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2015-10-24 08:08刘良卓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麻药臂丛B超

刘良卓

(桂林市全州济民医院,广西 桂林 541500)

B超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刘良卓

(桂林市全州济民医院,广西 桂林 541500)

目的 考察B超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选用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混合液为局部麻药。观察并记录,对三种疗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A组神经阻滞完善率均接近97%,B组、C组两组的尺神经的阻滞完善率均低于肌皮神经和桡神经(P<0.05)。A、B两组的正中神经阻滞完善率均较高,麻醉优良,起效时间较短(P<0.05)。此外,A组并发症低于B组。结论 应用超声引导的方法,在外周神经阻滞手术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应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B超;外周神经阻滞;疗效

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在临床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准确的解剖定位是实现外周神经阻滞的关键所在[1]。就目前现状来看,对于外周神经阻滞的实施一般选用传统方法。该方法为盲探操作,仅凭医师的经验进行操作,有时并不能准确的定位,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B超在外周神经阻滞技术中应用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即超声引导组,神经刺激器引导组和传统方法组,每组各20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临床资料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超声引导组(A组)在B超直视下,使探针的头侧进针,探针到达臂丛神经后,定位并注药。注药后观察到神经丛分散开,观察麻药的分布情况,当神经完全被麻药浸润时停止注药。

1.2.2 神经刺激器组(B组)采用刺激针模式对深部神经进行探测。根据体表位置进针,观察上肢运动,肌肉呈现规律性的颤动时说明定位准确,注药。

1.2.3 传统方法组:对于该组患者采用传统解剖与异感结合的方法。探针刺入后有异感,注药。三组患者注射用药均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混合液,注射剂量为0.4 mL/kg。

1.2.4 观察指标:①起效时间:记录操作完成到药物完全发挥药效的时间。②麻醉效果:麻醉后阻滞效果可以通过针刺各个神经的反应来判断。对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分析。③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完善,患者在术中完全无感觉、无疼痛;有效,术中偶有疼痛感,但不影响手术的进行;无效,手术前疼痛感明显,需要采用全麻对患者进行麻醉。④并发症:其中包括局部麻药中毒,误入血管,气胸等。

1.3 数据处理:对数据分析时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术中麻醉效果:由数据统计可以看出,A组不仅起效时间短,而且术中麻醉效果完善,高达97%;C组完善率较低。见表1。三组数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各个神经支配区域的起效时间以及完善率:通过数据可知,B组、C组两组的肌皮神经和桡神经阻滞完善率均高于尺神经(P<0.05)。三组结果比较中,A、B两组的正中神经阻滞完善率均较高,起效时间短,并且A组要优于B组。见表2,P<0.05。

2.3 三组患者并发症情况:A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B组有1例患者造成血管损伤。C组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损伤血管2例损伤神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治疗后康复并且无后遗症。

3 结 论

临床应用臂丛神经阻滞完成上肢手术的麻醉工作,具较高安全性,价格相对较低,可获得良好预后。神经准确定位,是成功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关键,分析传统的临床所采用的解剖定位法特征,多靠患者感觉和依据体表解剖标志开展操作,有较大盲目性,因存在解剖变异和个体差异,且与医师熟练度与经验呈正相关,通常神经阻滞表现为起效延迟,严重者,甚至发生阻滞不全,易诱导多种并发症发生。

近年来,医疗科技取得飞跃发展成就,超声诊断技术和设备也随之深入发展和完善,应用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对肌间沟臂丛神经有较好的显示作用,同时,还可清晰显示周围组织结构,药物注射时,局麻药的扩散可直接或间接看到。相关研究显示,与传统解剖定位对“异感”的探查情况比较,超声引导穿刺激优势在于,为提供实时解剖学信息,使神经精准定位程度增强,还防盲目性操作造成的周围组织损伤,保障获得理想的臂丛阻滞效果,使操作时间明显减少,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率。臂丛神经阻滞为主要实施上肢手术麻醉的方法,但有误穿血管概率,诱导多种并发症发生,如局部血肿,故采用B超定位,为操作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表1 起效时间以及术中麻醉效果情况比较

表2 各个神经支配区域的起效时间(min)

B超在外周神经阻滞中具有以下特征[2-3]:①直观简便,易于操作。B超使得麻醉过程可视化,提高了麻醉的精准性以及完善率,操作医师可以根据影像,确定探针的位置,制定行径路线,使得操作简便易行;②定位准确,安全性高。麻醉全过程的可视化,使得操作人员可以看清探针周围环境,并对重要器官避让,以免发生并发症,从而提高了其安全性;③起效快,麻醉效果好[4]。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的麻醉起效时间短,麻醉效果好。这是因为,可视的环境下,使操作者能精准的找到所需的神经组织,进行麻醉并时时观察,做进一步的处理。综上所述,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于临床不仅需高质量的超声检查的仪器设备,而且操作者也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但此法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何爱忠.超声与神经刺激器定位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师,2011,39(5):56-57.

[2] 孙传玉,毕严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4,35(1):40-43.

[3] Demondion X,Herbinet P,Boutry N,et al.Sonographic mapping of the normal brachial plexus[J].AJNR Am J Neuroradiol,2003,24(7): 1303-1309.

[4] 陈益君.周围神经阻滞定位技术的合理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2):179.

R445.1

B

1671-8194(2015)14-0110-02

猜你喜欢
麻药臂丛B超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低浓度局麻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脱单
写字的尴尬
麻药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