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延峰 艾宪玲
【摘要】随着我国大量高等级路面进入到维修和改造期,就地热再生机组扮演越来越重要,针对就地热再生机组维修与运输问题,设计一款液压顶升装置,既能满足设备大型维修,又能实现自起降功能,实现与拖盘车对接。基于就地热再生机组现场施工问题反馈,根据机组结构特点,为整车设计安装液压顶升机构,本文提出产品设计方案,生成配套方案图纸,应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三维模型,导入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对产品方案进行力学分析及产品论证,最后验证结果满足产品设计要求,实现就地热再生机组结构优化的目标。
【关键词】现场热再生机组;顶升机构;结构优化;力学分析;有限元模型分析
1 引言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已达到相当规模,对于八九十年代的建设工程,目前路面已经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病害,如裂缝、渗水及车辙等现象,道路养护工作扮演愈来愈重要角色。随着国家政策进一步提出节能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再生技术是目前推动养护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和领头羊,在处理废弃料和节能循环利用领域具有明显优势。现在热再生技术作为再生领域重要一员,其核心技术是就地热再生机组和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对于机组而言,设备正常运行能够是就地热再生工艺推广前提[1]。
根据现场施工作业情况反馈,由于就地热再生技术具有高温环境恶劣,工作运行周期长,产品零部件不可避免出现问题,因此,跟踪维修工作是就地热再生技术正常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地热再生机组结构尺寸较大,受一线施工场地制约,特别是出现大修情况,设备调度问题至关重要。基于这方面考虑,本文提出一款液压顶升机构,能够满足设备维修及托运任务,实现产品升级优化。
2 优化方案
2.1 问题阐述
现场热再生技术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混合料,使之能够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用其重新铺筑路面的一套工艺技术,其工艺如图1所示[2]。
基于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工艺,目前就地热再生机组一般包括路面加热机2~3臺,路面铣刨机1台,现场面层再生复拌机1台,后续设备摊铺机1台及压实机2~3台(包括钢轮和胶轮),整体机组在100m左右,施工模式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需要确定,采用全封或局部封路的形式,对单幅车道进行施工,具有施工作业规模大,机动性较差的缺点;由于就地热再生技术以温度保护为前提,现场作业环境恶劣,尤其是高温对油路及电路系统的破坏,设备故障频发,加上机组自身结构特点,为设备维修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本文从设备机动性较差的角度出发,具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提高设备维修工作效率。
2.2 方案提出
本文针对机组机动性差的缺点,根据整车结构特点,设计一款液压顶升机构,安装与车架的两端,其效果简图如图2所示。
图2 方案效果简图
液压顶升机构工作原理:采用工字型设计,分为整体式起升和单端提升两种工作模式,整体式提升适用于整机整体托运的情况,一般用于设备转场,或者机组结构特点不适用拖头的情况;单端提升适用于设备检修工作和便于应用拖头的机组。
结构特点:能够实现横向和纵向伸缩,不影响整体车架结构;
控制系统:采用液压同步控制和单机控制,双向保护,防止车身倾斜造成安全隐患;
3有限元模型分析
3.1 初始设置
模型分析以加热机为背景,本文采用ANSYS10.0软件进行计算。采取空间梁单元模拟车架,并采取相应的简化[,采用顶升机构三维模型进行分析,简化装配缝隙,简化边角处理,简化接触关系。
ANSYS软件组成[3]:前处理模块 求解模块 后处理模块:
力学分析材料理想化假设[4]
○1连续性假设:组成固体的物质不留空隙填充满固体的体积。
○2均匀性假设:固体内各处有相同的力学性能。
○3各向同性假设:在任何一点无论任何方向 固体的力学性能都是相同的
ANSYS分析步骤
○1材料参数设定:采用结构钢材料,弹性模量:E=2.06×1011,泊松比:μ=0.3,质量密度:p=78000N/m3 ;
○2网格划分:采用单元类型20节点三维实体单元;
○3建模方式:顶升机构及车架模型较为复杂,采用Solidworks进行三维建模,导入Ansys中进行预处理;
○4载荷设定:定义车架及顶升机构接触面,由于结构复杂,单独进行力学分析,在承载面添加均布载荷(20t/0.04m2)。
初始条件设定完毕,进入有限元分析[5]。
3.2 结果分析
根据前面初始化前处理,对有限元模型求解结果进行分析,主要通过对顶升机构以及车架力学角度进行论证,从结构形态变化、位移大小、受力情况等方面进行讨论。
图3 结构变形图 图4 顶升机构位移云图
如图3所示,顶升机构受力以后,与初始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纵向支腿发生一定角度倾斜,但是横向支承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在纵向铺垫枕木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
如图4所示,通过位移变形云图显示,综合最大变形位移约2cm左右,变形量在许用范围之内,不会对顶升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图5 顶升机构应力云图 图6 局部受力图
如图5所示,在顶升机构受力负载过程中,其整体结构内部应力较小,最大应力为107MPa,根据材料力学第一强度理论,其许用应力为170MPa,满足材料强度条件。其最大受力点为横向套筒外沿接触处,因此,在后期制造优化过程,应该加强筋板,保护最大受力处。
如图6所示,根据车架整体受力渐变情况效果,显示车架应力最大的部分,在其端部和直接接触部位应力最大,最大应力约为120Mpa,满足材料需用应力。
4 结语
从机组优化角度,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反馈,提出顶升机构优化方案,以加热机安装该机构为受力分析对象,得到以下结论:
1、 通过对顶升机构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应力及位移变形量均在许用范围之内,结构合理,满足该方案实施要求;
2、 通过对车架有限元模型分析,满足力学性能,可以根据现有机组直接进行改装;
3、 从两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结构接触部位,受力较大,因此,设计优化过程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加强,防止出现安全隐患
4、 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可实施性,对设备结构优化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何帆.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适用性研究[J].科技信息, 2013(22).
[2] 庞连南.沥青路面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工艺[J].科技传播, 2010(17).
[3] 马奎兴.有限元及ANSYS软件介绍[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24).
[4] 刘鸿文.材料力学[M].广州建筑, 2004(4).
[5] 宋应发.预应力连续箱型桥梁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J].交通世界, 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