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五国基于亚欧合作的“丝路战略”比较研究

2015-10-22 07:28何维达王宇敬莉��
关键词:中亚国家欧亚中亚

何维达 王宇 敬莉��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日、韩、俄分别推出各自的基于亚欧经济合作的“丝路战略”,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带动各自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的“丝路战略”均聚焦于中亚地区,但覆盖范围不同,战略意图和目标也不同。中国的“丝路战略”拟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合作共赢的内在价值;美国的“丝路战略”强调其主导的“中亚阿富汗南亚”经济体;日本的“丝路战略”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站住脚跟,实现能源重心转移;俄罗斯的“丝路战略”试图恢复其传统政治影响,由“俄白哈关税同盟”逐渐向“欧亚联盟”过渡;韩国的“丝路战略”意欲通过中亚经济的繁荣寻求能源合作。中国要积极搭建同其他经济体的合作平台,扩大“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要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联盟,并重视人文交流。

关键词:丝绸之路;亚欧经济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丝绸之路;亚欧新丝绸之路;欧亚联盟;欧亚计划;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114.46;F125.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5)05004208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深度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成为必然选择,与其他国家的经济竞争也会日趋激烈。当下中国人赋予了“丝绸之路”崭新的含义,“丝绸之路”成为众多国家博弈的平台,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们也都纷纷聚焦于此。目前国内多数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角度入手,分析各国或地区发展的潜力及其互利合作的前景。然而,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丝绸之路”不单单是中国热议的话题,围绕“丝绸之路”,主要亚太国家纷纷提出不同的基于亚欧经济合作的构想(以下统称“丝路战略”)。而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系统研究甚少,有鉴于此,本文将重点比较分析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所提出的相应战略的构想及其实现路径,探求其共同点和差异,进而为更好地实施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路一带”的战略提供参考和预警。

二、亚太五国“丝路战略”出台的背景

1.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最早起始于中国。早在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这对于连接欧亚大陆,促进世界贸易交往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做重要演讲时提出,要用点面结合、示范引导的创新模式共同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习近平,2013)。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发表讲话也表示,我国要继承祖先在古丝绸之路上同各国在“互联互通”上创造的业绩,并将“一带一路”比喻成亚洲腾飞的两翼。

“丝绸之路经济带”既是缩小我国西部与中东部区域差异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实施对外开往战略的拓展和延伸。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部的亚太国家和西部的欧洲国家紧密相连,自然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经济大通道”(刘薇,2014)。在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通过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促进亚欧国家尤其是中亚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时,也有利于中国破解美、日等国限制中国发展的相关措施,维护国家安全。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2.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

随着美国页岩开采技术的突破,美国页岩油气开发的平均成本由每桶80美元降至60美元。“页岩革命”增加了美国的油气供给,这将导致美国减少对中东、中亚能源的依赖(中国能源报,2015)。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对中东和中亚能源的进口。特别是最近一年多,石油价格下跌对美国页岩气开发也造成了沉重打击。所以美国对中东、中亚的能源进口需求仍然是很大的,并且是长期存在的。

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在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斯塔尔“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丝绸之路战略”,力图在美国主导下形成以阿富汗为中心的“中亚—阿富汗—南亚”交通经贸合作网络,实现这一区域的商品北上和能源南下(吴兆礼2012),可看做是美国版本的“丝路战略”。

首先,这一战略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补充。“亚太再平衡”战略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1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上提出的(韩召颖 等,2012),为了这个战略的实施,美国把战略重心从欧洲和中东地区撤退,加强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其次,它有利于美国开发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确保油气输送管线安全。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消耗的能源量为全球最多,进口的石油占其消耗总量的50%左右,今后这一比例还会扩大。美国除了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之外,今后还将扩大从中亚地区的石油进口。中亚地区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据美国能源部的估计,中亚地区石油储量大约在900亿桶到2000亿桶之间,约占世界储量的8%;天然气储量达1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40%以上。因此,实施“新丝绸之路战略”有利于保障美国未来的石油及天然气供给。最后,在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大背景下,这一战略有利于美国主导地区发展进程,保持并强化美国对中亚地区的影响,一方面针对中东和中亚地区的反恐组织,另一方面弱化俄、中在该地区的影响,进而实现美国“重返亚洲”和“亚太再平衡”战略。

3.日本的“亚欧新丝绸之路战略”

日本是较早提出有关丝绸之路的战略的国家。“丝绸之路外交”新战略早在1997年就被日本内阁提出,这一战略可称为“亚欧新丝绸之路战略”。根据“亚欧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构想,日本将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在中亚和高加索地区谋求一席之地,增强其在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同时,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提升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国际化水平,进而争取该地区能源开发及贸易的主导权,开发该区域丰富的油气资源,实现能源来源的多样化,从而使日本的能源安全得到保障(国土资源情报,2010)。

众所周知,中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各国在其周边,尤其是在里海周边的石油和天然气争夺越来越白热化。日本是个岛国,资源贫乏,工业发展所需的石油和天然气供给严重依赖国外,是继美国和中国之后的又一石油消耗大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所占的比例高达48.7%。以前日本的石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大约89.4%来自该地区,其中,沙特阿拉伯占26.2%、阿联酋占25.0%、伊朗占15.0%、卡塔尔占9.0%、科威特占7.40%,5个国家合计占了82.6%(新华网,2004)。但是,随着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日本石油进口开始多元化,关注中亚地区就成为必然趋势。而且,如果能与中亚国家建立密切关系,还可以对上海合作组织形成牵制。此外,日本一直渴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希望通过经贸合作获得中亚国家的支持,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4.俄罗斯的“欧亚联盟战略”

早在1994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就曾提出“欧亚联盟”这一概念,他主张各独联体国家应加强同欧盟的经济合作。2002年,俄罗斯拉拢印度和伊朗联合推出“南北走廊计划”,打算建设起始于印度,途径伊朗、高加索、俄罗斯,最后直达欧洲的铁路、公路和海运等。2011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提出“欧亚联盟战略”,要同独联体国家一同建立关税联盟和欧亚经济共同体,从而推动更高层次的、更广泛内容的一体化组织(王树春 等,2012)。这一战略被看做是俄罗斯版的“丝路战略”。

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的发展不仅仅依靠其自身,来自四面八方的国家援助和支持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有着浓厚的血缘关系,如果俄罗斯处理不好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建立一个具有保护措施的联盟,从地缘上对俄罗斯具有保护屏障的作用。2010年1月1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共同启动建立推动欧亚经济一体化的“俄白哈关税同盟”,拟建立统一的关税制度。该同盟对“欧亚联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有利于欧亚地区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有利于各地区安全合作框架的构建(李亚龙 等,2011)。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俄罗斯推行“欧亚联盟战略”都十分有利于本国和独联体国家的共同发展。

5.韩国的“欧亚计划”

2013年10月19日,韩国总统朴槿惠提出了“欧亚计划”这一新的战略构想,并提出了“团结的大陆”“创造的大陆”和“和平的大陆”三大“欧亚计划”的方向。笔者认为,这一战略可以被认为是韩国版的“丝路战略”。韩国版的“丝路战略”提出了三个具体方案:一是要逐渐实现从釜山出发,贯通俄罗斯、朝鲜、中国、中亚,直达欧洲的“丝绸之路快车”,提出建设连接欧亚东北部的道路和铁路设施,构建复合物流网,并积极将其延伸到欧洲;二是构建“欧亚能源网络”,连接区域内的物流网、燃气管道和输油管道等能源基础设施,推动共同开发中国页岩气、东西伯利亚石油与燃气等,实现欧亚能源双赢合作;三是促进“欧亚经济统合”,将相关贸易协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统合市场(中国新闻网,2013)。

韩国本身矿产资源较少,主要工业原料均依赖进口,特别是对中东石油的高度依赖让韩国感到不安,希望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实施韩国版的“丝路战略”,既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促进欧亚主要能源生产国之间的合作,解决韩国目前能源供给的后顾之忧;又可以推动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合作,特别是通过铁路贯通南北朝鲜半岛,提携朝鲜的国际地位,促进其发展,也有利于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解决。从长期来看,这一战略可以使韩国面向俄罗斯和中亚,打下自由贸易的根基,改变过去对美国一边倒的外交(赵华胜,2014);通过铁路、燃气管和输油管连接到俄罗斯,将朝鲜纳入经济合作网,形成一个共同经济体,引导朝鲜走向开放,从而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外交构想。

三、亚太五国“丝路战略”比较

1.五国“丝路战略”的相似性

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的“丝路战略”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共同之处或相似性主要表现在:

(1)时代背景相同。尽管当前世界不是很太平,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各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基本一致,即处于和平发展时期,各国皆在谋求发展与合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新兴经济体经济实力逐渐上升,各国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并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本国实际,提出富有战略性的发展构想。

(2)聚焦核心相同。五国“丝路战略”覆盖的区域面积都很广,有很多的重叠部分,其中“中亚五国”是共同的核心区域或者聚焦点。中亚不仅是军事要地,其能源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五国无一例外地都将目光聚集在中亚的独特地理位置及其丰富的能源上,也都通过希望各自的战略将中亚各国与自身紧密联系在一起。

(3)出发点相同。国家利益是国家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国的“丝路战略”都是各自站在本国核心利益的立场上提出的发展战略。

(4)采取的基本方式相同。在实施“丝路战略”中,各国采取的基本方式大致相同。例如,中国与中亚国家构建铁路网;美国形成以阿富汗为中心的“中亚—阿富汗—南亚”交通经贸合作网络;日本与西方国家一起全面参与里海地区油气开发和管线建设,控股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管线建设(肖斌 等,2013);韩国建设连接欧亚东北部的道路和铁路设施;俄罗斯修建从印度经伊朗、高加索、俄罗斯直达欧洲的国际运输通道。由此可见,五国“丝路战略”的实施路径都是以道路设施建设为基础,通过多边合作,实现跨区域的互联互通,推动区域经济合作,进而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惠宁 等,2014)。

2.五国“丝路战略”的差异性

五国的“丝路战略”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主导国家不同。五国的“丝路战略”是由不同的五个国家基于本国立场分别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地缘政治印记,体现了不同国家对中亚地区的战略争夺,即寻求建立不同的利益格局。

(2)覆盖范围不同。尽管中、美、俄、日、韩都突出中亚五国是其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但是各自的“丝路战略”覆盖和涉及的范围还是有所不同,美国战略覆盖地区是中亚和南亚,日本战略覆盖地区是中亚和高加索,俄罗斯战略覆盖地区是南亚、西亚、中亚和东欧,中国和韩国战略覆盖地区是东亚、中亚和欧洲(韩国战略覆盖面更加广泛)。

(3)战略目标和内容不同。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要实现与中亚国家的“五通”,密切与中亚的联系,将中亚引向中国,并重点建设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以及中蒙俄战略通道;而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战略”是要实现“中亚—阿富汗—南亚”的经济连接,使之成为一个相互密切联系的经济市场,将中亚引向南亚,并重点建设阿富汗和印度地区;俄罗斯的“欧亚联盟战略”强调通过加强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实现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共同发展;日本的“亚欧新丝绸之路战略”是要谋求日本的政治地位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将中亚引向日本,并重点建设中亚和高加索地区;韩国的“欧亚计划”是为了谋求贸易自由化,强化韩国在中亚的影响力,将欧洲和中亚引向韩国。

(4)战略意图不同。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意在构建大国合作发展的世界经济新格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加大对中亚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的控制力度,其意图是抑制中国和俄罗斯的发展;日本放弃“安大线”,而转向“安纳线”,其目的也是企图抑制中俄合作,离间中俄与中亚地区的关系;俄罗斯本身的资源禀赋可以与西方国家抗衡,其重点是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合作和友好往来,即防止欧美国家东扩,也意欲削弱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而韩国一再加强同中亚的经济及能源战略合作,同时看重同中国的关系,意在缓解韩朝局势,进而实现朝韩统一。

四、亚太五国“丝路战略”实现路径比较

1.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现路径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以上海合作组织为框架,以丝绸之路沿线的经济贸易发展为契机,更深层次地丰富“新亚欧大陆桥”这一中方提出的战略构想。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且强调加强“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国在这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复兴,更有助于中亚国家乃至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发展。为了实施“一路一带”的“丝路战略”,目前中国大体上采取了如下措施:

(1)修建高铁。目前,多条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铁路网络正在修建中和试运营中。兰新铁路历经5年修建,跨越我国甘肃、新疆、青海,为西北地区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同时也大大缩短了西部省区通往内地的路程;中欧铁路是一条联通亚太和欧洲的铁路,将实现跨国区域经济的大发展,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泛亚铁路,多条线路共同修建,跨越众多国家,为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加强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延续古丝绸之路的初衷,重视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2011年以来,新疆成功举办了四届亚欧博览会,这对于搭建中国与中亚的贸易平台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在推动贸易交流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交流,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后,陆续有大量中亚留学生看好中国的学习条件,申请赴华留学。中国也在中亚国家建立了10余所孔子学院,联合国内机构通过文艺演出向中亚人民传递友好情谊。同时,加强能源合作和资源优势互补。中亚国家与中国毗邻,丰富的天然资源恰好能与中国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一方面,中亚国家与中国实现了能源出口多元化,另一方面,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了能源进口多元化。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已建成3 000万吨的油气合作区,中国石油还建成了天然气进口管道,横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斯克斯坦和中国。另外,中国也在中亚国家积极建厂和投产,向这些国家提供先进技术,保障能源安全。中国预计在2015年底和2016年底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共同投产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项目,不但有助于实现资源有效利用,还能缓解资源短缺的局面。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计划的年输气能力为250亿立方米,其中土库曼斯坦100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100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50亿立方米。

(3)设立“丝路基金”。2014年APEC会议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绸之路基金”(简称丝路基金),为“一路一带”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2014年12月,“丝路基金”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超过600亿元,并且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同推进“一路一带”的建设,未来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和国家的蓬勃发展指日可待。

(4)成立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中国倡导和组织的金融机构,也是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亚洲区域多边开发为宗旨的政府间机构(中国新闻网,2015)。亚投行法定资本1 000亿美元。亚投行的设立,对促进亚洲国家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进“一路一带”建设的重要举措。

2.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实现路径

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初衷是以阿富汗为战略中心,逐步辐射起广大的交通网和密集的经济联络网,最终将南亚和中亚构建成一个大面积的区域经济体。在过去的几年间,美国通过一系列行动推进这一计划。

(1)硬件方面。2012年5月美国TAPI天然气管道投产,起始于土库曼斯坦,途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最终通往印度;设立强大的电力网络,美国于2014年2月投产的CASA1000项目途径阿富汗,起于中亚,终于南亚,现在虽然已退项,但另一个TUTAP电力项目又将要投产;美国开发署在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投资7 800万美元用于贸易和运输等投资,促进这些国家实现贸易增收。

(2)软件方面。美国不断鼓励中亚国家加入世贸组织,给予这些国家精神支持;承诺给中亚国家创造和谐的社会,构造开放安全的边界,并且定期在中亚和南亚城市举办论坛节目,营造良好的和谐氛围。美国还对中亚教育实施人道主义援助,早在1990年,美国协同欧盟推出TEMPUS项目,对中亚五国实行学术援助,主要针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中亚国家教育系统的国际化和信息化;同时,西方文化在中亚国家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3.日本“亚欧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实现路径

日本版“丝路战略”,即“亚欧新丝绸之路战略”主要实现路径可以概括为如下“三板斧”:

(1)加大财政援助。随着中日关系的进一步恶化,日本必然分散对中国经济和资源的过度依赖,中亚地区成为日本战略转移的焦点,日本承诺给予这些国家财政上的扶持。近几年,日本投资重心不断向中亚及南亚转移。2012年11月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在东京会见中亚五国的外长时承诺对中亚五国投资7亿美元,从事天然气、石油、稀土等资源的开发。日本已经与哈萨克斯坦达成协议,由哈向日本出口稀土。中亚五国与日本外长于2014年7月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开展了对话会议,并发布了联合声明,日本与吉方达成了2 6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协议,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

(2)构建地缘框架。中亚国家同时连接中国和西亚地区,日本想要利用中亚国家的地理优势,推行“亚欧新丝绸之路”的地缘框架。安倍在2013年10月访问土耳其时提出修建从东京出发,途经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最后到达伦敦的铁路,这条铁路将成为连接亚洲与欧洲的重要贸易大动脉。

(3)注重外交和投资企业的本土化。自20世纪90年代中亚与高加索地区国家独立以来,日本随即推出了“丝绸之路外交”这一构想,针对中亚各国,加强政治对话,政府要人互访,在高加索地区设立了大使馆。这些做法延续至今,十多年来日本从未停止过对中亚的外交战略。日本一直以来都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对中亚国家采取无偿援助、贸易投资、创造当地居民就业等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做法,增强了日本在中亚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中亚国家同时也支持和拥护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此同时,日本在中亚国家投资设立企业的时候,比较注意本土化战略,即公司在中亚国家的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活动时,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为中亚国家解决了就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争得了其在中亚国家的名声,这一点比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做得更为成功。

4.俄罗斯“欧亚联盟战略”的实现路径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原本就是一家,语言相通,所以比较强调其政治影响,其“欧亚联盟战略”的具体实现路径主要有:

(1)恢复传统政治影响。独联体国家相继发生了亲近西方国家的“颜色革命”,俄罗斯的政治地位受到了威胁。2015年1月1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经济联盟正式生效。俄罗斯希望作为欧洲领土第二大国的乌克兰加入到联盟中来,俄罗斯也做出一系列让步:2014年11月,俄罗斯与乌克兰达成合作协议,降低对乌克兰天然气供应的价格,给予乌克兰150亿美元财政支持。俄这样做一来可以扩大势力范围,二来可以带动其他独联体国家,促使联盟吸纳更多成员,并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推动区域政治整合。遗憾的是,由于俄乌边界冲突,使得其战略受阻。

(2)增加贸易创收。2010年1月1日起“俄白哈关税同盟”要求三国之间的对外贸易的进口税率达到统一,这大大减少了俄罗斯与中亚国家间的贸易壁垒。由于贸易合作取得成功,使得三国贸易迅速增长。

(3)循序渐进推动“欧亚联盟”。最初推出“俄白哈关税同盟”,后来提出“欧亚联盟”。2014年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签署了《欧亚经济联盟条约》。根据条约,欧亚经济联盟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实现联盟内部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推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2015年1月1日,由俄主导的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即“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旨在中亚乃至独联体国家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5.韩国“欧亚计划”的实现路径

(1)寻求能源项目推动。韩国版“丝路战略”,即“欧亚计划”主要对准的是能源领域,近些年,韩国不断与中亚国家签订各种能源投资协议。2011年11月韩国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了《巴尔喀什热电站的开发、融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协议》,两国还将共同建设阿特劳天然气工程,项目总投资45亿美元;韩国也对乌兹别克斯坦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领域进行投资,韩国国家石油公司(KNOC)将在5年内对乌投资5 000万美元。

(2)拓宽投资领域。韩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涉及多个领域,中亚国家也与韩国多家企业在汽车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化工、冶金等领域达成合资关系。2014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就扩大两国的经济合作规模、实现多领域合作等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了一系列项目合同。韩国计划向乌兹别克斯坦纺织企业Shindong Spinning Termez投资30万美元,大量购置现代生产设备,并且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韩国还准备在人文领域扩大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参与筹建乌最大的公园博物馆。

(3)促进韩中两个构想相结合。“欧亚倡议”是朴槿惠提出的经济外交构想,此构想与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2014年7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出席“韩中经济通商合作论坛”时发表演说,称将考虑将韩国的“欧亚倡议”同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结合起来。此举借助中国的地缘优势,共同提升韩中两国的竞争力;同时,对朝韩问题的解决、缓解朝韩局势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1.几点结论

(1)中国的“丝路战略”更加宏伟,拟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具有合作共赢的内在价值;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采取修建高铁、推出“丝路基金”、设立亚投行等积极有效的措施,但是在企业对外投资时如何调动中亚国家政府和居民的积极性方面尚存在不足。

(2)美国的“丝路战略”强调美国主导的“中亚—阿富汗—南亚”经济体,构建电力、交通、能源网络,打造军事枢纽和人文关怀阵营;在实施路径上,双管齐下,既展现硬件的力量,同时也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美国在软件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人道主义援助、学术援助和信息化建设等,具有软化人心的作用,值得中国警惕和借鉴。

(3)日本的“丝路战略”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站住脚跟,实现能源重心转移,建立长期经贸合作关系;在实现路径上,突出“三板斧”,特别强调投资企业的本土化战略,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不仅赢得当地政府的支持,而且深受当地居民的欢迎,博得中亚国家的民心,这一点也许是日本吸引中亚地区的“秘籍”,也是值得中国警惕和借鉴的。

(4)俄罗斯的“丝路战略”强调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一同建立关税联盟和欧亚经济共同体,推动更高层次的、更广泛内容的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联盟新空间;在实现路径上,试图恢复其传统政治影响,通过建立关税联盟实现创收,并积极推动由“俄白哈关税同盟”逐渐向“欧亚联盟”过渡。

(5)韩国的“丝路战略”突出团结的大陆、创造的大陆与和平的大陆三大“欧亚计划”,推进中亚经济和贸易繁荣;在实现路径上,寻求能源合作,拓宽投资领域,并试图将韩国的“欧亚倡议”与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有机结合起来。

2.中国的应对措施

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正在用资本输出的方式“走出去”,进入欧洲和亚太,必将面对更多的国际竞争和挑战,必须积极应对其他国家基于亚欧合作提出的“丝路战略”:

(1)要积极搭建同其他经济体的合作平台,扩大“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号召更多国家参与进来。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利用好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天然关系,打好“亲情牌”,实现贸易的合作共赢,化解美、日、俄等国对中国的限制和冲击。

(2)在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联盟,利用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大力发展基础设施,打通我国与中亚的交通命脉;通过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开放格局,集中优势发展丝路产业,在全面提升我国的竞争力的同时加强经贸合作。

(3)对外投资要做到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应借鉴美、日等国家的经验,对外投资时实施“本土化”战略,加强人文交流;充分考虑当地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状况,将投资与带动当地就业相结合,并积极帮助其改善民生。

(4)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安全预警体系,及时应对经济“新常态”下突发的经济危机。在政治上“求同存异”,在文化上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联系,构建友好的丝绸之路合作局面,弘扬传统文化,加强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亲情合作,化解美、日、俄等国对中国的限制和挑衅。

参考文献:

国土资源情报.2010.日本石油全球化战略对我国的影响分析[N/OL].(20100729) [20150612].http://www.mlr.gov.cn/zljc/ 201007/t20100729_727862.htm.

韩召颖,王石山.2012.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负面影响[J].学术前沿(17):613.

惠宁,杨世迪.2014.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界定、合作内容及实现路径[J].延安大学学报(4):6066.

李亚龙,吴丽坤.2011.欧亚国际运输走廊问题及中国的应对之策[J].俄罗斯学刊(6):5063.

刘薇.“新丝绸之路”战略下的中亚地缘政治[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4(1):84.

吴兆礼.2012.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探析[J].现代国际关系(7):1722.

习近平.2013.弘扬人民友谊,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N].光明日报,20130908(12).

肖斌,张晓慧.2013.日本与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的能源关系:政策及实践[J].新疆社会科学(2):7075.

新华网.2004.日本丝绸之路外交意在牵制中俄[EB/OL].(20040902) [20150612].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 200409/02/content937477.htm.

王树春,万青松.2012.试论欧亚联盟的未来前景[J].俄罗斯研究(2):191209.

赵华胜.2014.浅评中俄美三大战略在中亚的共处[J].国际观察(1):99100.

中国能源报.2015.评论:美国页岩革命催生油气“四变”[N/OL].(20150628) [20150612].http://news.xinhuanet.com/ 201506/28/c_127955801.htm.

中国新闻网.2013.朴槿惠提“亚欧计划”欲与中俄加强合作[EB/OL].(20131019) [20150612].http://www.chinanews.com/gj/ 2013/1019/5399686.shtml.

中国新闻网.2015.财政部:亚投行总部将设在北京[EB/OL].(20150326) [20150612].http:// finance.chinanews.com/fortune/ 2015/0326/7160459.shtml.

Назарбаев Ни полит Наук. 1997.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союз: идеи, практика, перспективы[М]. Фондсодействия развитию соц.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 the US, Japan, South Korea and Russia respectively present their “Silk Road Strategy” based on AsiaEurope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expect to spur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aking this opportunity. All the nations “Silk Road Strategies” focus on Central Asia, but cover different areas with different strategic intention and aims. Chinas “Silk Road Strategy” aims to construct strategic partnership which has the inherent value of cooperation and mutual benefits.The US “Silk Road Strategy” stresses its leading economic entity of “Central Asia Afghanistan South Asia”. Japan “Silk Road Strategy” seeks to keep its feet to realize energy resource focus transfer. Russia “Silk Road Strategy” tries to restore its traditional political influence gradually transferring from “Russia, Belarus, Kazakh Customs Union” to “Eurasian Union”. South Korea “Silk Road Strategy” intends to seek energy resource cooperation by the boom of Central Asian economy. China should positively construct the cooperation platform with other economies, broaden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enhance the union with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nd emphasize humanities exchange.

Key words: The Silk Road; AsiaEurope Economic Cooperation;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the New Silk Road; the New Silk Road of AsiaEurope; Eurasian Union; Eurasian Plan; economic integration; One Belt and One Road

CLC number:F114.46;F125.4 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6748131(2015)05004208

(编辑:南北)

猜你喜欢
中亚国家欧亚中亚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欧亚篇)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欧亚经济联盟开始实施包装饮用水新规范
欧亚经济委员会通过涉及玩具等的系列技术规范
"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да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шанс
中亚速览
МЦПС "Хоргос" дает много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бизнеса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ям из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出口的影响分析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