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旅黄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从馆配市场看我国图书馆纸质中文图书馆藏建设
宋旅黄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由纸质中文图书整体馆配市场的概况分析,以及各类型图书馆的入藏情况按图书价格、平均复本、新书入藏率、馆藏结构、核心出版社的对比分析可得,我国图书馆应采取以下措施优化纸质中文图书馆藏建设:以文献利用率为导向建立有效可行的馆藏测评机制;将用户需求原则贯穿馆藏资源建设各方面;确定好各个学科的核心出版社和核心作者,等等。
馆藏建设 纸质中文图书 馆配市场
在数字时代,图书馆依然承担着保存人类知识记录、保证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职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信息资源大量涌现,数字阅读虽已成为当今社会阅读的常态和趋势,但纸质图书仍然是人们阅读的主要载体之一。2015年4月,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数据表明,我国仍有“57.2%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1]。可见,纸质图书在图书馆的资源体系中依然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于拥有大量读者群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来说,纸质图书仍然是馆藏建设的重点。本文依据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新书业)采集的全国950家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纸质中文图书采访数据,分析我国图书馆纸质中文图书的馆藏建设现状,并对图书馆纸质中文图书资源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根据国家教育部2015年5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高等院校2 84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 553所(含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校447所,独立学院275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成人高等学校292所[2]。以1所高等院校对应1家图书馆来统计,全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应有2 845家。细分到各类型图书馆,211工程院校馆112家,占到全国高校馆的3.94%,一般本科院校馆829家,占到全国高校馆的29.14%,高职高专院校馆合计1 334家,占到全国高校馆的46.89%;211工程院校馆、一般本科院校馆及高职高专院校馆合计约占全国高校图书馆总数的8成。另据《中国统计年鉴: 2014》的数据显示,我国有公共图书馆3 112家,包含国家图书馆1家,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公共图书馆39家(在下文中笔者将这三大平级类型的公共图书馆统称为省级公共图书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360家,县市级、市辖区、县级公共图书馆等2 712家[3]。
笔者以其中作为三新书业客户的950家图书馆为统计样本,分析了全国纸质中文图书馆配市场的情况,下页表1是各类型图书馆的采样明细构成。
2.1入藏总量变化
2010年,采样图书馆入藏品种数合计55.73万种,2011年猛地增长到69万种,品种数同比增长24%,馆配码洋同比增长33%。从下页图1、图2可以看到,2011—2013年馆配市场增长极为明显,而这其中主要是公共图书馆的推动。受益于国家文化大发展政策的利好,国家对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投入增加,“十二五规划”的前3年,全国的公共图书馆飞速发展,采购量猛增。但到2014 年,馆配市场增速保持平稳。
表1 采样图书馆覆盖率分布
图1 2010—2014年整体馆配市场品种数变化
图2 2010—2014年整体馆配市场码洋变化
2.2整体馆配市场图书价格变化
从图3可知,单册图书平均价格亦稳步攀升,2010年馆配市场单册图书价格为37.71元,到2014年上升至45.95元,5年来上涨8.24元,增长率达到23%,其价格上涨趋势与我国图书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但扣除通货膨胀率,与房价乃至其他消费品的价格相比,图书价格的增幅并不高,可以说,虽然图书定价逐年攀升,但与图书馆的实际购买力相比而言,其实并没有明显增长。
图3 近几年馆配市场图书价格变化
笔者选取高校图书馆中较具代表性的211工程院校图书馆、一般本科院校图书馆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中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作为统计对象,比较分析各类型图书馆的馆藏差异,从而为图书馆采购提供一定的参考。
3.1图书价格
2010—2015年出版的纸文中文图书的价格呈逐年上升态势, 2014年其平均价格同为45.95元。由图4可见,在高校图书馆中,211工程院校图书馆2014年入藏的图书平均价格为57.08元,是各类型图书馆中最高的,该价格远高于当年出版图书的平均价格,其次是一般本科院校图书馆,入藏图书平均价格为47.83元,虽不及211工程院校图书馆的平均水平,但也在当年出版图书价格水平之上,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入藏图书价格则低于整体图书价格水平;与211工程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图书馆相反,省级公共图书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图书平均价格亦低于整体水平,其中地市级公共图书馆2014年入藏图书的平均价格为39.62元,远低于当年出版图书的平均价格。一般而言,出版年份越近,图书平均价格越高,由此可以推断,地级市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仍以前几年出版的为主,因而其新书入藏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同理,省级公共图书馆和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入藏情况与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有相似之处。
图4 各类型图书馆入藏图书平均价格分布
211工程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的图书馆相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来讲,采购经费更多,且211工程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的图书馆以符合学科建设的学术、专著类图书为主要采购对象,此类图书的价格相对较高,而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以入藏大众阅读、职业操作类图书为主,其平均价格相对较低。
相较高校图书馆而言,公共图书馆的受众人群更为广泛,其面向社会各阶层、各学历层次的读者。笔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都以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为目标人群,重点关注对儿童和老人的服务[4]。公共图书馆采购方向以大众阅读类、健康生活类及少儿类图书为主,而这些图书的出版门槛较低,故其平均价格也相对偏低。
3.2平均复本
从各类型图书馆平均采购复本分布(见图5)可知,2010—2014年间各类型图书馆采购复本量持续下降,2014年各类型图书馆的平均复本为2.58册,同比下降3.01%。各类型图书馆中,除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复本仅2.54册之外,其他类型图书馆均高于平均采购复本量,其中省级公共图书馆平均采购复本3.08册,为各类型图书馆之最。
图5 各类型图书馆平均采购复本分布
3.3新书入藏率
新书入藏率反映的是图书馆整体采购中新书品种的占有率,是入藏当年出版新书的品种数与当年入藏总品种数的比值,它是衡量图书馆馆藏更新程度的重要指标。
2014年,950家图书馆新书平均入藏率为38.33%,从各类型图书馆来看(见图6),211工程院校图书馆的平均新书品种入藏率为48.15%,高于整体馆配市场,特别是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暨南大学、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新书品种入藏率均超过当年入藏总品种数的8成。其他类型图书馆新书入藏率在32%左右,均未超过整体市场新书平均入藏率。
图6 各类型图书馆新书入藏率分布
3.4馆藏结构
从各类型图书馆入藏的22大类图书的比例来看(见表2),高校图书馆中的211工程院校图书馆和一般本科院校图书馆对各类别图书的采购比例大致相当;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对工业技术类(T类)图书的入藏比例则明显高于211工程院校图书馆和一般本科院校图书馆,对其他类别图书的入藏比例差别不大。比较省级公共图书馆和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两者馆藏结构十分相似,但是对于工业技术类图书和文学类(I类)图书的入藏比例仍有较大差别。
表2 各类型图书馆对22大类图书的入藏比例分布
工业技术类与文学类图书的码洋份额分别在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中领先。以211工程院校图书馆为例,在工业技术类下细分类别中,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TP类)的图书码洋占工业技术类总码洋的近4成,其次是建筑科学类(TU类)图书,码洋份额为19.95%,排名第三的细分类别为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类(TN类),份额为11.02%。高校图书馆中,211工程院校图书馆对哲学、宗教类(B类)图书,综合性(Z类)图书的入藏力度较大;而公共图书馆中,文化、教育科学、体育类(G类)图书虽没在TOP5之列,但是所占份额也在6.5%左右。
文学类图书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最大馆配类别,以地市级图书馆为例,文学类下细分类别中,小说类(I24类)图书的码洋份额占文学类的34.52%;其次是散文类(I26类)图书,份额为11.95%,排名第三的细分类别为少儿类(I28类)图书,份额接近1成。
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与高校图书馆相比,公共图书馆社会科学类图书码洋更多,份额均在74%以上,而高校图书馆则在63%~66%之间。各类型高校图书馆中,工业技术类图书码洋份额均在20%以上,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更是达到27.03%,而省级公共图书馆与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则在12.5%左右,这也是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中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类图书码洋份额相差较大的原因之一。
表3 各类型图书馆22大类图书码洋比例份额分布
从表3可见,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码洋排名前五的类别不尽相同,其码洋总额均超过该类型图书馆总码洋的6成,但各类别排名有差异。211工程及一般本科院校图书馆前五名类别相同,省级公共图书馆与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前五名类别相同,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则兼收众长,其码洋份额总和也是各类型图书馆中最高的。
3.5核心出版社
表4 各类型图书馆的码洋集中度
从表4可见,各类型出版社中,码洋集中度最高的是211工程院校图书馆,即前10%的出版社码洋份额超过该类型图书馆总码洋的6成,前20%的出版社码洋总额接近总码洋的8成,符合“二八法则”。一般本科院校图书馆与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码洋集中度相差不大。与高校图书馆相比,公共图书馆的码洋集中度相对较低。省级公共图书馆与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前10%的出版社码洋份额合计均未达到总码洋的50%,前20%的出版社码洋份额合计在65%以下。高校图书馆码洋排名TOP100出版社的码洋份额比例合计为73.88%,品种份额比例合计为56.70%,公共图书馆码洋排名TOP100出版社的码洋份额比例合计为61.87%,品种份额比例合计为50.17%。
表5 高校图书馆中核心出版社排行TOP50
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TOP50的核心出版社共有28家重合,表5和表6中灰色填充的是不相同的22家出版社。从出版社的类型来看,高校图书馆中22家核心出版社主要是科技社(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等)、经法社(如中国经济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等)以及医药社(如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而公共图书馆中不同的22家核心出版社则主要是文艺社(新世界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等)和少儿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等)。
表6 公共图书馆中核心出版社排行TOP50
4.1图书馆方面
4.1.1以文献利用率为导向建立有效可行的馆藏测评机制
不管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都需要以满足读者文献需求和提高文献利用率为导向,建立起有效可行的馆藏测评机制,并依据每次测评结果设置下次测评的目标结果,以此来提高文献利用率。目前,各个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尚且充足,“将经费用完”的目标往往优先于“将经费用好”的目标。但图书馆应该未雨绸缪,更多地考虑经费削减时怎样才能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4.1.2将用户需求的原则贯穿于馆藏资源建设的各个方面
了解并满足用户需求是信息服务机构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5]。图书馆可以借助自媒体(微信、微博或者网页等)平台及时掌握读者的第一需求。以微信为例,图书馆可以对微信发布的内容进行阅读量的统计,只有建立在充分了解用户的基础之上,并充分尊重用户的需求,切实贯彻“一切为了用户”的指导思想,信息资源建设才能更加合理。
4.1.3确定好各个学科的核心出版社和核心作者
从理论上而言,同质化和低学术价值的图书同样可以按照主题参数和非主题参数进行揭示和标引。如果不从出版社或作者角度进行限制,同质化程度严重的图书,特别是拼凑的计算机类、经济类、外语学习类等图书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被提供商送到图书馆来。学界和业界可以文献统计学为基础,确定好各个学科的核心出版社和核心作者,以此作为选书的依据之一,从而更加合理地采购真正所需的图书。
4.2书商方面
4.2.1书商可提供专题书目和组合书目服务
书商可尝试提供与某一主题或论题有关的专题书目,但这个专题书目必须全面,最好能包括这个主题下出版的新书和已出版的旧书,如“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类图书。这项服务对想建设自身特色馆藏的图书馆非常重要,但是同时对书商素质的要求较高。此举既能以实训的形式提高书商的专业水准,又能加强与图书馆在相关事务上的磨合。
4.2.2书商要努力建立强大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如果有一个全面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数据给用户共享,那么馆藏建设做得欠缺的图书馆可以借鉴做得好的图书馆,采访人员、编目人员都可以进行交流沟通,探讨相关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三新书业已经建设完成全新的纸电馆配云平台(田田网)。该平台是面向全国出版机构、图书馆藏机构的正版数字资源B2B交易平台,是一个集版权控制、新书发布、销售,图书馆采购和读者借阅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基于该平台,出版方可以上架所有可供正版纸质、电子图书信息,从而将图书销售到全国各地图书馆;图书馆可以一站式挑选,采购来自全国各地出版机构的图书;同时图书馆内注册的读者可以对图书进行荐购;并且建立了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的互动平台,覆盖多阅读终端,支持PC端、安卓/苹果手机、Pad等。作为完全公开透明的馆配服务平台,与其对接的参考文献 :
图书馆之间能够门户互通,从而实现图书馆之间的书目信息互通。高校图书馆和读者可以关注学科领头院校的采访数据,了解学界最前沿的研究和阅读方向,优势互补,从而及时调整自身馆藏,对完善自身馆藏结构大有裨益。同理,省级公共图书馆的采访数据也可以供其他省级公共图书馆及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参考。
[1]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在京发布[EB/OL]. [2015-09-24]. http://www.chuban.cc/yw/201504/t20150420_165698.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2015-09-24].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moe_229/201505/187754.html.
[3]中国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4[EB/OL].[2015-09-26].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4/indexch.htm.
[4]李超平. 公共图书馆的阅读促进活动:重点目标人群与实施策略[J].公共图书馆, 2009(3):16.
[5]高静萍, 徐 萍, 何 静.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存在问题分析[J]. 新世纪图书馆, 2013(3):52.
Collecti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per Books of Library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ibrary Distribution Resources Market
The profile analysis of the whole library distribution resources market of Chinese paper books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arious libraries according to the book price, average copies, the collection rate of new books, the collection structure and the core presses show that libraries in China should tak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aper books: establishing the effective and feasible collection evalu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utilization ratio, putting the user requirements principle throughout various aspects of collec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determining the core presses and authors of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so on.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Chinese paper book; Library distribution resource market
G253
A
2015-10-25 ]
宋旅黄 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4级博士生,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四批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