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艳玲
根据调查,大学生有近2/3的时间是在集体宿舍里度过的,宿舍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学生在校期间与室友交往的互动纽带,更是人际关系建立和处世能力初学的关键地。美国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85%需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五年制专科学生入学时一般是十四五岁,社会经验较为欠缺,而且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性格上较为任性,加之异地求学在外界交往上的相对封闭性和宿舍内交往的频繁性,让这群独特群体的人际关系在宿舍交往中出现较多的矛盾和问题。长久以往,这种宿舍矛盾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有必要对在宿舍里产生的矛盾与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健康成长。
一、宿舍矛盾形成的原因
(一)生活习惯差异是学生之间产生摩擦的基础
习惯各异造就了不同的行为方式,五年制专科学生在入校时期多数没有住校的经历,也没有寝室相处的经验。初入高校,若不加强引导,同寝室学生因个性和不同习惯带来的摩擦就会不断显现:有的同学喜欢干净,每天打扫卫生、擦桌子、洗衣服;可有的同学不爱讲卫生,有点邋遢,轮值期间偷懒;有的同学性格内向,喜欢安静;有的同学却性格活泼,热情好客等等,各种不同的性格和不同步的生活节奏撞到一起,相互之间便会产生不满和指责,矛盾一触即发。
(二)作息习惯不同步加剧了学生之间的矛盾
作息习惯差异是指宿舍的每个成员作息习惯不同步,这也是产生矛盾最多的一个原因。有的同学生活比较规律,早睡早起,准时吃饭,按时上课;有的同学却是夜猫子,白天睡眼惺忪,一到晚上就来了兴致,特别精神,整晚的上网、打电话、聊天。这对于浅眠的同学影响较大,久而久之,他们之间的矛盾便会越来越深。
(三)个人需求落差产生了学生之间的怨怒
在自我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部分学生面对失望很难从自身寻找原因,却把失利归因到同宿舍的同学中去,怀疑是别人做了手脚取代了他(她)。尤其是在班级每年的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上,同宿舍条件相当时,若一人当选,失意的人因经济利益的追求没有得到满足,便会对室友渐生厌恶之心,表现在具体行动上就是自觉不自觉地找别人麻烦,发泄自己的不满。
二、解决的途径
(一)学生培养方面
1.开阔学生的胸怀。让学生树立胸怀大志、刻苦读书、报效祖国和家乡的理想报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引导,通过伟人故事让学生学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自身的成长受益于国家,党和政府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环境,自己要抱有一颗感恩之心,珍惜大学时光;通过杰出校友宣传让学生学会不畏艰苦、吃苦耐劳、勤奋学习、磨练意志、锻炼品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家乡、有益于社会的一代大学生。
2.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整。既定的宿舍就成为了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既然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就得互相尊重。当出现矛盾时,不是将矛盾激化或被动接受,而是要积极地去面对,形成学会换位思考的习惯。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以适应集体生活。
(二)学校管理方面
1.加强宿舍文化教育。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和集体荣誉观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应该发放一定的为人处事和关系学类公共图书或资料,定期开展宿舍评选活动;加强宿舍民主管理,严格执行“寝室长”制度,因地制宜地开展公共和个人管理;大力宣传校园文化的正能量,不断弱化学生入校前因性格、生活习惯、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和冲突。
2.按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自由结合。在一学年结束后,对于相互熟悉了的同宿舍的学生来说,可以做一次本班级宿舍的再分配,尤其是对于人际关系冲突比较厉害的宿舍,可以按他们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使之自由结合。对于个别性格敏感、行为怪异的同学可能会在舍友的帮助下得到改变,利于其在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成长。
3.特殊学生的宿舍特殊安排。大学生宿舍大多是上面是床铺下面是学习桌,睡觉的时候要爬到上铺去,而这对于身体有残疾的同学来说就是一个挑战,像这样特殊的群体学校应该给予考虑,尽可能地减少由于这种人际关系产生的冲突。
4.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及时疏导冲突。在每一个宿舍内,管理者在寝室长的配备上都应该慎重,把有责任心和协调能力强的人选定为负责人,在有情况发生时小事能处理,大事能及时汇报。对于冲突要给予重视,找准问题的原因,积极引导和疏通。
三、结语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宿舍关系的和谐与紧张直接影响到五年制专科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关系友善,会在学习、生活上有很大帮助;关系紧张,则会隐藏很多矛盾。当矛盾积累的越深就越难以解开,加以彼此相互排斥,冲突会随时爆发,不利于学生的正常成长。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