区赶超发达地区的重要模式。这种产业协同模式不仅仅是上下游之间的产业地理布局,还更应该注意相关产业过程中的生态问题,欠发达地区也发展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环境与经济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生态经济,使得在创新产业模式建立了环境友好型社会。

由于历史、地域、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欠发达地区的落后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落后,更多的是在制度上的,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桎梏。技术的落后使得经济发展缺乏内在动力,而制度上的不健全加剧了欠发达地区的贫困。所以,欠发达地区应当通过技术创新来为经济、社会注入动力的同时,更应加以制度保障对技术创新进行鼓励、引导、风险共担和利益分配等一系列措施使技术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 永州市实行“技术-制度”协同创新的实践基础

2.1空间布局整体错位发展和局部“点—轴”发展

由于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欠发达地区在制度创新上也未从“面”的角度大力推广,而是依靠“点”上着眼,通过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行业、特定的领域首先进行制度创新示范,促进经验和模式的积累,然后逐步推广,才能在渐进式创新过程中,实现欠发达地区整体性的制度创新。首先,永州市在探索产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与衡阳、郴州两市实行区域联动,加强区域的顶层设计,使湘南三市逐步形成承接产业转移联动机制,空间布局实现错位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以避免重复投资浪费。比如,衡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更侧重于机械重工发展,而永州和郴州则积极引进轻工业和第三产业。三市的错位发展能够实现三市产业效益的最大化。其次,永州市在本市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上侧重于“点—轴”开发布局。“点—轴”开发、强调“点”和“轴”即增长极与交通干线的相互作用发展为特征。点—轴开发是将产业和人口向交通干线聚集,使交通干线连接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点,沿线成为经济增长轴。点和轴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领头羊。永州市首先积极打造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井”字型铁路网、国际航空港、湘江航运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以交通线连接各个区域发展。同时永州市还努力形成以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卫星城、副中心城市为点,城镇发展轴为线,经济片区为面,“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网”的产业裙带和“一主两副三卫、二廊三片四轴”的空间结构。在新区开发一般也采取点轴开发形式,而不是分散投资,全面铺开。这种新旧点轴的不断渐进扩散和经纬交织,逐渐在空间上形成一个经济网络体系。

2.2优化产业布局,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

永州市在创新产业模式的同时,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坚持推进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结合。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城镇化为载体,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通过城镇化引导经济要素集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努力实现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促并进。相对而言,永州市内各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平衡,便利用县区内土地、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生产要素,加快工业化演进和城镇化建设。在相对平衡的建设中,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破解制约县城和中心镇发展的制度瓶颈,加快推进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加速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骨干、重点建制镇为节点、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

2.3利用后发优势,在产业协同中实现技术创新

欠发达地区在技术创新的优势在于“后发优势”明显,所谓后发优势一方面是政府在整个技术创新体制中占据突出地位。通常情况下,有以下几种路径实现技术创新:第一,当地政府在争取国家、省部级重大工业项目,以大项目来带动技术创新。第二,争取优惠政策,特别是财税政策,形成成本低洼,以较低的成本优势吸引企业进驻,从而实现技术创新。第三,对于重点行业和重要部门,进行强力行政干预,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绩挂钩[5]。永州市在产业协同创新模式中,突出的是引入大项目,比如东安县引进神华火电项目。此项目的引进不仅将相关产业以此为核心,将周围的基点带动起来,而且使企业、政府、行业各方面也出台相关规定、制度来规范企业运营。还有在新建火电项目中,也采用国内外有关最先进的火电营运技术,避免项目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永州市也积极成立相关的技术合作联盟,如成立中药产业技术联盟,以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盟建设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逐步向实体化运营模式转变,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优势,充分开发利用全市的药材资源和产业基础,从而推动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在争取资金和技术上,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在于能利用产业承接的机会,对发达企业的产品和技术进行模仿学习,通过组织内的学习、消化、吸收,实现模仿创新。例如,湖南零陵恒远发电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卧式两支点高转速大容量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就是在模仿创新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经验而实现自主创新。这种创新方式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企业自身积极发展相关核心技术,实现产品的跨代发展,能在相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这种创新方式比较适合在产业转型中的中小企业,也比较适合出口贸易加工型的企业发展。永州市以中小企业居多,2013年全市承接转换项目就有400个,但进出口达1000万美元的大中型企业仅10个。众多的中小企业使得永州市有着更完善的市场环境和更活跃的创新因素,有利于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技术突破。

3 基于“技术-制度”协同视角下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3.1网络化的产业组织结构模式

组织结构关系到企业间的产业协作和企业内部之间相关职能的变化。在培养组织结构上力推网络化组织结构。网络型产业配套承接产业主要是针对地区内先入为主的产业而言的。它是基于地区内的各种优势,吸收大量不同产业的企业集聚,并且有明显的企业主辅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内创新体系。这种承接产业转移模式一般是是以加工贸易型企业。网络型产业组织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已“补链”为主,产业承接地通过承接产业链中缺失的重要环节,促使产业链的延伸。产业链的疏通使得企业内部不断发生变化,使企业之间协同发展。

3.2产业链式的技术动力模式

生态链式承接产业转移模式主要是针对资源密集型产业,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制造等产业。一方面,这类产业给地方经济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这类产业也具有很强的污染性质。因此,生态链式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就是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断“解链”,构建循环产业链。所谓“解链”,就是将产业链进行层次性的分解,同时整合产业链条上的相关辅助项目,建立具有相关专业分工的产业配套体系。然后通过产业链的纵横耦合,发展相关产业,形成效率相对较高的资源利用且较为稳定的链式生态产业系统。例如,对于永州市珠山镇的锰矿,在承接沿海相对先进的技术、设备时,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可承接焦炉转煤气的回收利用、锰渣回收综合利用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在推进生态链式产业承接时,完善相关产业与主导产业的关联性与收益比值测评,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最大化。

3.3生态补偿式的产业发展模式

这种承接产业转移模式主要是涉及地方制度安排,并不涉及自身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制度保障。在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或市场交易等方式,对生态保护者给予合理补偿,明确界定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权利与义务、是给以生态保护经济外部性内部化的公共制度安排,对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欠发达地区探索性的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能够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带动了这些地区转型发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得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得到健康发展,初步实现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恢复共赢的局面。

[1]李小山.欠发达地区的战略选择[J].老区建设,2003(2):30-31

[2]郭志富.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体系结构与功能优化研究[D].河南:人文地理学院,2005,(6).

[3]邹再进.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论——以青海省为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吴艳文.基于技术和制度的产业组织协同演化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院,2008.

[5]朱华桂,吴林海.欠发达地区政府推进技术创新的机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4):106—109.

[6]王慧丽.技术创新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以云南省为例[D].云南: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2004.

[7]刘超.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D].云南:商学院,2013.

(责任编校:何俊华)

F091

A

1673-2219(2015)05-0146-03

2014-12-20

2013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湘教通[2013]191号)。

李清泉(1964-),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祁雪春(1989-),男,山西晋中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郭晓芸(1992-),女,山西吕梁人,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

猜你喜欢
永州市欠发达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永州市零陵区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This is my family
永州市蓝山县竹管寺土话亲属称谓探析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