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2015-10-24 09:10张志强王利民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优良率股骨置换术

王 涛 张志强 王利民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

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王 涛张志强王利民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

目的 探讨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组就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组)及内固定术(对照组)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70.0%(P<0.05);此外,治疗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针对老年人较差的身体素质,医务人员多选择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但对于伴随有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者,采用内固定治疗术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本文通过对内固定术及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人工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极佳,且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男38例,女42例,年龄67~86岁,平均年龄75.2岁,所选患者均经确诊。排除恶性肿瘤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按Evans可分为:58例Ⅲ型,22例Ⅳ型。经术前检查发现,所选患者中共有36例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人工置换术进行手术治疗,16例男性,24例女性,平均年龄76.3岁,Evans分型30例Ⅲ型,10例Ⅳ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22例男性,18例女性,平均年龄74.6岁,Evans分型28例Ⅲ型,12例Ⅳ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Evans分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①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前,仔细检查所有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各项功能指标,全面了解患者的器官功能。医师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健康状况,对部分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进行相应的内科治疗。此外,应为每名对照组患者预备400 mL血,防止手术过程中出现大出血情况。②治疗方法:使治疗组患者侧卧,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的情况下,从髋关节后外侧作切口,仔细切开患者的关节囊后,对小转子上方区域作斜行截骨,将近端的骨折块平稳取出。清理位于髓腔内的内容物,并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用扩髓器依次扩髓,随后及时复位股骨粗隆间的骨折块和残留的股骨上端,确保股骨头中心与大粗隆顶端位于相同水平面上。运用骨水泥予以全面固定,在仔细处理完股骨旁的髓腔后,及时置放假体。对照组患者于常规麻醉后采取仰卧式,躯干与肢体呈10°~15°夹角,结合C型臂X线机闭合复位,从股骨粗隆外侧近端作5 cm左右的切口,并插导针,扩髓后于股骨近端髓腔插入依据患者髓腔直径的不同而择选的适合患者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并放置专属导针,同时依据具体透视情况来调整位置,使导钉的正侧位均处在股骨头颈中。将螺旋刀片锁定打入后植进防旋股骨远端固定螺钉近端髓内钉,在固定近端后拧入主钉尾帽,由透视结果确定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所在点和具体复位效果后手术缝合切口。③术后处理:为避免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血栓或其他感染现象,应在术后一周内对患者使用一定剂量的抗生素,同时实时监测患者的体表特征,予以合理的饮食。对于对照组患者,医护人员应在其手术结束后的4~7 d中,帮助其进行坐起训练,并于3周后进行负重训练,但对于某些骨质疏松或严重粉碎的病患,应推迟5~6周进行康复训练;对于治疗组患者,术后当天即可进行半坐起或坐起训练,7~10 d后能在工具的帮助下简单的行走,6~10周后能自由活动。

1.3效果评定。优:髓关节无痛感并能正常活动,患者的生活能够自理。良:髓关节仍有轻度疼痛,恢复80%的活动能力,但不影响患者的生活。中:髓关节有明显的疼痛感,50%的活动能力得到恢复,影响部分的生活能力。差:髓关节疼痛难耐,活动能力恢复程度不足50%,部分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即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术后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347<0.05,χ2<5.0)。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两组疗效的安全性比较:治疗组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与对照组相差不大,但其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的安全性比较

3 讨 论

在老年人中,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十分高,是所有骨折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症,髓部骨折中约有70%属于股骨粗隆间骨折,一旦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便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老年生活,并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及巨大的痛苦[2]。在过去,许多医师采用的是非手术疗法,由于此种疗法涉及牵引及长期卧床等方式,会对老年患者的肠胃消化功能及心理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其膝关节会因为长期没有活动而僵硬,从而导致患者患肢短缩或骨折畸形愈合[3]。另一方面,由于患者长期制动的原因,使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最终引发肺炎、致压疮、泌尿系统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疾病,严重危及生命[4]。

近几年来,随着手术疗法及内固定器材的兴起和改善,大部分医师采用内固定术来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但是,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常有骨质疏松等伴随症状,因此在应用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时易造成其髋内翻畸形或患肢短缩,严重时会引发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材料切出或松动等并发症,从而导致治疗失败。为了更好地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尽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人工关节置换术逐渐发展并应用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相比于内固定术,患者在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后能更早的训练负重行走动作,加快了功能恢复的速度;相反,在采用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后,患者需等待一段时间后方能进行负重行走训练,导致其在短时间内功能得不到恢复,反而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增加[5]。但对于某些预期寿命较长且平时活动量较大的老年患者而言,由于人工关节置换在一定使用期限过后会失效,因此其在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后仍存在发生远期并发症的隐患。综合现有文献资料可知,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主要适用人群为:①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②不能长期卧床患者;③高龄患者;④粉碎性骨折或不稳定性骨折;⑤接受内固定术治疗失败者。在进行手术时,应以简单有效为主要原则,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手术过程中出血过多,从而造成更严重的创伤[6]。特别当进行人工置换手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往往伴随着骨质疏松等症状,因此在术中操作时动作应尽量轻柔,尤其是在髓腔扩髓时,防止发生股骨穿孔或骨裂等情况[7-9];②采用最新的第三代骨水泥技术,以便使人工假体更加牢固,从而达到早期负重;③对于较大的骨折碎片,应尽量使其复位以防止髋关节的周围软组织失去平衡;④尽量将渗漏的骨水泥清除干净,尤其应检查碎骨片和骨水泥是否掉落于髋臼内,否则易阻碍髋关节活动;⑤仔细缝合后髋关节囊,使后部结构保持完整,避免人工关节的脱离及软组织的失衡。

本文研究表明,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治疗组)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0.0%,而接受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仅为70.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此外,治疗组患者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患者进行随机走访,发现治疗组患者均基本恢复行走能力,髋部无痛感,经X片显示人工假体固定牢固,没有出现松动或下沉的现象。

综上所述,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内固定术,尤其适合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及有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吴元勇,郭金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1):1243-1244.

[2]苏厂尧,谢文伟,姚汉刚,等.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动力髋钢板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10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 2407-2409.

[3]陈述祥,陈彦东,刘红光,等.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危险性的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20):1737-1739.

[4]甄平,李旭升,周胜虎.股骨生物柄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2):173-175.

[5]Liu WG,Liu SH,Yin QF,et al.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p prosthesis in hip arthroplasty treati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Evans I-III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J].Zhongguo Yi Xue Ke Xue Yuan Xue Bao,2013,35(1):108-111.

[6]Haddad BZ,Konan S,Mcauliffe TB.Successful fixation of an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after 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 using cannulated screws[J].J Arthroplasty,2013,28(1):113-197.

[7]纪方,朴润秀,蔡郑东,等.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13):184-185.

[8]向川,郝耀,杨宇君,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4): 1384-1391.

[9]李忠,张堃,同志超.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1):85.

Fixation and Arthroplasty Treatment of Seni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WANG Tao, ZHANG Zhi-qiang, WANG Li-min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Objective Internal fixation and arthroplasty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and compared its safety.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8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grouped on the use of arthroplasty (treatment group) and internal fixation(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safety were analyzed. Results Excellent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0.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excellent rate 70.0% (P<0.05); in additio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number of cas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Arthroplasty seni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to good effect and safety,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Fixation; Arthroplasty;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R687.3

B

1671-8194(2015)19-0002-02

猜你喜欢
优良率股骨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