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竞争”下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2015-10-22 09:37:2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外语习作

易 兰 文 举

(四川大学 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错位竞争”下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易 兰 文 举

(四川大学 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当前英语专业的就业前景一再受到质疑,迫使各高校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和尝试,以期能有效解决英专学生输出能力偏低、综合素养不足的问题。论文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发,探讨如何借助已有资源,锻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错位竞争”。

英语专业;培养方案;错位竞争

一 培养现状

教风、学风一直是各大高校强调和严抓的重点。田国强教授(2006)曾在《关于改善学风、教风的建议》中指出,目前高校教风学风的弊端在于:对学生基本上采取放任态度,平时只管自己在课堂上讲,疏于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与考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个环节相互脱节。

具体到英语专业的培养,社会大环境更是直击了英语专业学子的软肋,以至近年,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亮起红灯,而有关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质疑声也四起。众多英语专家都撰文指出:1.近年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下滑;2.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确有滑坡的迹象。秦秀白基于2011年的专八考试阅卷复查结果指出:扩招后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的确是在滑坡,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普遍不够扎实,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偏低,似乎一届不如一届。这样的结论在邹申等《2011年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分析报告》中得到了印证。而后,在辜向东、肖巍在《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进口与出口距〈大纲〉要求有多远?》的研究报告中再次指出:当前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整体质量偏低,尤其体现在口语、翻译和文化素养方面;出口质量偏低则与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受重视程度不够、改革力度不够、师资力量不强、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学生语言输入量不足等因素有关。

具体结合各高校英专人才培养的现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学生口语、写作、翻译等输出能力偏低;2.学生课后自主练习的意识和欲望不强;3.专业技能相关活动较少;4.实训基地缺乏。问题的诱因归结为:1.学生学习主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2.学生实践机会太少。基于问题的出现,要想快速有效击破难题,势必需要重审培养环节中的各个细节,方能寻求突破。

二 培养目标及要求

英语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就业覆盖面宽泛,因此,经过大学四年的培养,一般预设学生的毕业走向如下:国家机关、外事、外贸、外企、各类涉外金融机构、商务管理公司、专业翻译机构、出版、新闻、旅游、高级宾馆酒店、学校等。主要承担管理、翻译、外贸洽谈、文秘、英语编辑、英语记者、驻外代理、涉外公关、涉外导游等工作;也可在中学、中专、职高、技校和英语语言培训中心、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部门等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从就业出口反观,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职场中所任角色为“桥梁”,这就要求学生所需素质为:极强的沟通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强的口、笔头表达能力,扎实深厚的文化功底。简言之,学生不仅要做到外语中文俱佳,还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和文化适应力)。因此,英语专业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如下1-4),学生的职业技能(5-6),学生的人文素养(7-8)。具体要求为:1.具有扎实的外语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研能力;3.懂得一门第二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4.具有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5.具备很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6.培养较强的沟通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7.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8.具有其他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商务、经贸等。

同时,结合就业所需可要求并建议学生考取相应的资质证书,以作为就业时的敲门砖。例如可要求(如下1,2)和建议(如下3)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考取如下证书:1.语言类:英语专业四级证书/英语专业八级证书、普通话证书。2.计算机类:计算机二级证书。3.从业资格类:剑桥商务英语中高级(BEC-V)证书、涉外文秘证书、语种导游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等。

三 培养方案的修订

(一)结合开设课程完成全方位的人才培养

根据就业需求及培养目标来看,若一贯依循传统英专人才培养模式,那毕业生依旧会处于被动的境地,因此可以再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删减,来完成对人才的全方位打造,即采用三位一体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重视语言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突出通识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同时多方位设计了不同的专业方向课,形成三大板块有机结合的培养体系(如表1)。

表1.三位一体化教学体系

大一、大二对学生进行语言专门技能培养,将围绕语言技能的听、说、读、写相关课程全部设置在一二年级。打好扎实的基础后,再进入大三、大四专业方向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就业前就具备相应的业务基础和从业素质。此外,用通识类课程贯串整个大学四年的教学,以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专门技能、复合技能和综合素质”三位一体化的培养方式旨在用多方面的知识和可转换的技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强化他们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打造属于他们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借助校内外一切活动锻造学生的输出能力

实训基地缺乏是英专培养长期面临的难题,为了弥补不足,一些高校自创、自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实践平台,让英语作为沟通工具的功能得以彰显,让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强化;同时在实践中,又能迫使学生吸纳各种职业知识和为人处世之道,从而使得其综合素养得以完善。

一些高校自建了对外翻译中心,其目的在于给师生提供口、笔译实践平台,拓展系与政府、企业、涉外机构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使教师获取宝贵的一手实践经验以改良自己的教学;另方面,使学生们获得丰富的实习经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在口译实践方面,高校可以借助政府举办大型活动的契机,为师生提供在大型国际活动中担任翻译的机会。在笔译实践方面,高校都会采取与出版集团合作的方式,对国外引进的系列丛书进行翻译。翻译中心的搭建确实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训基地匮乏的难题,但就对学生能力的锻造所能起到的作用和提供的机会仍旧十分的缺乏。

高校除了让师生走出去参与社会实践外,往往还会采用请进来的策略,即在校内,开展语言培训。语言培训中心成立的目的同样是通过开展培训业务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历练的机会,也为学生的成才提供实训基地。高校校内开展的语言培训一般有针对校内非英语专业教师的培训,也有针对高、初、小学英语教师师资能力的培训,当然也还包括一些院校开展了跨国界的合作,为我们友国领邦的一些企事业干部进行英语语言能力的培训。培训期间,教师在培训中的要职就是培训师,而学生担任的角色多是开班仪式的主持、授课期间的陪同、翻译、服务等。这些院校对外培训项目的承接和开展,一方面实践了现今对教师“双师型”培养的要求,另方面也是实践高校对学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借助课程习作弥补实训基地不足,着力强化学生的输出能力

上述的语言培训抑或翻译中心的搭建确实为师生的实践提供了机会,但我们仍必须承认地是,这样的实践契机往往更多的倾斜到了教师的身上,而就学生而言,他们所能参与大型社会活动的机会以及所能承担的责任都十分有限,例如:限于能力,学生参与口译活动中鲜有获得做真正口译的机会,更多则是做外宾的陪同、随行翻译,而能参与外宾接待、陪同工作的学生也只是少数,大多数同学都无法得到这样的实践机会;笔译实践中,一般都仅有个别同学独立或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过一些译作,大多数同学还不具备独立承担翻译作品的能力。简言之,往往自建的实训基地更多的是为老师提供了业界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实践所提供的平台还十分有限。因此,在受到自身能力和实践机会的双重限制下,如何让更多学生参与实践、得到锻炼就势必成为学生培养的关键点。

据此,在各方面条件受限的前提下,除了课程的开设的方法外,到底如何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利用课外的时间去揣摩和反复练习英语技能?基于对实训基地不足的一种补充,开展课程学期学生汇报习作工作或许就能较好地成为行之有效的途径,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协助学生记录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对学生汇报习作的具体要求如下:除正常课程考试、考核外,每个学期学生都需额外结合相应专业课程完成相应的课外汇报习作,获取相应学分,从而达到以制度实践强化听、说、读、写、译基本功的目标。大一至大三,须结合听说读写课程完成规定的课外作业;大四除正常完成毕业论文外,还需按照翻译要求,完成与毕业论文主题相关的翻译实践。以上均作为毕业要求计算学分、纳入考核,并于大四下期要求学生刻盘、打印、上交、存档以获得相应学分。汇报习作的具体安排见表2)。

表2.英语专业汇报习作安排

汇报习作的电子版均需在每学期第16周以内上交,在下一学期的第三周进行成果演示或展示(口语类优秀作品,由学生进行现场演示;笔头类优秀作品,需打印,在我系橱窗进行展示。)部分优秀作品还可作为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的节目之一,展示大学四年所学所得,以此激励学弟学妹。

学生的汇报习作工作的开展,一是将学生的实践延展到课外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二是借助制度迫使学生反复锤炼打磨自己的作品从而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译的专业能力,三是习作的收集也能成为最好的学习证明和历史资料以供学生记录自己大学的点滴,同时,这些习作也能转化为学生活动,从而给学生以展示自我技能的舞台,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还能用学生自己之力来激励带动他们的学弟学妹。

结 语

在英专人才培养屡屡受到质疑时,怎么推陈出新,怎么找到有特色的教育之路就是教育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特色教育的开展一定要结合各院校的校情,利用已有资源进行革新和创造。任何特色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多利用课外时间,挖掘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意识,达到强化专业能力、培养从业素质、积淀综合素养的目的。

[1]辜向东,肖巍.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进口与出口距《大纲》要求有多远?[J].中国外语,2012,(1):4-9.

[2]李莉文.试析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J].中国外语,2010,(6):68-73.

[3]Lin A. The Critical and the Affective in New Literacies[J].The New Literacies Conference,2010.

[4]Plonsky L & Gass S.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study quality,and outcomes:The case of interaction research[J].Language Learning,2011,61(2):325-366.

[5]秦秀白.充分利用四、八级考试的反拨效应,抑制教学质量滑坡[J].外语界,2012,(3):10-14,41.

[6]阮全友.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12,(1):19-26.

[7]束定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我们教什么,怎么教?[J].外语界,2010,(6):26-32.

[8]田国强.关于改善学风、教风的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6,(1):4-8.

[9]王志伟.美国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及其对我国MTI教育的启示[J].外语界,2012,(4):52-60.

[10]杨惠中.提倡有效教学——从“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谈起[J].外语界,2011,(2):14-18,35.

[11]张卫东,杨莉.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的构建——基于外语教育视角和实证研究方法[J].外语界,2012,(2):8-16.

[12]邹申,方秀才,陈炜.2011年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分析报告[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2,(1):1-9.

(责任编校:张京华)

G642

A

1673-2219(2015)06-0161-04

2015—03—01

易兰(1983—),女,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外国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语用学。文举(1982—),男,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技术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外语习作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3
大山教你学外语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大山教你学外语
习作展示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