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梅生
开国将军张英辉与解放石家庄
文/颜梅生
张英辉将军
1947年11月,人民解放军攻克华北重镇石家庄。这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攻克国民党军队重兵防守的大城市,也是蒋介石遭到的又一次新的大失败。
在庆祝石家庄解放的庆功大会上,华北野战军第三纵队政委胡耀邦将一面绣有“能攻善守”大字的奖旗,授予在解放石家庄战役中率先突破城防的八旅二十三团。
团长张英辉接过奖旗,高高地举过头顶,他脸上写满了军人的骄傲和悲壮。
198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战斗故事片《解放石家庄》,讲述的正是人民解放军解放石家庄的故事。而影片的军事顾问正是当时的二十三团团长、后被授予将军军衔的张英辉。
张英辉,1913年出生于兴国县长冈乡。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副营长,警卫营营长,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二十四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八旅三十七团、二十三团团长、副旅长、第七旅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2000年10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要说解放石家庄,必须谈清风店战役,而谈清风店战役,又必须谈保(定)北阻击战。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曾在回忆录中写过:“没有保北的坚强阻击,也就不会有清风店的胜利。”同样,没有清风店歼灭战,石家庄不可能那么快解放。
1947年10月,为了牵制国民党军主力,配合东北野战军发起秋季攻势,我晋察冀野战军调集部队再次向保定北面的徐水发起了连续进攻。北平敌十一战区指挥官孙连仲为保徐水,急调5个师南下增援。
与此同时,蒋介石也直接进行了干预:一面命令孙连仲5个师的增援部队牵制我军主力于保北;一面密令驻守在石家庄的国民党第三军罗历戎部火速北上。企图通过孙连仲、罗历戎两部南北夹击,消灭晋察冀野战军主力。
面对形势变化,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决定从保北抽调五分之三的兵力南下,在清风店围歼敌第三军;七旅、八旅在保北继续阻击敌人。整个计划的重点是既配合东北野战军,又拖住孙连仲的南下援敌,确保歼灭罗历戎的敌第三军,寻机解放石家庄。这样,保北的敌人由13个团增至19个团,而我军则由30个团减到12个团。
张英辉率二十三团参加了保北阻击战,他手下的3个营个个是功臣营。
起初,二十三团扮演“守株待兔”的角色,即等候二纵佯攻徐水引来孙连仲派来的援敌,然后给予坚决阻击。二十三团的阻援阵地位于平汉铁路和公路的两侧,是敌人交通运输的主要干线及护卫的重要地段。鉴于该阵地地形平坦,且在铁路两侧,挖有两道宽十几米深四五米的护路沟,便于敌人机动与展开,因而必将是敌人进攻的重点。
通过战前察看地形与召开“诸葛亮”会议,张英辉意识到,要在一马平川且刚收割过庄稼的保北平原上打好阻击战,就必须要有纵深梯次的坚固的防御战线,为此他们从前沿到纵深构筑了三四道防线,每一道防线都以交通壕相连接,形成环形的纵深梯次的网状防御工事。同时还修筑了备用工事,既防止敌人突破后迅速转移,自己也可以从不同的方向给敌人以攻击。
双方的交锋是从10月15日开始的。但第一天的战斗并不激烈,因为敌人的进攻是试探性的,目的在于侦察我军火力。第二天,敌人加强了攻势,张英辉一面率部对敌人猛烈攻击,一面组织2个连实施反击,与敌人在阵地前展开白刃战,让敌人丢下几百具尸体。
我军对徐水的一夜猛攻,使南援的孙连仲的5个师终于沉不住气了。第三天,便立刻疯狂起来,进攻我军的部队由3个团一下子增加到10个团。
敌军首先把矛头指向铁路和公路两侧的防御阵地。进攻前,敌军先集中了几十门大炮对村子进行了长时间的炮火袭击,几乎所有的房子都炸成了废墟。炮火急袭一停,成群的敌人确认我军所剩无几,在督战队的驱赶下冲了过来。但冲到离村子一两百米时,二十三团竟突然出现,所有的轻重机枪、步枪、冲锋枪和手榴弹便一齐砸向了敌人。原来,张英辉早有防患,二十三团的工事没有修在村里,而是修在距离村前一两百米的平地上。敌人只是往村里打炮,而村前的开阔地却没有落一发炮弹,从而大大地保存了战斗力。
此后,敌人的每次冲锋,都有二三十辆坦克在前面开路,张英辉决定亲自指挥打坦克。当时他们缴获了4门五七式战防炮。但二十三团战士还不知道使用,而几个刚俘虏过来的炮手不愿掉头打,性情刚烈的张英辉见情况紧急,只好掏出手枪,对俘虏喊道:给我打!不打我就枪毙你们!打好了,战场上立功!俘虏们出于害怕,也为了立功赎罪,终于向坦克开炮了,顷刻之间,敌人的3辆坦克被打掉。其余的坦克见状,掉头就跑。
由于每天都有三四辆坦克趴窝,敌人的坦克开始躲躲闪闪,再也不敢往前靠了。
尽管如此,但战斗仍是异常惨烈。为稳定军心,加强领导,张英辉让所有的干部都逐级下放,如连长下到排里、排长下到班里,并明确要求,就是打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能让敌人突破阵地。
“阻住敌人就是胜利!”张英辉提出的这个简单明了的口号,激励着二十三团所有的指战员,他们一次又一次和敌人对射、拼刺刀,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最终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阵地上。
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张英辉部和兄弟部队的阻击战仍打了七天七夜,使孙连仲5个师的援敌硬是没能越过阵地一步,从而保证了清风店歼敌1.7万余人并生俘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和副军长杨克钰的巨大胜利,奠定了解放石家庄的胜利基础。
但张英辉的二十三团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如六连只剩下两个人:1个通信员,1个炊事员。
清风店战役的结束,石家庄与保定、太原之间的联系均已切断,石家庄已经是陆地上的一个孤岛,防守石家庄的兵力也只剩下敌三十二师。为拿下石家庄创造了绝好的机会,我军当机立断:解放石家庄。
石家庄,旧称“石门”。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为邻,北与保定为界。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石德线的上起点、平汉线和正太线的交汇点,保南的重镇,冀晋的咽喉,有名的“背水阵”的古战场。日寇占领时,是敌酋控制的北平以南的政治、军事、经济、特务中心。抗日战争胜利后,被蒋介石抢占,成了进攻我解放区的集结地。
打下石家庄,意味着几个解放区将被连成一片,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中共中央对此非常重视,特派朱德从西柏坡专程赶到前线,现场指挥。朱德亲点张英辉率二十三团参加攻城。
虽然石家庄之敌已成瓮中之鳖,但要拿下石家庄却非常不易。不仅在于我军尚无攻占如此大城市的经验,而且石家庄的设防非常坚固,不但日寇修筑了八年,国民党军也连年加固,光市区到郊区的大小碉堡就有6000多个,构成了外市沟、内市沟以及市区与核心阵地紧密相连的牢固防御体系。市郊还有还乡团捣乱。国民党守军因而一再扬言:“石门城下有城,固若金汤”,“凭石门的工事,国军可坐守三年”。
石家庄战役的序幕是1947年11月6日零时拉开的。二十三团的任务是从石家庄西南方向发起进攻,他们很快扫清了还乡团的势力。
11月8日16时,我军进攻守敌的第一道防线即外市沟。在纵队强大的火力掩护之下,二十三团突破敌人的外市沟防线,占领了石家庄西南方向的振头镇,并在这里驻下来作为进攻石家庄的出发地。
针对石家庄地形开阔、工事多的特点,张英辉按照“勇敢加技术”的精神,通过群策群力后,决定围绕石家庄内市沟(即敌第二阵地前沿)改造地形。他把突击任务交给2营,并命令2营于9日晚挖壕沟:每人一把短锹,头顶头、脚对脚,先从头部两侧挖起,再逐步往深挖,挖成跪姿、立姿、掩体,然后再把一个个单人掩体打通贯穿。每隔三五十米,还在沟顶上搭上秫秸、门板,修成避弹所。仅一夜之间,2营竟把其所在的内市沟之外挖成了纵横交错、前后相连的一个蛇形交通网。敌人也被一夜之间发生的如此变化吓得目瞪口呆,守敌第三十二师师长刘英看后忍不住不顾体面地大叫:“完了,完了,石家庄这一下子算是完了!”就是这种交通壕,在夺取石家庄的战役中在缩短战期、减少伤亡上起了重大作用。
张英辉还在我军第一次把地道战运用到攻打城市的实践,组织突击抢挖了400米的地道,直通敌人的防御工事,并在敌人的两个碉堡底下暗中挖了两个炸药室,放了成吨的炸药。
11月10日16时整,总攻石家庄的战斗打响了。我军以重机枪封锁敌射孔,以迫击炮封锁敌纵深,在20分钟的火力急袭下,敌人的工事变成一片火海,升起一道道硝烟弥漫的高大烟幕。张英辉下令点燃两个炸药室,上面的两个碉堡顷刻被炸掉,几丈深的“内市沟”也被炸成了斜坡。张英辉随即带领隐蔽的战士甩掉了棉衣,从交通壕通过炸开的突破口冲了上去。
敌人凭借着地形优势奋力反击,冲在最前面的2营4连副连长和三排长及许多战士先后倒在血泊之中。张英辉见状,立刻组织火力连续打退了敌人三次反扑,占领了敌人的墙沿战壕。从而使敌人不但没有夺回突破口,反而被二十三团将突破口撕得更大。这时距总攻发起仅40分钟。
二十三团首先冲入城后,张英辉率部直指敌九十六团固守的南兵营。在轻重机枪、步枪和手榴弹的打击下,敌人仓皇退到围墙后面,企图用火力阻止我军前进。但围墙很快被炸毁,二十三团突入了南兵营。敌九十六团为挽回败局,倾巢出动,在炮火的掩护和坦克的支援下,利用熟悉地形,从两翼向二十三团侧后迂回,企图用反包围的手段,把二十三团消灭在南兵营内。在兄弟部队的支援下,战斗持续到17时,二十三团彻底粉碎了敌人的企图,守住了南兵营。
仅过了半个小时,不甘失败的敌师长刘英又集中炮火,用其预备队即第九十五团向南兵营实施猛烈反扑。双方激战到天黑,张英辉急令二十三团预备队九连顺墙根迂回至北门,堵住敌人的退路,从后面攻击敌人,四连、八连直插敌群,打乱敌人的队形。随后,八连穿墙过院消灭敌人,九连封锁敌人进出的门窗,其余各部见机行事、共同作战。在强大攻势下,400多名敌人被迫缴械投降。
早在我军突破敌内市沟防线后,敌师长刘英就曾先后发了40多份求救电报,但孙连仲的回复是:“固守待援”。蒋介石也电令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这一铁路的汇合点,已命令空军尽全力配合。”为此,刘英只有负隅顽抗。
二十三团接下来的任务是攻击敌人的核心工事。核心工事是敌人的第三道防线,以大石桥、正太饭店、火车站等建筑为主体,到处是壕沟,用钢筋水泥修筑的碉堡、伏地堡等星罗棋布,外面还有层层叠叠的电网。
张英辉命令1营从正太饭店北面包围敌人。1营虽经过了六天六夜的连续战斗,但仍像猛虎下山一样直扑正太饭店。他们一边扔手榴弹,一边射击,从楼下打到楼上,又从楼上打到地下室。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1000多名俘虏灰溜溜地从正太饭店里走了出来,敌九十四团团长朱剑秋和副团长梁光义也被活捉。
很快,“固若金汤”的石家庄被我军攻破。
因战功显赫,二十三团被纵队授予一面锦旗,上款为:八旅二十三团大功纪念,正文是:能攻善守,坚决顽强。随后,“大功团”的名声便成了二十三团的代名词并闻名遐迩。二十三团二营也获得纵队授予的“精心策划,勇猛顽强”的锦旗,二十三团二营四连因首先突破内市沟荣立集体特等功,并被授予“特功连”的称号,获得纵队授予的“技勇双全,开路先锋”的锦旗。
从此,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了一片。中共中央发来了嘉奖电报,毛泽东作了充分的肯定,朱德称赞此役是“夺取大城市的创例”,并题《攻克石门》七律一首:
石门封锁太行山,
勇士掀开指顾间。
尽灭全师收重镇,
不教胡马返秦关。
攻坚战术开新面,
久困人民动笑颜。
我党英雄真辈出,
从兹不虑鬓毛斑。
电影《解放石家庄》,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81年拍摄的一部优秀的战斗故事片,讲述的正是解放军解放石家庄的故事。
其简要剧情是:1947年秋,我军在攻占石家庄前,首先攻克石家庄外围重要据点正定城,然后立即调头北进包围了徐水,摆开发动保北战役的架势,目的是诱使石家庄守敌北援,将敌军歼灭于北上途中,然后乘虚而入,解放石家庄。
据守在石家庄的国民党第三军罗军长料到,这是我军的调虎离山计,迟迟不派兵出城。为了引蛇出洞,我军钟天民旅长以大无畏的胆略,猛攻徐水,迫使蒋介石对石家庄守敌施加压力,让他们赶快北进。可是,老谋深算的敌罗军长的主力仍然不离开石家庄。为了尽快把敌人引出来,钟旅长决定智斗顽敌,又一次制造假象,故意放弃徐水,向西撤退。罗军长认为这是我军的溃败,时机已到,于是率第三军离开石家庄北上,准备完成蒋介石南北夹攻我军的计划。我军引蛇出洞终于成功,便趁此以迅雷来不及掩耳之势,一昼夜强行军240华里,赶到清风店,抢先占领战略要地。在清风店战役中,我军全歼敌第三军,活捉敌罗军长。接着,我军又急速挥兵南下,一举攻占了华北战略要地石家庄。
在这场艰苦、激烈的运动战和攻坚战中,以连长潘有财为代表的九连英雄连队,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小战士孙永,在战斗中抢占制高点,夺取了敌人的机枪,打死敌先头团团长,身负重伤后,含笑牺牲在连长怀里;年轻战士张喜子,在进攻坚固的石家庄内市沟时,为巩固突破口,身上多处负伤,仍高举红旗为炮兵指示目标,掩护后续部队顺利通过;连长潘有财被燃烧弹击中,可他顾不得扑灭浑身火焰,抱起炸药包冲向敌坦克;旅长钟天民,身先士卒,在攻打敌军部大楼时,亲自端着孙永缴获的机枪,向敌人猛扫……在那紧张的日日夜夜,广大群众始终支援着人民子弟兵。民兵队长苏月琴带领当地民兵,运送弹药,抢救伤员,阻击敌人,为取得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影片的所有素材均来源于围绕解放石家庄所开展的战斗,相关人物都有着对应的原型。为让影片更加接近历史真实,八一电影制片厂特邀时年69岁的张英辉将军作为影片的军事顾问。
为使影片的艺术与史实有机结合,让电影既具真实性,又有可看性,更好地反映解放军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尽管曾经亲历这场战役,但张英辉仍呕心沥血。他就所涉及到的军事问题、历史真相、具体细节,一再绞尽脑汁地回忆,一再查找有关资料,一再走访当时的战友,一再与相关人员核实、磋商、修改。“张老的认真劲让我们深感佩服。”创作人员曾多次如是说。
“解放石家庄,牺牲了那么多战友。好好地宣传他们,还原历史,给子孙后代一个真实的故事,是我们这些幸存者所应该做的。”张英辉面对赞誉总是谦虚而认真地回答:“石家庄的解放,一是靠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英明领导,朱老总在安国开会、到炮兵旅开会都指示得很具体。二是准备工作充分,石家庄东南西北四面的交通都不通了,成了瓮中之鳖。三是集中了优势兵力,步兵、炮兵、爆破协同得好。四是人民群众给予很大支援。我个人的成绩只是微乎其微,而今为了拍好电影,我累点也是应该的!”
电影《解放石家庄》最终展示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更塑造了一大批革命军人形象,浓墨重彩地刻画了这些军人大智大勇的革命主义情怀以及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援。影片上映后,在社会各界得到强烈反响,受到观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