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英语元语篇认知的实证研究*

2015-10-23 08:57王景惠
外语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机电工程计算机专业语料库

李 雪 王景惠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 150001)

●外语教育

研究生英语元语篇认知的实证研究*

李 雪 王景惠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 150001)

语言学研究的“社会转向”推动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发展。本文应用Hyland和Tse(2004)的元语篇认知框架,采用访谈和基于语料库的内容分析方法,对研究生英语元语篇的认知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研究生对英语元语篇的认知呈现不均衡发展趋势。管理科学与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在语篇言据、模糊语言和读者介入方面不同于机电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因此,英语教学应该重视元语篇认知研究,以提高研究生学术语篇建构能力。

元语篇;研究生;认知;实证研究

1 引言

近年来,语言学研究呈现“社会转向”(social turn)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研究兴趣转向语言的社会维度。有学者采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结合社会语言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探究实际运用中的语言(Hyland 2004, 2005;苏小军 2012);有学者运用实验、问卷调查(Li, Wharton 2012)和语料库的方式(孙亚 2012) 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概言之,语言学越来越重视实证研究。本文从认知语篇学角度的出发,采用实证方法,通过访谈和语料库数据,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英语元语篇的认知进行研究。

2 英语元语篇认知框架

本研究采用由Hyland和Tse(2004)提出的理论模型作为元语篇认知分析框架,将元语篇划分为“互动式元话语资源”和“交互式元话语资源”两大种类。前者指作者对语篇信息的组织,是引导读者解读语篇的资源,包括5个次项:语篇转折(Transition markers,TM)、语篇框架(Frame markers,FM)、语篇内指(Endophoric markers,EnM)、语篇言据(Evidential markers,EvM)和语码注释(Code glosses,CG);后者指作者评价语篇,引发读者介入语篇的资源,也细化为4个次项:模糊语言(Hedges markers,HM)、加强语气(Boosters markers,BM)、作者态度(Attitude markers,AM)、自我涉入(Self mentions,SM)和读者介入(Engagement markers,EgM)。

语篇转折用来帮助读者识别作者的语篇脉络,主要由连接词构成,包括递进、对比和结果等。语篇框架是用来标注语篇的界限、顺序和步骤的资源,标示语篇的话题转移。语篇内指用来提及与当下语篇相关的其它话语资源,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语篇。语篇言据指信息依据,为语篇提供证据支持,包括直接引述、间接引述和无标记引用,如according t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 the light of和as X states等。语码注释指采用另一种表达方式解释某一概念的资源,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概念意义。模糊语言指作者以谨慎、谦卑、协商的方式表达思想的语言资源,具有尝试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加强语气指作者对所表达的命题信息的确定。作者态度指作者对命题信息的喜好、厌恶、惊讶等的情感态度。自我涉入是用来明示作者的观点、态度、责任的话语资源,采用第一人称,以陈述、设问、反诘、自问自答的方式实现。读者介入指作者对读者参与语篇的邀请,通过包容性词语来实现。

可见,Hyland和Tse的理论框架为考察研究生的语篇认知提供一个比较客观、系统、可靠且可操作的研究工具。

3 研究概述

3.1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基于语料库和个体访谈的研究方法,探索研究生的英语元语篇认知。研究对象为国内某理工科大学的152名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他们分别来自于管理科学、社会科学、机电工程和计算机专业。本研究设有两个研究问题:(1)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如何认知英语元语篇;(2)他们对英语元语篇的认知是否存在差异。

3.2 研究步骤

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通过语料库方法采集管理科学、社会科学、机电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英语学术语篇。要求参加本项研究的研究生独立写作一篇不少于3000词的英语学术论文,在第15周上交给任课教师,以此收集定量研究数据。在第二阶段,每专业各选3人,共计12人,进行为时30分钟的个体访谈。为提高访谈效率、避免离题,访谈者拟定出访谈提纲(详见附录)。访谈使用汉语,以便研究生准确理解题意,说出真实感受,以此收集定性研究数据。

在定量分析中,依据元语篇认知框架(Hyland, Tse 2004),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将文本语料编码,浓缩为一个个可分析的单位。鉴于元语篇是一个开放系统,即一个元语篇可以实现多个语篇功能(Hyland 2005),采用先人工编码分类,再进行定量统计的内容分析方法(Cohen,Manion,Morrison 2000)。使用的语料均采自笔者自建的小型语料库(47万词),优点是便于发现在某一特定语境下的语言使用规律(Li, Wharton 2012)。在定性分析中,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与分类,再进行基于主题的数据分析。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便于比较全面地了解研究生对英语元语篇的认知;另一方面便于不同数据的相互比较和佐证,以此增强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4 研究结果

4.1 基于语料库的内容分析结果

基于语料库的分析表明,研究生对英语元语篇的认知呈现不均衡发展趋势。总体看,研究生使用“互动式元话语资源”多于“交互式元话语资源”。从表1可以看出,管理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生比较机电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使用语篇框架、语篇转折、语篇言据、加强语气和读者介入等元语篇标识更多。

表1 研究生英语元语篇认知一览表 (每万词)

具体来看,管理科学、社会科学、机电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对英语元语篇的认知似乎存在差异。虽然学术论文都需要语篇言据,即引经据典以便佐证作者的观点、陈述自己的主张。但在语篇言据上,管理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生直接引文较多;比较而言,机电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间接引述较多。一种解释是管理科学与社会科学这类“软科学”缺少单一明晰的评价指标,需要广征博引,以精确的引述证明其合理性和权威性;另一种解释是直接引述可以避免抄袭之嫌。然而,对于机电工程和计算机“硬科学”而言,述而不作不可取,研究生需要展示自己对相关研究的高水平理解,长话短说,一语中的。因此,间接引述广泛使用。

在模糊语言上,管理科学与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比较机电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使用的明显增多(见表1)。语料库数据分析表明,机电工程专业研究生使用模糊语言最少,平均每万词中有53.5个标识。事实上,模糊词语对评价他人学术成果、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结盟听众至关重要。由于管理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常以谨慎、谦虚、协商的话语资源组织语篇,以达到多声协商、广开言路和强化人际关系的目的,“软科学”研究生比较“硬科学”研究生更注意使用模糊语言建构人际关系。对比而言,“硬科学”研究生更注重提供客观、简洁、准确的专业性信息以及新颖、可靠的科研产品,他们对自己学术观点置信不疑。故此,模糊语言使用较少。

在读者介入上,管理科学与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使用的也略多(见表1)。尽管各学科均倡导“学术对话”和“交流互动”,管理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生使用包容性词语(如consider that, we, you)多于机电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读者介入资源的使用,表明作者邀请读者参与语篇对话,这有益于学术交流互动,有利于实现语篇从概念意义到人际意义的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语篇内指。在这一点上,机电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使用多于管理科学与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这是由于前者常常需要借助图表、图像和流程图等多模态资源来说明、解释和阐述学术思想,所以对语篇内指依存度较高;而后者则经常与想象中的读者交流,语篇具有抽象思辨与语境连接的特性,故此语篇内指使用较少。基于语料库的内容分析表明,“软科学”专业研究生与“硬科学”专业研究生相比,英语元语篇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

4.2 访谈数据分析结果

基于主题的访谈数据分析表明,管理科学、社会科学、机电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对英语元语篇的认知复杂多样。他们主要是通过课堂英语学习、课下阅读英语文章、参与学术活动和导师指导等渠道形成对英语元语篇的直接或间接的认知。尽管不同专业研究生知晓在学术语篇中存在一个统领全篇的宏观结构,然而他们对学术语篇的微观结构了解甚微。一些研究生对英语学术语篇由小到大的结构段关系系统一知半解。在主题推进(thematic progression)时,不知如何构建一个核心结构段,并为之提供证据支撑。他们对英语学术语篇的阐述关系(elaboration)、评价关系(evaluation)、证明关系(justification)、证据关系(evidence)、析取关系(otherwise)和重述关系(restatement)等认知不够完善(刘辰诞 赵秀凤2011),致使一些英语学术语篇显得零散、无序。

访谈发现,机电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似乎形成一个共识,即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尽量避免主观表达。但许多研究生不知晓使用自我涉入有助于展示自己的学术贡献和学术创新。他们也不知道主观显性的命题信息可以选择主观隐性、客观显性或客观隐性的方式来表达。这说明研究生对于学术语篇认知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令人欣慰的是,不同专业研究生的英语元语篇认知意识越来越强。例如,一位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对语篇框架和语篇转折很关注。在平日的学习中,注意收集使用常用的英语语篇框架和语篇转折词语,如with regard to, regardless of, irrespective of, in spite of和in view of等,认为这些元话语资源标明学术语篇的合成点,便于读者识别语篇脉络,便于作者阐述思想。还有一位机电专业的研究生在英语写作中尝试使用交互式元话语资源(如模糊语言)引导读者解读自己的语篇,引发读者参与学术语篇对话。在本项研究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生对英语元语篇的认知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5 结束语

本文从认知语篇学出发,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研究生的英语元语篇认知。研究发现不同专业研究生对英语元语篇的认知主要是通过课堂英语学习、课下英语文章的阅读、学术活动的参与和导师的指导来实现。他们对英语元语篇的认知存在一些差异。管理科学与社会科学专业研究生在语篇言据、模糊语言和读者介入方面的认知不同于机电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

需要指出,语篇认知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认知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在连续不断的互动中认知得到构建(王寅 2011)。鉴于“认知是知识的习得和使用”(王寅 2011:2)。研究生对英语学术语篇的认知与建构,需要在平时的英语学习实践中逐步实现。

本项研究有以下两方面的教学启示:(1) 教师在教授研究生英语时,需要对元语篇给予高度关注,特别是“互动式元话语资源”和“交互式元话语资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高质量阅读,引导研究生掌握各种元话语资源,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篇、评价语篇和介入语篇, 优化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2)由于元语篇的认知对语篇建构至关重要,需要培养研究生元话语资源使用意识。通过学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解决“学而不用”的问题。引导研究生在词、句和篇3个层面上,认知、解读和建构英语语篇。教师应引导研究生运用不同的元话语资源加强句子层面以及语篇层面的衔接连贯,学会清晰地阐述思想、恰当地申明立场,有效地实现语篇的信息功能和人际功能。简言之,研究生英语教学应重视学术语篇的认知与建构,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培养研究生正确解读语篇、有效建构意义的能力,进一步推动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刘辰诞 赵秀凤.什么是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苏小军.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A].语言研究与外语教学[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孙 亚.基于语料库方法的隐喻使用研究[J].外语学刊, 2012(1).

王 寅.什么是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徐海铭.元语篇:跨文化视域下的理论与实证[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朱长河 朱永生.认知语篇学[J].外语学刊, 2011(2).

Alavinia, P., Zarza, S.Toward a Reappraisal of the Role of MD Markers in EFL Learners’ Perception of Written Texts [J].JournalofLanguageTeachingandLear-ning, 2012 (2).

Cheng, X., Steffensen, M.S.Metadiscourse:A Technique for Improving Student Writing [J].ResearchintheTeachingofEnglish, 1996(2).

Cohen, L., Manion, L., Morrison, K.ResearchMethodsinEducation[M].London:Routledge Falmer, 2000.

Crismore, A.TalkingwithReaders:MetadiscourseasRhetori-calAct[M].New York:Peter Lang, 1989.

Crismore, A.Metadiscourse and Discourse Processes:Interaction and Issues[J].DiscourseProcesses, 1990 (13).

Crismore, A., Markkanen, R., Steffensen, M.S.Metadiscourse in Persuasive Writing:A Study of Texts Written by American and Finish University Students[J].WrittenCommunication, 1993 (10).

Halliday, M.A.K.AnIntroductio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Routledge, 1994.

Harris, Z.PapersinStructuralandTransformationalLinguistics[M].Reidel:Dordrecht, 1970.

Hyland, K.Disciplinary Interactions:Metadiscourse in L2 Postgraduate Writing[J].JournalofSecondLanguageWriting, 2004 (13).

Hyland, K., Tse, P.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A Reappraisal[J].AppliedLinguistics, 2004 (25).

Li, T., Wharton, S.Metadiscourse Repertoire of L1 Mandarin Undergraduates Writing in English:A Cross-contex-tual, Cross-disciplinary Study [J].Journal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 2012 (11).

Williams, J.M.Style:TenLessonsinClarityandGrace[M].Glenview:Scott, Foresman, 1981.

附录访谈提纲

1.你对语篇框架资源熟悉吗?请举例说明。

2.你会使用语篇言据资源吗?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

3.你在英语学术语篇中使用语篇转折多吗?

4.你会使用模糊语言吗?请举例说明。

5.你对语篇内指是如何理解的?

6.你对读者介入是如何评价的?

7.你知道怎样结盟听众吗?

8.你在学术语篇中使用自我涉入吗,为什么?

9.你会在学术语篇中表达作者态度吗?

10.你在英语元语篇认知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AnEmpiricalStudyofEFLPostgraduates’MetadiscourseCognition

Li Xue Wang Jing-hui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The “social turn” of linguistic research has promp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rpus-based empirical studies worldwide.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metadiscourse (Hyland, Tse 2004), this paper conducts a corpus-based content analysis, coupled with individual interviews to investigate EFL postgraduates’ metadiscourse cognition.The findings suggest a tendency of imbal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tadiscourse, with the postgraduates whose major is 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 utilising more Evidential, Hedge, and Engagement resources than those specialized in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This study raises the issue of highlighting the cogni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metadiscourse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for EFL postgraduates.

metadiscourse; postgraduate; cognition; empirical study

* 本文系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语篇认知及英语教学对策研究”(11D086)的阶段性成果。

H0-05

A

1000-0100(2015)04-0130-4

10.16263/j.cnki.23-1071/h.2015.04.027

定稿日期:2014-02-04

【责任编辑谢 群】

猜你喜欢
机电工程计算机专业语料库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分析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精细化管理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