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国际比较

2015-10-22 03:17任保平王竹君周志龙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墨西哥马来西亚波动

任保平,王竹君,周志龙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一、经济增长质量国际比较维度构建及比较指标说明

(一)经济增长质量比较维度构建

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是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1]。根据任保平、钞小静、魏婕所著《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2》[2]一书中所探讨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构建时建立的理论框架,我们从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以及国民经济素质六个维度来比较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质量[3]。

首先,从经济增长的过程来考察经济增长质量,包括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效率衡量的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以较少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和效益;经济增长结构则是指包括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等在内的系统内部要素间的数量比例关系;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是指短期经济增长对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偏离应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其次,从经济增长的结果上来看,经济增长质量则涵盖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居民福利水平的分配变化状况、生态环境的代价以及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基本状况。以居民福利水平的改进这一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来衡量经济增长,只有当经济增长的成果能够被绝大多数人所分享时,才能够成长为一种长期持续的发展过程;同时,要实现良好的经济增长质量就应以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资源,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则表现为一个国家长期有效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造国民财富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表现[4]。综上所述,本文所构建的进行经济增长质量国际比较的指标如表1所示。

(二)经济增长质量国际比较指标说明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参考卢万青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关联定位》[5]一文,其余数据都取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其中一些指标都可以直接使用原始数据,需要计算的指标如下:

(1)劳动生产率=GDP(2005年不变价美元)/从业人数。

(2)工业化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即非农产业就业人数/总就业人数。

(3)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第三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

(4)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百分比。

(5)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等占GDP的百分比。

(6)经济波动率=经济增长率变动幅度的绝对值。

表1 经济增长质量比较维度及其指标选择一览表

本文选取了15个国家进行比较,其中有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英国,新兴市场国家韩国,“金砖国家”印度、俄罗斯、巴西、中国、南非,各洲代表澳大利亚、墨西哥、马来西亚、意大利。通过比较1993—2010年18年的数据,分析各国经济增长质量,并以此得到对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政策建议。

二、经济增长质量国际比较

(一)经济增长的效率

1.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巴西、墨西哥、俄罗斯资源型国家都出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增长。发达国家中以发展高端制造业为主的德国、日本,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较大,以发展服务业为主的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全要素增长率贡献较小甚至为负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都大于零,其中韩国是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相对较高的国家,而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是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相对较低的地区。

2.劳动生产率

由图1可以看出,各国的劳动生产率都呈上升趋势,但在数值上差距较大。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高,大于60000,且上升趋势明显。其余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较低,由高到低划分成了四部分,分别为:韩国最高,南非和墨西哥中上,马来西亚、巴西和俄罗斯中下,中国和印度最低。而且劳动生产率中除了韩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余国家的上升趋势不明显,基本持平。可以明显看出,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其余国家。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且增长率低。

图1 1993—2010年各国劳动生产率

(二)经济增长的结构

1.产业结构

(1)工业化率

发达国家工业化率都在不断趋近于100%,其余国家也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率在95%以上且仍呈上升趋势。其中,韩国、俄罗斯、南非从1993年的接近80%到2010年工业化率达到了90%以上。马来西亚、墨西哥、巴西在1993年工业化率为70%以上,在2010年也达到了80%以上。中国在1993年的工业化率为43.6%,2010年增加到63.3%,虽然数值不高,但是增长率是最高的。印度的工业化率较低,2010年的工业化率还不到50%。

(2)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度量能够清楚地反映出经济结构的服务化倾向,明确地昭示产业结构是否朝着“服务化”的方向发展,值处于上升状态,就意味着经济在向服务化的方向推进,产业结构在升级[6]。

法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明显向“服务化”方向发展。其余国家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动基本保持稳定,变动较小。在绝对值上,发达国家法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达到了3.5以上,意大利、日本和德国达到2.5以上。其余国家:巴西、南非、加拿大、印度、墨西哥、俄罗斯、韩国达到1.5以上。马来西亚和中国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仅为1左右,但马来西亚一直保持在1左右,中国则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但速度较缓慢。

2.投资消费结构

(1)投资率

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率普遍较高,发达国家的投资率较低且变动较小。中国一直以来的投资率较高,接近50%,印度紧跟中国之后,投资率位居第二,超过35%,韩国则保持在30%左右。澳大利亚、墨西哥、俄罗斯、马来西亚达到在25%左右。巴西达到20%。日本、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绝对值上普遍低于20%,且在2009年都有明显下降趋势并在之后有小幅上升。

(2)消费率

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均保持着高消费支出,达到80%以上,日本、德国、加拿大消费支出也接近80%。“金砖国家”中的南非和巴西也拥有很高的消费支出,达到80%以上。墨西哥的消费支出也很高,接近80%。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的消费支出达到了70%左右,其中印度的消费支出呈明显下降趋势。马来西亚和中国的消费支出最低,马来西亚保持在60%左右,而中国在1993—2000年有上升趋势,从56.48%上升到62.47%,但2000年以后消费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并在2003年以后为所有国家中最低,2006年以后更是不到50%。

3.金融结构

(1)上市公司市场资本占比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总体上所有国家在2008年都有一个较大的下降波动。其中南非上升幅度较大,且在2007年达到最高上市公司资本总额占比291.3%,并保持着较高的数值。美国和英国在1993—1999年拥有较高的占比且有明显上升趋势,但1999年以后占比下降,在2008年更是下降到不足90%,2009年的上升也没有超过150%。马来西亚的变动最大,在1993年占比最高达到328.88%,然而在1997年下降到93.45%,随后数值围绕150%波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2007年以前有明显上升趋势,由60%左右上升到150%以上,虽然2008年都下降到60%,但2009年很快上升到130%左右。日本和韩国都在1999年和2007年取得最大的占比,并在随后一年出现大幅下降,不过日本在2008年以后上升幅度不大,韩国却有大幅上涨。法国在1993—2000年有大幅上涨,从32.99%上升到109.07%,之后出现小幅下降并在2007年达到107%,经过2008年的下降后上升幅度不大。德国和墨西哥的变动幅度均不大,不过德国一直围绕50%上下波动,墨西哥数值均在50%以下。俄罗斯1993年的上市公司资本占比只有0.004%,在2007年达到了115.64%,经过2008年的大幅下降,之后保持在50%以上。意大利呈现“倒U型”变化,在2000年取得最大值为69.60%。巴西和印度在2003年以前在50%以下缓慢上升,并在2007年上升到100%以上,经过2008年均下降到100%以下。中国在2003年以前占比均小于50%,但也从5%上升到50%,之后在2007年快速上升到178.20%,2008年下降到61.78%,2009年又有大幅上涨。

(2)股票交易占比

大部分国家在2008年还是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股票交易占比有大幅下降。其中,美国在2000年和2008年都达到了峰值,随后出现大幅下降。英国在2006年以前缓慢上升,在2007年迅速上升到365.4%,随后大幅下降。马来西亚在1993年股票交易占比最高达到229.71%,之后急速下降,并在1996年再次上升,但随后再次下降,并在1998年之后保持在50%左右波动。韩国在1998—1999年有一个大幅的增长,在2000年达到最大占比200%,但随后就下降到低于150%,在2004年以后有明显上升。中国从1993年的9.85%上升到2000年的60.02%,之后出现小幅下降,并在2007年有一个大幅的上涨,上升到223%,之后大幅下降但2009年就有所回升。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印度、南非、澳大利亚、意大利在2000年和2007年都达到了峰值,之后下降。巴西在2006年以前在20%左右波动,之后又小幅上升。俄罗斯股票市场从1994年开始发展,并一直保持发展,2010年占比达到52.44%。墨西哥的占比一直保持在10%左右波动。

4.国际收支

1993—2010年的进出口总额中,位居第一的是马来西亚,而且马来西亚的变动幅度也是最大的。韩国整体增幅较大,并在2008年有大幅上升,虽然2009年有小幅下降,但其占比位居第二。德国与韩国相似,不过2008年以后的占比低于韩国。加拿大在2000年以前保持匀速上涨,2000年以后不断下降。法国、俄罗斯、墨西哥、意大利的进出口占比几乎保持不变,围绕50%上下波动。英国的变动幅度也不大,大于并接近50%波动,澳大利亚围绕40%波动。南非保持着较稳定的增长,在2008年以后有小幅下降。美国、日本、巴西进出口占比变动不大,都在围绕20%上下波动。印度在2001年以前稳定在20%左右,2001年以后迅速上升,2008年以来保持在50%左右。中国在2002年以前变动幅度不大,稳定在40%左右,2002年以后有较大增长,在2006年达到70%,以后有小幅下降。

(三)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1.产业波动

美国、英国、加拿大、印度在2009年有明显波动,日本在1994年、2000年、2003年、2009年有明显波动,且2000年的波动最大。德国在1994年、2003年、2006年、2009年均有明显波动,在2003年的波动最大,最为明显,达到了38%。法国在1994年、2009年有明显波动,在2009年波动最大,达到38%。韩国在1998—2010年有明显波动,2010年的波动达到了18.78%。巴西在1999—2000年、2004年、2010年波动较大,其中2010年波动达到了23.95%。俄罗斯在1998年有明显波动,南非在2010年有明显波动,澳大利亚在1993年波动较大,墨西哥在1995年、2002年、2009年波动明显,马来西亚在1998年和2010年波动较大。意大利在1994年、2004年、2009年有较大波动,在2004年波动达到38.16%。中国一直保持着低于0.5%的波动率。

2.就业波动

南非拥有较大的就业波动率,也就是失业率,在1995年失业率有所下降。除了中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德国以外的国家在2009年失业率都有明显的上升波动。中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失业率变动不大,都保持在4%左右。德国的失业率呈“S型”波动,1997年、2005年是失业率最高的年份,达到10%以上。俄罗斯的失业率在1998年以前呈上升趋势,1998年失业率达到了13%,之后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以后有小幅上升。法国、意大利在2000年以前失业率超过了10%,之后失业率降到10%以下。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失业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在2008年以后有大幅上升。美国1993—2000年失业率呈下降趋势,2000—2003年呈上升趋势,之后下降,在2007年以后有大幅上升。日本在2002年以前失业率呈上升趋势,之后小幅平稳下降,2009年再次大幅上升。巴西在1999年以前呈上升趋势,之后稳定并小幅下降,但在2008年以后出现大幅上升。墨西哥在1995年以前有大幅上升,并在之后快速下降并保持平稳低值,在2008年之后有小幅上升。

(四)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

1.福利变化

(1)人均 GDP

图2 1993—2010年各国人均GDP

由图2可知,所有国家的人均GDP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各国之间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很不一致。目前,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基本上在30000美元以上,但是增长速度缓慢。新兴市场国家,韩国人均GDP最高,已达到20000美元以上;其次为墨西哥,接近8000美元水平。俄罗斯与马来西亚的人均GDP都已超过6000美元,而巴西、南非的人均GDP也在5500美元以上。这些国家都已经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且增长速度较快。中国的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印度的人均GDP则刚过1000美元,这两个超级人口大国的人均GDP虽然水平低下,但增长速度快,从1993年到2010年增长了3~4倍左右,这种高速度的增长趋势同其他国家是不能比拟的。

(2)经过改善的卫生设施

在经过改善的卫生设施方面,除意大利数据缺失之外,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对全部民众的卫生设施进行改善。“金砖五国”的情况分为三种:俄罗斯、巴西、南非三国经过改善的卫生设施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中国经过改善的卫生设施覆盖比例从1993年的30%上升到2010年的约65%,成果显著,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印度在改善卫生设施方面则显得明显滞后,2010年不足35%。

2.成果分配

(1)国家议会中妇女席位比例

图3 1997—2010年各国国家议会中妇女席位比例

此数据从1997年开始统计。由图3可以看出,在国家议会中妇女席位代表比例方面,南非已达到44%,远高于其他国家;其次是德国,在30%以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意大利、墨西哥的比例都在20%以上;法国、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的比例在10%~20%之间;巴西和马来西亚的比例则不到10%。

(2)公共医疗卫生支出

图4 1995—2010年各国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政府支出比例

此数据从1995年开始统计。由图4可以看出,在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政府支出比例方面,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的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比例都在15%以上;第二层次的意大利、韩国、墨西哥、中国、南非的比例在13%左右;第三层次的巴西、俄罗斯、马来西亚的比例在10%左右;第四层次的印度的比例最低,仅为7%左右。

(五)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

1.资源消耗

(1)单位产出耗电量

可以从绝对值和变动趋势两个方面分析各国的每1000美元GDP的耗电量。绝对值方面:近些年来,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巴西和墨西哥的耗电量都在500千瓦时以下,显示出这些国家的电力利用效率较高。俄罗斯、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的耗电量都在500千瓦时以上,俄罗斯和中国甚至高达1000千瓦时以上,显示出这些国家的电力利用效率低下。变动趋势方面,可以分为五种:下降型,代表国家为美国、德国、英国、印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上升型,代表国家为韩国、巴西、马来西亚、墨西哥和意大利;稳定型,代表国家为日本和法国;先升后降型,代表国家为俄罗斯和南非;先降后升型,以中国为代表。

(2)单位产出能源使用量

同样可以从绝对值和变动趋势两个方面分析各国的每1000美元GDP的能源使用量。绝对值方面:近些年来,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韩国、巴西、马来西亚、墨西哥、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能源使用量都基本稳定在200千克石油当量以下,表明这些国家的能源使用效率较高;俄罗斯、中国、印度、南非和加拿大的能源使用量都高于200千克石油当量,表明这些国家的能源使用效率较低。变动趋势方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下降型,以美国、德国、英国、法国、韩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南非、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稳定型,代表国家为日本、巴西、马来西亚、墨西哥和意大利。

2.环境污染

(1)单位产出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5 1993—2010年各国单位产出二氧化碳排放量

从图5可以看出,各国的单位产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或保持平稳态势。说明近20年来,各国的节能减排工作都有所成效,但各国之间的具体水平还是存在较大差异。俄罗斯、中国、南非的单位产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在0.9左右,依然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美国、韩国、印度、马来西亚、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0.4~0.6之间。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巴西、墨西哥和意大利在0.3以下。

(2)PM10指数

近20年来,各国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各国之间的差异。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发展中的大国的PM10指数一直在50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表明两国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仍然任重道远。韩国、墨西哥和意大利的PM10指数也在20以上,同样面临着减少大气污染的艰巨任务。其他国家的PM10指数在20以下,表明空气质量相对良好。

(六)国民经济素质

1.基础素质

(1)互联网用户比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国的互联网用户比例都是不断上升的。以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韩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高收入发达国家的比例都在75%以上。俄罗斯、中国、巴西、马来西亚、墨西哥和意大利等国家则在30%~60%之间。南非不足25%,印度则更低,只有不到10%。

(2)城市化率

近20年来,各国的城市化率是不断上升的。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韩国、俄罗斯、意大利、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已经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率则参差不齐:巴西、马来西亚和墨西哥的城市化率都已在70%以上;南非的城市化率也已经在60%以上,中国的城市化率在50%左右,印度的城市化率则只有30%。

2.能力素质

(1)居民的专利申请数量

图6 1993—2010年各国居民专利申请数量

从图6可以看出,日本的专利申请数量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其次为美国。近几年来,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大幅度上升,上升速度较快的还有韩国。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和意大利的专利申请数量同样可观,其他国家在这方面则显得落后不少。

(2)国内上市公司数量

从图7可以看出,一直以来,国内上市公司数量高居榜首的美国经过一连串的下行趋势后已经被上升势头明显的印度超越,退居次席。日本、英国、法国、韩国、中国、马来西亚、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国内上市公司数量上升明显,数量可观。德国、俄罗斯和意大利的上市公司数量变化不大。巴西、南非和墨西哥的上市公司数量甚至出现下降趋势。

图7 1993—2010年各国国内上市公司数量

三、比较结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一)比较结果分析

经济增长的效率方面,发达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与国家发展类型有很大关系,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大,发展服务业的国家增长率较小,而新兴市场国家和“金砖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普遍大于零。劳动生产率方面,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新兴市场国家和“金砖国家”。中国在这方面明显弱于其他国家,其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小,而且劳动生产率低且增长率不高。

经济增长的结构方面,从产业结构的比较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工业化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非常高,工业化率接近100%;新兴市场国家和“金砖国家”有明显的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较大。投资消费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和“金砖国家”的投资率普遍较高且变动较大,而发达国家的投资率较低且保持稳定。消费率方面则相反,发达国家的消费率较高,“金砖国家”也在不断上升。金融结构中,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优势,“金砖国家”也在不断赶超。国际收支中,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拥有发达的进出口贸易,因此,进出口总额位居前列且不断增长,发达国家则排位较低且基本保持稳定。中国的工业化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均不足,为各国最低;投资消费结构中,投资率最高但消费率最低;金融结构的上升非常明显,发展较快;凭借进出口贸易使国际收支位于前列。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中,各个国家由于受世界经济变化的刺激都出现过明显的产业波动。在失业率方面,“金砖国家”之一南非拥有最高的失业率,发达国家也拥有较高的失业率,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较低,且稳定。中国的稳定性较高,产业波动和失业率均较低且稳定。

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中,发达国家的福利水平普遍较高,且增长速度缓慢。新兴市场国家与“金砖国家”均有较高增速,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国家议会妇女席位比例与各国的男女平等程度相关,因此发达国家与其他国家没有明显的区分,而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比发达国家明显优于其他国家。中国在福利水平方面明显较弱,但这方面的发展速度迅速,在公共医疗卫生占比上中国在“金砖国家”中明显较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妇女席位占比适中。

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方面,无论是耗电量、能源使用量,还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和PM10,发达国家对资源的利用效率高,对环境的保护效果明显,环境污染小,而其余国家在资源利用上效率不高,对环境的保护不够,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严重。中国每1000美元GDP耗电量较高且现阶段呈现上升趋势,对能源的使用效率较低,不过现阶段呈现下降趋势,在对环境的保护上中国还是任重而道远,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空气质量差,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

国民经济素质方面,发达国家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互联网用户比例均高速上涨,城市化率有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快速赶超发达国家,在专利申请数上发达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较大。中国在互联网比例与城市化率中与发达国家差距大,而专利申请数量和上市公司数量都在不断上升且与发达国家差距小。

(二)政策建议

中国在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国民经济素质方面表现较优,但其他方面与发达国家甚至其他“金砖国家”的差距较大。我们需要通过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优化增长结构、提升福利水平并加大资源环境保护使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以此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通过对六个维度的比较,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是集约型增长的必要条件[7]。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可以减少法律的不确定性,抑制短期行为,更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可以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提高市场的生产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可以提高企业对长期投资的意愿,而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就属于长期投资,因此有利于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促进政府干预的加剧,而政府的过度干预会造成市场行为产生扭曲,企业为获取政治关联,而投入更多的资金在政治关联方面,从而削弱了企业的技术成长能力。当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时,在制度缺陷的影响下,教育、科研的发展相对落后,企业不能雇佣到充足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储备不足容易导致粗放型经济增长;金融的发展也会相对滞后,不能提供有效率的融资支持,从而影响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另外,在一个规则不完善的国家,未来的不确定性更高,企业短期行为更严重,作为长期行为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的动力更弱。

2.优化经济增长结构

(1)建立高效率的融资制度

为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能够配置到效率高的部门,必须建立高效率的融资制度。由于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不完善,资金的配置效率低,因而抑制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也阻碍了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8]。

(2)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且在过程中使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9]。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3)促进消费增长

我国的投资率位于各国首位,然而消费率明显不足,低于各国。消费的不足造成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够,影响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我国需要不断刺激消费的增加,尤其是个人消费的增加。可以通过控制物价、减少消费税等手段促进、鼓励个人消费,以提高经济增长的动力。

3.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完善社会成果分配

我国现阶段公共医疗发展缓慢,农村医疗设施落后,“看病贵,看病难”是公共医疗面临的最大问题,同时医患矛盾也在不断加剧。因此,我国需要加大建设社会公共医疗卫生设施,完善公共医疗体系,解决医患矛盾,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由于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因此,我国现阶段需要尽快推进公共养老制度的建立,设立公共养老机构,健全养老保险体系,鼓励扶持私人养老机构的成立,以此解决养老问题。

4.加大对资源环境的保护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均在不断加剧,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巨大,最主要影响到了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坚决查处小煤窑,规范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开采,减少开采中的资源浪费;鼓励企业、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减少生产使用中的资源浪费和污染物的产生;提高污染排放成本,从根本上减少企业排放意愿;提高政府职能,严密检测环境状况,严格监控环境污染企业,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5.提高国民经济素质

促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需要相应的人才培养、研发力量配置和教育科研体制的支出。集约型经济增长是知识密集型的,没有高端的人才和强大的研发力量,是不可能推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另外,先进的教育科研体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先进的教育科研体制,教育水平就得不到有效提高,人才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人才和研发力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能充分的发挥。由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可知,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国家均具有先进的教育水平,例如,德国、日本、韩国,而“非发达国家”如墨西哥、南非、印度等国的高等教育则比较落后。因此,先进的教育水平对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李俊霖.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与评价[J].生产力研究,2007(8):9-11.

[2]任保平,钞小静,魏婕.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2——中国省区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排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21-31.

[3]魏婕,任保平.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测度及其排序[J].经济学动态,2012(4):27-33.

[4]钞小静.经济增长质量:一种理论解释及中国的实证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9:82-93.

[5]卢万青.经济增长方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关联定位[J].宏观经济,2013(6):34-42.

[6]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4-16.

[7]钟学义.增长方式转变与增长质量提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55-60.

[8]黄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101-105.

[9]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和制度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10(2):58-67.

猜你喜欢
墨西哥马来西亚波动
有你在可真好呀
墨西哥湖屋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新马来西亚十大必买
墨西哥小城街头
墨西哥卡车司机的一天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