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红娇
(辽宁省辽阳县中心医院妇产科,辽宁 辽阳 111000)
分析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与改良式剖宫产在瘢痕子宫剖宫产与第二产程中转剖宫产中的应用比较
尚红娇
(辽宁省辽阳县中心医院妇产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分析比较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与改良式剖宫产在瘢痕子宫与第二产程中转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96例瘢痕子宫剖宫产与第二产程中转剖宫产的孕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式剖宫产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剖宫产进行治疗后其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瘢痕子宫与第二产程中转剖宫产中,改良式剖宫产较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而言其手术时间较短,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且并发症少,其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推广应用。
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改良式剖宫产;应用效果
我院为分析比较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与改良式剖宫产的应用效果,将接收的96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给予其改良式剖宫产及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两种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接收的96例瘢痕子宫与第二产程中转剖宫产的孕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瘢痕子宫60例,其余36例孕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因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或第二产程延长等原因,在第二产程需中转为剖宫产;将所有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中研究对象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年龄为31岁,平均年龄为25.4岁;其中30例患者为经产妇,18例患者为初产妇;对照组研究对象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为26.1岁;其中29例患者为经产妇,19例患者为初产妇。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改良式剖宫产进行治疗,硬膜外麻醉后,于孕妇耻骨联合上2~3 cm横形切开皮肤12~13 cm;横行直切开皮肤全层,并正中切开皮下脂肪,切开深度应为2~3 cm,直至筋膜层,并对脂肪层进行钝性分离,将腹直肌前鞘剪开与皮肤相同的长度;然后利用血管钳沿上下纵行方向对两腹直肌粘着部位进行分离,同时操作者用双手食指及中指向两侧适当扩大患者腹直肌切口;暴露子宫下端,然后利用手术刀额横向切开膀胱膜反折部位,切开长度应为2~3 cm,术前操作及其助手应利用食指沿切口撕开膀胱反折膜,撕开长度约为10~12 cm;待胎儿及胎盘娩出后利用干净纱布对宫腔进行擦拭;然后利用1号肠线对伤口进行缝合;术后留置导尿管,并给予患者抗生素静脉点滴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进行治疗,硬模外麻醉后采用切口高位子宫下端剖宫产进行分娩,分娩后利用可吸收线对伤口进行缝合,并安排产妇住院观察。并对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分析: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接收的96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采用()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同时进行t检验,组间比较则展开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性显著,记为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48例产妇采用改良式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后其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采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的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48例产妇采用改良式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后1例产妇发生出血现象,1例产妇发生切口裂开,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2%,对照组48例产妇采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后3例产妇发生出血现象,2例产妇发生切口裂开,1例产妇发生休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剖宫产术是产科的一项重要手术,随着麻醉学、输液、输血、水电平衡、手术方式及手术缝合材料的不断改进,及控制感染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剖宫产术已逐渐在临床产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临床上解决某些产科合并症及难产、挽救产妇及围生儿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1-2]。
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剖宫产的指征宽泛,加之多数产妇对分娩疼痛的恐惧,使得我国的剖宫产比率不断的升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瘢痕子宫孕妇的数量明显增多,同时二次剖宫产率也有一定提高。另一方面,在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当出现胎儿宫内窘迫与第二产程时间过程等现象时,为确保产妇及胎儿的安全,需及时中转剖宫产手术。在瘢痕子宫剖宫产与第二产程中转剖宫产中,对剖宫产术式给予合理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剖宫产方式,该手术方式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因具有手术时间长、手术出血量多等多种不足之处而未得到广泛的应用[3]。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改良式剖宫产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手术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而言具有手术时间段、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多种优点而逐渐得到医师及患者的认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瘢痕子宫与第二产程中转剖宫产患者采用不同剖宫产方式进行治疗后,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说明在瘢痕子宫剖宫产与第二产程中转剖宫产中,改良式剖宫产较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而言其手术时间较短,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且并发症少,其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推广应用。
[1]蔡贤良.改良式剖宫产同时切除阑尾15例体会[J].中外医疗,2010,29(27):36.
[2]郝淑莲.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术和改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4):188-189.
[3]喻敏.改良周氏剖宫产子宫切口在瘢痕子宫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109-110.
R719.8
B
1671-8194(2015)20-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