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天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在国际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历史底蕴深厚,而且有力保障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存续和发展,具有广阔的未来愿景与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底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精髓。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唯物史观深刻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都是历史必然的论点,在此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科学构想。尽管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他们的研究聚焦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理论指导和无产阶级革命等问题,没有更加深入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路径。但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帝国主义时代特征以及俄国国情相结合,通过十月革命建立起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重振经济,列宁带领苏维埃政府通过将战时共产主义调整为新经济政策,大力引入外国资本和技术,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苏联得以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支柱。虽然列宁的英年早逝致使其很多富有创见的理念未能付诸实践,但仍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提供了诸多值得借鉴的闪光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合理扬弃了苏联模式与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不可否认,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及其发展模式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一理论和实践也存在不少缺陷,在根本上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相违背,导致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陷入困境。与之相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一系列具体层面进行了大胆突破和创新。例如,摆脱了僵化教条的计划经济桎梏,建立起更具活力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积极稳健地实行政治体制改革,丰富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废除个人崇拜和领导干部终身制,实现权力更替的有序化、制度化与常态化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吸取借鉴了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启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历程。通过三大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大幅度提升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生活水平,“走自己的路”成为普遍共识。然而党的八大以后,在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下,“左”的错误思想致使理论和实践都出现偏差,并造成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重大挫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陷入困境。对于这一时期的教训,应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继承发扬新中国成立后艰辛探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同时深刻吸取探索过程中失败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得以形成和确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轨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核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以人为本、促进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吸收借鉴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中国未来将“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支撑
一个国家选择何种发展道路和模式,并不是由少数人主观意愿所决定,而主要取决于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基础、社会阶层构成、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
苏东剧变后,绝大多数前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资产阶级多党制,放弃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之特权阶层腐化,社会与民族矛盾加深,最终导致改旗易帜,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随之进入低潮。而中国始终坚守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旗帜。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进入“新常态”,2014年,中国经济实现7.4%的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国内消费贡献度上升,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14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8%,是该年度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几十年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身的发展将是重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坚实保障。
与苏联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居高临下、恃强凌弱甚至肆意干涉他国内政所不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稳步推进重新修正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通过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着眼于重构中国与世界的紧密互动关系,以互利合作共赢为核心,发展战略合作伙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彰显了中国国际战略的新谋划。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帶一路”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开放的,我们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一方面,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贡献了力量。另一方面,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视角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巨大而包容的平台。中国并不寻求建立势力范围或者片面追求私利,而是追求与整个国际社会实现互利共赢,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在维护国际正义和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方面,中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新时代,国际社会需要新机制,不能用旧的组织机构解决未来的问题。中国正在构建与世界各国共赢的格局,推动实现新的国际平衡,在一个现代和进步的国际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内目标。”这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增强了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前社会主义转型国家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制度的信念信心,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辟了崭新的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愿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当下层面集中体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根本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促进了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也为全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具有独特的世界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破了现代化即西方化的神话,破除了“西方中心论”的迷信,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独特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认为,“在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中,引入市场经济的做法把中国重新带回繁荣,并意外地使其回归到传统文化根基上。市场发展促使中国经济增长更追求知识性和创新性。更重要的是,它使中国在与现代世界多样性的转型融合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传统文化的力量。届时中国将不只是世界制造中心,而会是创意与革新的活力之源。”尽管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但能够在西方规则处于支配地位的不利态势下,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并取得阶段性成功,把传统历史文化底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置入社会主义的制度框架中实现理论、制度与实践创新,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其次,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使中国道路、模式和“案例”成为很多国家竞相学习的“世界样本”。然而,“中国道路”绝非谋求为世界提供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普世性真理,而是提倡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近些年来,一些国家盲目照抄照搬西方模式和经验,其结果要么“水土不服”,成为发达国家的依附;要么引发国内动荡,陷入长期混乱局面,它们急于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寻求解决方案。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并非像“华盛顿共识”一样进行对外输出,而在于为人类的共同价值加入新的元素标记,折射出文明多样性,让世界各国从中国的成功中汲取到对自己有利的成分,从中国文化的博大包容中看到发展道路的多种可能,真正将“崩溃论”、“威胁论”转化为“机遇论”。
再次,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以后中国遭遇了100多年的动荡和战火,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绝不会将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当前以及今后很长时期,国际形势都将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地缘政治因素更加突出,局部动荡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和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南北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依然任重道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秉持正确义利观,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正如国外学者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现代世界地缘政治中意义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以GDP总量衡量,今日中国是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再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或许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国家。如果中国成功的赶超式发展继续下去,将会成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不仅由于中国的国家规模,更因为这将是历史上第一次基于本土经济模式而非西方道路的成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责任编辑:郑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