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锐 郭焕龙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升,使得对于建筑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岩土工程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进行相关措施的应用,促进基坑支护工程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其综合效益的提升,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的需要。下文主要就探究了岩土工程基坑支护的重要性以及分析基坑支护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岩土工程;基坑支护;问题;对策
前言
岩土工程是当前建筑行业重要的工程种类,在采用基坑的岩土工程中必须采用加强支护的方法,以便确保支护施工的稳定和安全。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以及基坑工程本身的风险性,必须对岩土工程基坑支护进行认真研究,通过设计、施工的重点环节控制将岩土工程基坑支护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提升,形成在设计理念、施工质量、监测工作上对岩土工程基坑支护工作的全面控制体系,在实现岩土工程基坑安全的同时,确保岩土工程整体的进程和质量。
一、岩土工程中基坑支护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中高层建筑的不断兴起,对于建筑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基坑支护技术得到了长期有效的发展,并被广泛地应在岩土工程建设中。与此同时,新的技术、新版的工艺也不断地出现,大大的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但是,目前的城市建筑一般间距都比较的小,所建设的基坑边缘距没法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有的甚至只有几米的距离。这种情况的存在,非常地不利于基础工程的施工建设,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同时,施工单位也相应地要承担更多的施工费用,延长施工的工期。除此之外,传统意义上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理念、原则和工艺等都已经不符合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在这种设计方案的指导下,出现相应的事故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加强对岩土工程中基坑支护安全性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并促进城市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二、岩土工程中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1.支护结构的设计数据不精准
简言之,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精确地判定基坑支护压力的承载力度,是促进整体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性能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在地理环境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我国岩土工程中对于基坑支护支撑能力的计算,通常是采用的库伦或者是朗肯公式。同时在开掘较为困难的深层基坑工作的时候,其基坑含水率、土质粘连性以及基坑内部摩擦力大小都是随着挖掘工作的展开而不断变化的,所以要计算出准确的支护结构实际受力大小是不容易的。
2.基坑土石取样不准确
在基坑支架结构设计过程中,其前提条件是依照地基土层的需求进行取样对比,确保土质能够达到物理力学中的规定标准,以便更好地完善基坑支护的设计模式。在岩土工程基坑开掘工作中,应切实依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开掘工作,对深基坑进行挖掘取样,具体而言即在有效减少勘探工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减少工程造价的成本投入。同时,因为岩土土质所选取的土样相对复杂而且呈现出不断变化的发展趋势,所以,对于岩土工程中所采取的土质样本,无法全面地反映出土石的本质特性,因而使得工程最后的基坑支护设计工作无法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3.实际施工与施工设计间存在较大差异
在岩土工程基坑支护施工中,深层搅拌桩的水泥掺量常常不足,这就会影响水泥土的支护强度,进而使得水泥土发生裂缝,另外,在实际施工中,偷工减料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基坑挖土设计中常常对挖土程序有所要求来减少支护变形,并进行图纸交底,而实际施工中往往不管这些框框。这往往就会造成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分析实际施工与施工设计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有:1)施工企业一味追求速度和利润最大化,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赶进度、强行施工等,在施工过程中频频出现质量问题。2)施工设计人员设计的方案欠妥。由于施工设计方案都是按照假设施工设计的,因此,不能排除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存在方案不切实际或不妥的地方。如一些设计人员受传统设计模式的影响,在设计中没有对基坑开挖施工进行空间问题处理设计,还沿用传统的以平面应变问题的模型。导致在实际施工中难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综上所述,造成实际施工与施工设计脱节现象的原因,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均负有相关责任。
三、岩土工程中基坑支护工程的对策分析
1.加强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及设计理念的优化
现如今,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我国在基坑支护技术上已经积累很多实践经验,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为建立健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建议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专门机构对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和评价。对于基坑设计人员的资质应有明确要求,不具备设计资质的人员或单位不能从事基坑支护设计工作。基坑支护设计人员应加强自身的素质的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包括选择技术参数取值的准确性、适用性,加强基坑支护理论研究,对于基坑变形的控制设计等。另外,实践离不开理论,设计理念对施工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对设计理念进行优化,是提高施工质量的有效方法。改变以往不合时宜的传统设计方式或土压力计算方法,根据具体要求和情况,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设计体系。例如,進行基坑施工时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如土体卸载会造成周边建筑、地下结构以及管线等偏移或沉降。因此,在进行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周边环境进行勘察,制定出操作性强、并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严格遵守“先撑后挖、开槽支撑、严禁超挖(或欠挖)”的原则,尽量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在施工过程中实时观测和监测
在岩土工程基坑支护工程中,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的内容包括:基坑边坡的变形观测、及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观测等。通过实时观测可对土方开挖和支护有及时的了解,有效分析对比实际施工与设计方案间存在的异常情况或偏差,以便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和方案。除此之外,应加强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监测,完善监测的警报系统,防范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另外,为预防突发事故,并能及时处理,应建立基坑支护工程的应急处理预案,以尽量减少或避免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及经济损失。例如,在基坑开挖中,若对地下水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除了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注意施工相关技术技巧之外,还应综合施工环境和条件,制定一份科学的应急预案,力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尽量降低和避免事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3.加强基坑支护的技术研究
基坑支护技术的高低对于岩土工程具有重大影响。加强基坑支护技术的科研研究,对提高基坑支护技术具有重要作用。众所周知,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对科研质量的优劣有重大影响。因此,应加大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内力的实测和研究,积累相关的实测数据。同时,总结不同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下的施工工艺经验,形成一定区域一定条件内基坑设计的标准,并将已有的定性经验形成定量的计算方法,真正提高基坑支护的设计及施工质量。
结语
综上分析,上文主要针对岩土工程基坑支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讨论,总之,岩土工程基坑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在施工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此在整个基坑支护施工操作中,要想为基坑支护施工提供安全保障,那么就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影响基坑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科学的设计方案,从而保护基坑支护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玉茹.深基坑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煤炭科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