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项目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

2015-10-24 07:51韩天爽
职业教育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校企高职专业

韩天爽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依托“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理念,让学生在大量的模拟、仿真乃至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学习和实践,而这类课程的一个典型形式就是项目化课程。

高职艺术设计类项目化课程,要求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通过将企业项目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在以真实项目承接者的身份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对应岗位的职业能力。本文以服装设计专业的设计类课程为例,展开对此类课程如何设计与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一、项目化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内容的设计

在课程设计之前,首先要选定一家设立有设计开发部的校企合作服装企业,最好是品牌服装企业,这样的企业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开发程序较正规,便于与教学周期和教学内容相匹配。可以将合作企业真实的新季产品开发项目直接植入课程内容,按照企业一个完整的品牌服装开发流程和开发要件,将课程内容设计成品牌服装企划方案制作、新季产品款式开发、品牌产品推广方案设计等三个模块。这样的内容模块对设计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归纳,在课程推进的各阶段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依托真实项目开发流程对学生设计能力进行真实训练,是对职业能力很好的培养。同时,在共同开发课程的过程中,企业真正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实施环节,也促进了校企间的深度合作。

(二)课程时段与进度的设计

对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来说,产学结合以往最难实现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研发工作的时间点与学校课程时间点之间的矛盾。从上面讲到的课程内容可以看出,品牌服装公司的新季开发项目需要相当的综合专业能力。因此,一般应放在学生大学二年级开展,这时的学生已经在校学习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力。另外,根据服装产品开发规律,服装企业的新季产品开发通常分春夏、秋冬两季,分别在3月、9月左右即开始着手准备设计方案,集中开发的时间一般为2至3个月。因此,校方在进行设计类的项目化课程时段与进度设计时一定要将开课时间尽量安排得与企业开发时段同步。在突出项目真实性的同时,这对于解决校企产学研结合的时间矛盾也是一种途径,更为项目的分段和总体验收节点提供阶段依据。

(三)课程教学师资的设计

在服装产品开发类的项目引进之后,组建合理的师资团队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想把这类课程讲授好,除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双师型”教师必不可少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设计开发人员的介入。由企业设计总监或设计主管亲自布置开发任务、讲解开发要求并参与课程各阶段成果的验收,将真实的职业标准和开发流程带入课堂,学生会有更深刻的项目真实感。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企业人员往往在授课时间、授课技能、课程管理等方面会稍显不足。因此,“一课双师制”的校企教师共同授课形式可以形成很好的资源互补,成为项目化教学师资设计的最佳选择之一。

(四)课程组织的设计

教学组织往往是决定课程实施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项目化课程组织也是一个涉及师资科学利用、学生合理调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按“三分原则”进行服装设计类项目化课程组织的设计。

1.项目分解。因为完成的是一个规模不小的真实项目,既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学习新知和综合训练岗位能力的目的,又要保证提供项目企业的项目工期和项目质量,这就需要授课过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企业项目推进的规律。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服装产品开发项目按课程内容的三个模块进行子项目拆分,再将不同模块设置成若干个任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推动整体项目有序进行。

2.教师分工。在“双师”甚至“多师”授课的过程中,只有师资工作任务分配得合理了,才能实现这一授课方式的优势。按照这样的思路,该课程的教学组织可以设计成:各阶段任务的布置、预期目标由企业教师提出;系统跟进子项目、传授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技术技巧、组织学生团队配合等由校方教师完成;各阶任务的验收由校企双方教师共同承担。企业教师由于时间受限,采取时间点授课的方式,即项目初期布置任务、中期检查反馈、结尾验收等几个节点由企业教师负责,其他课程时间由校方教师负责跟进。

3.学生分组。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将学生分成3至4人一组的项目组,学生轮流在各个子项目中担任组长和组员,以小组研讨、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各阶段任务。这样,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教师的身份转换成了设计总监,项目组长的身份转换成了设计主管,而项目组员的身份转换成了设计师。

(五)课程考核的设计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项目化教学设计要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岗位能力要求等相适应,因此,其考核设计就要求突出“三个结合”,即教学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结合、教学与实践实训的结合、教学与社会用人需求的结合。那就需要考核学生将设计思维转化为设计实物甚至是进入市场的商品这一核心内容,为学生的适岗、创业能力培养夯实基础。

(六)后续课程的设计

较普通高等教育来说,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需要进行三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项目化课程可直接衔接后续的顶岗实习,即被企业选中开发产品的学生,可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后续的顶岗实习。

二、项目化课程的实施

(一)制定教学任务书

针对前面的课程设计,在授课之前,校企双方教师应就课程目标、实施意见共同商讨,针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任务的分解,理清各阶段的子目标、标准及达成手段。图1为笔者在为服装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授课中为某品牌服装企业真实开发产品实施项目化课程所设计的一个教学任务书。在任务书中,应明确课程的内容、目标、组织形式、“双师”分工、课程考核等各环节的安排,这是产品开发类项目化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保障。

(二)交替授课、弹性课时

按照上面提到过的师资教学任务分配设计,为了解决企业师资方的时间受限问题,在该教师时间节点授课时间外,为有效监控项目推进效果,可利用网络教学等形式进行时间点外的授课与辅导,达到课时分配的柔性化。企业教师对于学校的前导及后续课程知识链接比较模糊,因此,校方教师在企业教师来校授课节点之外的其他课程时间内,要有意识地针对企方提出的项目,系统讲授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技能,并指导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学以致用。例如,企方在课上提出下一季企划案的设计思想和要求,并下达在两周内完成企划方案的阶段任务。在接下来的授课中,校方教师就需要针对这一内容进行服装商品企划、版式设计等相应知识的讲授或知识串联,使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企划方案的制作,并在规定的时间点内交由校企双方教师联合验收。这对校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种考验,同时也可提升其“双师”素质。

图1 项目化教学任务书示意图

(三)作业形式向产品转化

服装设计类专业的课程作业通常以实物作品的形式展现。在经过企业综合考核后,作业中优胜者的作品会出现在企业的新品定货会中,以产品形式接受市场的检验。这样,考核方就不仅仅是学校、企业,而转化为市场价值的考量。对于在校生来说,这不仅是对课业成绩的检验,更是对于职业能力的综合评定。

三、项目化课程教学反思

(一)初步形成了“三双、五化、多手段检验”的课程设计思路

第一,运用了“双师引导、双线教学、双场地实训”的课程实施思路。构建了校内、外双向联动的共同培养局面。

第二,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课时分配灵活化、授课时间弹性化、授课方式多样化、作业形式产品化”的课程实施尝试。

第三,采用了调研报告、开发方案、产品画册、产品实物等多种形式的检验方法,集中展现了学生综合的专业能力。

(二)初步形成了“基于过程的动态考核,基于结果的项目验收,基于销量的市场检验”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使课程的验收不仅仅局限于校内或某位教师,而是来源于产品进入市场的销量,在更具说服力的同时,也成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最好检验方法。这样的变革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设计类专业教学成果考核局限性的难题。

(三)初步探索了校企产学结合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校企长效合作的基础是要找到共同的利益点,项目化教学在共同培养人这一根本目标之上,又结合了共建师资、共建实训环境等相关的密切合作,使校方受益的同时,企业也可以得到产品销售利润,不失为一种好的合作方式。

(四)对以往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尝试性解决

第一,动态教学计划的尝试,在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进度不对接的问题上有了一定突破。

第二,在课程中引入网络远程教学的教学手段,在解决企业教师授课时间受限的问题上有一定效果。

第三,学校与企业教师交替授课的安排,为实践依据与实践方式的有效衔接提供了可能。

第四,在作业—作品—产品的阶段成果的逐一考核中,最终市场的检验成为成品转化的考核标准,使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实用化。

第五,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在向职业能力转化,学生能够凭实力到企业实习直至就业,校企合作在此过程中真正深化。

四、对课程的思考

(一)可以进行“工学结合、专业融合、校企联合”的产学共建尝试

高职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可以尝试在共建项目化课程的基础上,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进一步实行工学结合的高职高专教学模式;在成果建设上,实行相近专业的有效融合,比如可结合服装设计与鞋类设计、家居设计等专业的特点,形成作业到作品的成果呈现;再与合作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进行课程开发、联合开发新季产品,形成作品到产品的系统转化。

(二)可以在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搭建有效的师资建设平台

学校与企业在教学、项目推进中形成深度融合,分工协作,搭建教学、实践交叉组合的师资建设平台,在双赢的局面下,提高企业与教师双方素质,为可持续的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活力。校企双方在合作成熟的基础上,可以慢慢发展到共同承接社会培训工作,扩大校企双方的社会影响。

(三)持续进行探索,开辟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项目化教学的成果转化除了市场价值之外,其社会价值的体现既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在教改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校方应起到主导作用,可结合教学、项目的实施经验,积累相关素材和案例,积极准备编写、出版相关教材,在分享经验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社会反馈,形成教育成果在社会上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校企双方还可集合成员的智力资源进一步拓展产学研究,促进科技和创业教育的成果转化。

从本文所讲的整个服装设计专业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可以看出,在课程推进中基本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正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三对接”要求。这也再次说明了真正落实职业教育理念归根结底还是在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上,高职教育工作者为此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综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突显其职业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最终目标。服装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过程并非是对学生某一技能的单一锻炼,而是对其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因此,项目化教学是高职课程贴近国家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产物,符合市场对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反过来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其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有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高职办学水平。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3-01).[2014-07-29].http://www.gov.cn/zwgk/index.htm.

[2]徐锋.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EB/OL].(2011-08-08).[2014-07-29].http://www.cmki/kcms/detail.

[3]刘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索[EB/OL].(2010-03-20).[2014-07-29].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

[4]明兰,廖建军.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EB/OL].(2014-02-28).[2014-07-29].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

[5]王金英.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研究[EB/OL].(2010-04-15).[2014-07-29].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

[6]孙清娟,楚万强.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模式探索[EB/OL].(2012-07-15).[2014-07-29].http://www.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7]胡英杰,侯文顺.关于项目化教学改革项目确立方法的探索[EB/OL].(2008-06-15).[2014-07-29].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

猜你喜欢
校企高职专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