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
【摘 要】本文对在我校管理学院大四年级开展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描述,总结了此次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及不足,并为下一步课程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基本生存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信息社会教会学生如何在烟波浩渺的信息海洋中准确的捕捉到所需的信息,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日益成为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1]。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与以往的传统文献检索教学有所不同,它是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有机融为一体。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在不断探索与专业结合的信息素养教育国外院校有: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美国威拉努瓦大学、国内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也都开展了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信息素养教学[2]。
2 课程设计
我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已有40余年的历史,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革与完善,以适应当前的科技发展和学生的需求。2015年3月我们进行了嵌入式的教学实践,通过与传统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合理建议,以达到优化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此次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研究选取我校管理学院大四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该课程共有20学时。课题组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新增自学、小组学习、小组交流等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此次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研究课时安排与以往传统教学班的课程比较的情况是:讲授授课,嵌入式教学班课时数为4次,传统教学班课时数为8次;学生自学在嵌入式教学班课时数为2次;小组学习在嵌入式教学班课时数为1次;小组交流在嵌入式教学班课时数为1次;手工实习在嵌入式教学班课时数和在传统教学班课时数均为4;上机实习在嵌入式教学班课时数为2,在传统教学班课时数为4;课外扩展在嵌入式教学班课时数为4;复习、答疑在传统教学班课时数为2;考核两个教学班的课时数均为2;合计嵌入式教学班课时数为20,传统教学班课时数为20。
3 教学效果分析
3.1 取得的进展
此次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
1)学生课堂表现好。首先学生的出勤率有所提高,在授课过程中任课馆员3次考勤出勤率均在90%以上,并且在课堂上专心听课、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数较以往有所增加。其次是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教学过程中新增的学习环节增强了教学互动性,学生乐于参与各教学环节中的学习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2)教学过程好。任课馆员的授课热情有所提高,教学课程形式的改变使得授课馆员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任课馆员走下讲台,走进入各个学习小组中,参与小组活动,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教学过程中的交流、接触增加,改变了以往任课馆员一人在台上“演独角戏”的现象,以前教学过程中的沉闷气氛一扫而空。
3)教学效果好。学生在自学、小组交流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检索式、检索词、对给定课题进行信息检索时能够更加准确地选取关键词和检索主题,在出现检索结果不理想的情况时也能及时的调整检索策略,并且能够运用多种检索途径,使用数据库中过程更加灵活、熟练,顺利完成检索任务。任课馆员通过2次综合检索作业发现有近70%的学生作业达到“良好”等级,有4.5%的学生达到优秀等级。新增的教学环节有效提高了学生检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了文献检索课程的实用性。
3.2 存在的问题
虽然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些问题依然存在:
一是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性不高,有依赖性。这些学生在自学、小组学习和课外扩展环节中有偷懒现象,不参与小组学习、不进行课外扩展学习活动,或者将问题交给其他同学处理,放弃自己思考、探索解决的过程。这种行为造成某些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预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敷衍课后反馈。多数同学对待课后反馈环节都比较草率。原本在教学环节中设计课程反馈的目的是帮助任课馆员和课题组成员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总结经验、改进教学,但由于学生上交的反馈信息过于简略,任课馆员很难从反馈中得出有效信息,导致任课馆员无法量化进一步教学效果,对课程改革的后续工作造成影响。
4 教学建议
4.1 大力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生活的整个过程,是一个逐渐巩固、加强、完善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很大差别,学习及科研需求不同,所以不同的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也不同。在嵌入式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各个年级不同需求的情况进行分段教学。以学生的需求为主体,教学内容从初级理论逐步传授到如何快速获取和处理所需信息,教学目的主要为提高并养成学生的信息素养,应该分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信息素养教育。
4.2 搭建专业教师与任课馆员沟通平台
嵌入式信息素养课程的有效开展要依靠专业教师和任课馆员的密切配合,共同制定课程安排等具体内容,而当前无论是各学院的专业教师还是任课馆员都没有这种合作的意识。因此建立专业教师与任课馆员良好的沟通渠道是必要和迫切的,只有两者能顺畅沟通才是进行嵌入式信息素养培养的前提。
4.3 加强专业教师和任课馆员的联系
目前专业教师和任课馆员之间的配合还是很有限,此次嵌入式教学课程探索选择与专业课的契合点是学生的毕业论文,任课馆员以学生毕业论文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教学,实施文献检索的指导。而真正意义上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由专业教师和图书馆任课馆员共同制定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在研习专业内容的同时提升信息素养,使信息素养教育有机融入日常学习。
4.4 课程嵌入程度有待提高
此次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是以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为契合点的一次性嵌入教学方式,虽然与以往传统文献检索教学相比有了相当的进步,但是仅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是不够的,如果能将信息素养教育贯彻于整个专业学习的过程效果一定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翟莹昕,刘晓峰. 全媒体时代嵌入式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3,35:176-177.
[2]张晓阳,焦海霞. 研究生学术信息素养嵌入式教育的内容设置[J]. 科技管理研究,2014,09:235-239.
[3]唐艺. 学科馆员-专业教师协同信息行为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14,10:75-79.
[4]胡银霞.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馆员服务模式研究[J]. 图书馆,2012,02:120-122.
[5]陈廉芳,许春漫.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关联主义学习环境构建研究[J]. 图书馆,2015,04:102-106.
[责任编辑:曹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