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虹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眼科,山东 沂水 276400)
综合心理干预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赵太虹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眼科,山东 沂水 276400)
目的 研究综合心理干预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心理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综合心理干预,重点做好心理评估、心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护理、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对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综合心理干预后2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问卷调查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
心理干预;视网膜静脉阻塞;影响;焦虑;抑郁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bstruction,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视网膜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力的视网膜血管疾患。晚期黄斑损害和新生血管形成所致的玻璃体积血、继发性青光眼会导致视力不可挽救的丧失[1]。患者由于不同程度的的视力障碍,其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受到显著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干预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与其目标变化的过程[2]。现代护理认为,人既具有生物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体。因此,在临床护理中不仅要重视躯体疾病的护理,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开展心理干预。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58名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经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后,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采用便利取样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58例,均经眼底荧光造影(FFA)确诊均为单眼发病,其中男22例(37.9%),女36例(62.1%),年龄38~70岁(平均54岁),其中颞上分支静脉阻塞32眼(55.2%),颞下分支静脉阻塞18眼(31.0%),鼻上支分支静脉阻塞8眼(13.8%),视力均为光感-0.2。所有患者具有中文听说和理解能力,不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异常。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9例(29眼)给予传统的心理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B组29例(29眼)应用综合心理干预作为干预组。经统计学检验,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入院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心理护理模式。
1.2.2干预组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即在常规的心理护理基础上,以患者为中心,重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评估、心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护理及积极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进行入院宣教,并做自我介绍,爱护、尊重患者,做好环境干预[3],尽快帮助患者适应病区环境及设施,增强患者的安全感。②做好心理评估:护士通过与患者耐心交谈,认真倾听患者内心感受,了解其意愿和心理状态,并且针对患者的不同特点、不同个性、文化差异、社会因素等做出护理诊断,制定个体化地护理计划,为实施心理护理与干预措施提供依据。③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宣教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会引起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加,微小的动、静脉痉挛,甚至闭塞,局灶性微循环系统关闭,从而加重视网膜缺血、缺氧,加重病情。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即在安静的环境中指导患者随意放松全身肌肉,每放松一个部位时心里默念“放松”。④做好心理干预:患者由于视力下降显著,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应激状态,护理人员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对患者有针对性的应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及方法给予合理的心理疏导及干预,与患者交流时要运用语言沟通技巧内心倾听其主诉,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注意引导患者的情绪宣泄,宣泄是缓解心理焦虑及抑郁的极有效地方法之一。向他们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⑤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因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需要人们的关爱。护理人员积极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与患者家属、朋友沟通,鼓励患者家属及朋友关心陪伴患者,让患者体会到来自家庭、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使其建立积极乐观的态度。
1.3观察指标、判定标准与方法:①焦虑自评量表(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反映焦虑及躯体等方面的症状。量表共20个自评项目,15个为正向评分(依次评为1,2,3,4分),5个为反向评分(依次评为4,3,2,1分)。“1”代表没有或很少时间;“2”代表有时;“3”代表大部分时间;“4”代表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得分范围为20~80分。量表在国内外的应用结果表明,均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及内部一致性。SAS的国内常模式(29.78±10.07)(n<1158)[4]。②抑郁自评量表(SDS):由Zung于1965年编制。反映焦虑及躯体等方面的症状。量表共20个自评项目,计分方法同SAS,量表在国内外的应用结果表明,均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及内部一致性。SDS的国内常模式)33.46 ±8.55)(n<1340)[4]。③方法:对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心理干预后2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问卷调查进行比较。因文化程度、视力等原因而无法填表的患者,由护士逐条进行解释后协助填写。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患者综合心理干预前后SAS得分比较,见表1。2组患者干预前SAS得分比较无差异(P>0.05),经综合心理干预2周后,2组患者S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得分比较(,分)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得分比较(,分)
分组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29 46.76±2.42 42.46±2.18 1.63 >0.05干预组 29 46.73±2.44 31.42±2.12 4.98 <0.01 t值 0.021 3.480 P值 >0.05 <0.01
2.22组患者综合心理干预前后SDS得分比较,见表2。2组患者干预前SDS得分比较无差异(P>0.05),经综合心理干预2周后,2组患者SD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综合心理干预前后抑郁得分比较(,分)
表2 2组患者综合心理干预前后抑郁得分比较(,分)
分组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29 51.16±2.4941.16±2.32 1.59 >0.05干预组 29 49.98±2.4234.47±2.23 4.67 <0.01 t值 0.027 3.570 P值 >0.05 <0.01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人类约90%的信息来自视觉[5]。视网膜静脉阻塞表现为广泛视网膜出血、黄斑区水肿引起的视力障碍。患者因突然视物不清,以及入院后一系列治疗措施,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抑郁[6],焦虑是一种伴有焦急、害怕、忧虑的复杂情感体验,并伴有注意力分散、食欲不振、行为退化、月经失调等一系列躯体反应[7]。抑郁是指情绪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的症状[8]。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王秋霞等[9]报道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经治疗仍有37%为低视力患者。曹玉等[10]报道低视力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低,焦虑、抑郁感强烈。涂勤[11]认为低视力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反应。若患者出现负性不良情绪时,护理人员需给予耐心、连续的心理护理,调整其不良情绪,保持身心平衡,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时刻感到家的温暖、护士的关怀。
结果显示,患者入院时SAS量表、SDS量表得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标准分均高于国内标准常模,提示焦虑、抑郁心理是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应激状态。接受综合心理干预的患者,入院时和经综合心理干预2周后的SAS量表、SDS量表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入院时SAS量表、SDS量表评分值显著高于经综合心理干预2周后对应数值;而对照组心理干预前后SAS量表、SDS量表评分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表明护理人员根据评估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对患者有针对性的应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及方法给予合理的心理疏导及干预,其焦虑、抑郁的程度缓解作用显著(表1),临床表现为患者心情开朗,能积极主动的与医师护士一起参与制定治疗计划,很好的配合治疗,视力提高较快,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因此,心理干预是调节患者最佳心理应激状态的有效的必要措施。
邓杏灵等[12]认为根据森田学说顺应自然心理学的心理疗法理论,依据患者心理特点和需求,给予综合心理干预,调整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郭花等[13]报道患者焦虑、抑郁感增加,其眼压升高,视网膜血管发生炎性反应,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视力下降,护士应让患者意识到不良心理应激反应对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影响,树立起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念和自我调适的心理能力。在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护士掌握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还要有端庄的仪表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引导患者暴露身心各方面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的方式疏导和护理干预。
总之,综合心理干预是将医学、社会、心理等学科综合运用于患者,通过交谈、问病史、密切观察患者表现等形式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进行评估,做出护理诊断,采用有目的行为影响患者的感性认识,帮助患者顺利进入患者角色,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对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并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邹海棠[14]报道对焦虑、抑郁患者不断的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更好的为治疗提供较多的便利。李婧等[15]认为良好的护患沟通、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因此综合心理干预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护理行为。
[1]赵家良.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65
[2]王荣丽.心理干预对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患者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66-67.
[3]马晓娟,方菊花,李杨,等.护理干预对眼科住院患者心理应激因素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2):2649-2651.
[4]陈爱琴,陈小红,吴美华.住院化疗的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24-226.
[5]徐亮.低视力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6]吴素虹.临床眼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7.
[7]陈录生,马建侠.心理学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43.
[8]汪向东,王希林,马宏.心理卫生评定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7-108.
[9]王秋霞,张晓云.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57例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8):1538-1539.
[10]曹玉,席淑新,朱艳梅,等成人低视力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197-199.
[11]涂勤.低视力的相关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27-28.
[12]邓杏灵,谭素芬,胡淑英.眼部化学伤的健康教育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65-66.
[13]郭花,俞阿勇,王勤美.超声乳化术中脉压与视网膜损伤风险的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4,12(8):1487-1489.
[14]邹海棠心理护理干预对眼科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2):2322-2324.
[15]李婧,陈长香,肖淑方,等.眼外伤患者担心的问题对焦虑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6(11):1714.
Effects of Using Mental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Retinal Vein Obstruction
ZHAO Tai-ho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Yishui Central Hospital, Yishui 2764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ental intervention to patients with retinal vein obstruction. Method Divided 58 patients with retinal vein obstruction into control group (29 cases) and intervention group(29 cases) randomly,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were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mental intervention was us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focus on th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guide the patients to self psychological nurs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 support system, respectively for 2 groups of patients in a hospital, two weeks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y the self-assessment lists of anxiety (SAS), depression self rating scale (SDS) on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related factors questionnaire. Results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patient's anxiety.
Mental intervention; Retinal vein obstruction; Effect; Anxiety; Depression
R774.1
B
1671-8194(2015)19-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