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对农村青少年城市认知的影响研究

2015-10-22 03:19廖旭东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众传播

[摘要]本文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形势出发,关注农村青少年学生进入城市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置于大众传播这一视角进行分析,将焦点对准现实问题,通过分析和梳理,以期对实现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缓解社会矛盾情绪,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有一定的实际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城市印象;大众传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年稳步提高,我国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口逐年增加,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速还在呈每年递增的趋势。现在在农村上学的青少年,以后会成为社会建设的生力军,绝大部分都会进入城市求学、工作、定居。这么大的一批人口进入城市,如果他们的心态不能很好地调适,不能安心工作,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必将给社会建设造成不良影响,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安定因素,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农村青少年心目中对于城市环境的印象直接决定其融入城市生活环境的协调程度。

一、农村青少年心目中的城市印象决定其融入城市生活环境的协调程度

大众传播学中的拟态环境这一概念可以很好地诠释人类的印象与现实环境的协调关联程度。拟态环境的提出以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为前提,以往人类生活在可以接触到的真实客观的环境当中,但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人类不可能对所有的外部环境都亲身经历,做真实的了解,这样一来大众传媒就在外部环境与人类的社会认知当中骑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头脑当中形成社会印象不是通过自身感官现实接触得来的,而是大众传播通过媒介传递的符号化的虚拟的环境空间,由此对外界还未真实接触到的世界充满的想象和期待也都基于大众传播的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拟态环境看起来是虚拟的,仅仅存在于人的精神空间,但是其往往会落实到人的行为当中,形成虚拟信息的真实化,其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大众传播提供的虚拟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变为现实环境的趋势。1现实状况中,很多认为城市生活美好,向往进入大城市生活的农村学生,在进入城市后,由于城乡环境的差别、观念的差别、受教育程度的差别、信息鸿沟等因素,会使进入城市的农村青年在城市中的生活无所适从,这种对于社会的认知不协调会引发人内心的不稳定情绪,如紧张、慌张甚至情绪失控等,如果这样的情绪在社会群体当中蔓延,对于社会稳定是极为不利的。

二、农村青少年对于城市印象的认知模式及现实困扰

对于尚未真正接触到的城市生活的“拟态环境”,农村青少年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获知,包括学校教育、家庭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在这些方式中,最主要的方式是大众传播,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关于城市的印象又是通过网络和电视媒介获取的。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39亿,其中农村网民占27.5%,规模达到1.78亿。在农村网民中大部分是农村青少年网民,与2013年相比,农村青少年网民大幅上涨了26个百分点。2他们平时受学校的管理和家长的监护,接触电视媒介的时间并不多,了解外部世界的工具多数是靠网吧上网或手机上网获取信息,网络媒介成为农村青少年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媒介。然而因为传播者与接受者在意义上的差异以及媒介使用习惯等因素,网络也是造成其社会认知不协调的重要工具。

网络媒介作为农村青少年了解社会、了解城市生活的重要媒介,本身具有独特的作用。网络媒介是农村青少年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媒介,然而因为传者与受者在意义上的差异以及媒介使用习惯等因素,网络也是造成其社会认知不协调的重要工具。城市青少年虽然也通过网络媒介了解认识周围的世界,因其本身生活在城市的现实环境中,即使其通过网络形成的拟态环境与现实的环境认知不统一,他也可以通过反复的现实环境的检验进行认知协调。因此,网络对于农村青少年来说具有独特的作用,既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的一面,也有反面的、消极意义的一面。

另外,电视媒介传播也是农村青少年城市印象形成的重要途径。电视作为一种慵懒的大众传播工具,在青少年在校学习期间是难得接触到的,然而在每个周末及每年寒暑假超过三个月的假期时间当中,电视却发挥了它独特的媒介特性,以至往往成为农村青少年接触外部世界的首选。电视剧、综艺节目、选秀、真人秀等节目的轮番播出,青少年持续不断的收看,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少年因学习期间不能看电视的疯狂的补偿。不难看出,农村青少年所关注的电视节目都倾向娱乐化,内容比较肤浅,向农村青少年展示城市繁华热闹的一面,然而,这样一些表面的甚至虚假的印象这会使农村青少年进入城市生活感觉到极大的落差,并不利于其形成正确的环境认知而在城市立足发展。

三、如何缓解农村青少年城市认知现实困扰的思考

1、关于农村青少年网络接触认知的思考

网络作为连接外部世界的通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日趋完善,无论终端硬件设备、网络速度还是网络内容都能在极大程度上满足青少年对于世界的认知。从以往必须依靠较大计算机设备接入,到现在一台智能手机就能把世界尽在掌握,这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效率。然而这对于农村青少年来说,也许是一把双刃剑。在现在的条件下,农村青少年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满足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使用网络的动机比较多样,学习与娱乐消遣不相上下。然而他们实际上对网络的使用情况与他们对网络的需求相去甚远。3一些农村青少年通过手机新闻、搜索引擎查询、SNS交友等方式了解尚未接触的外部环境,也有很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聊天和游戏,可以看出,网络对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如果善于运用这个便捷的网络平台,必将对于农村青少年的城市认知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如果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很难把握自己的网络行为,这也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而且他们使用网络的时间越多,对学习的负面影响越大。以致有不少家长尽管说不出网络有什么不好,但把孩子上网看作是做了错事一样。所以,有必要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系统的指导,对农村青少年进行网络素养培养。

2、关于农村青少年电视接触认知的思考

根据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胡翼青博士的调查显示,老师父母同学与留守儿童关于电视的谈论会影响留守儿童电视选择。特别是老师家长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儿童的电视选择。老师父母说了不好的电视节目,大部分留守儿童不会看,他们对哪些电视不能看,最主要是受到老师和父母的影响。而对老师推荐的电视,他们一般会积极去看。4由此可见,更加现实的态度是通过对农村青少年进行看电视方面的积极引导,能够使电视在其城市形象社会认知方面发挥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小结

基于以上因素,我们认为应该通过调查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了解四川地区农村青少年网络接触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环境认知,分析其环境认知与现实环境的差异,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藉此研究改善农村学生对于城市环境认知不协调的策略,以探索农村青少年学生以后进入城市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的途径。可以说,关注农村学生的发展,为农村学生进入城市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农村青年成功融入城市社会提供理论支持,这无疑会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一定推进作用,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2015年2月.

[3]孙宽宁,张冠文:《重视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当代传播》,2006年第5期.

[4]胡翼青:《电视与留守儿童人际交往模式的建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廖旭东.工作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学位:硕士.职称:讲师.

基金项目

四川省网络文化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WLWH13-23.

猜你喜欢
大众传播
微信公众号发展困境与前景展望
究传播学角度下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内涵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文化传媒化场域中的意识形态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网络媒体中信息的由下至上传播类型初探
中国独立电影的跨文化调和与妥协
大众传播视域下的中国城市形象修辞范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