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娟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转运中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急诊转运过程中护理措施。结果:10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2例在转运过程中死亡、占2.0%,98例安全的到达急诊室接受治疗,占98.0%,为患者抢救争取了时间、转运时间7~10min,平均(8.53±2.31)min。转运过程中血压波动25mmHg 4例,心率波动15 次/min 3例。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經过抢救后,进一步对症治疗,转运是重要环节,转运过程中完整、细致的护理必不可少。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急诊转运;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95-01
多发伤就是指身体2个或者2个以上的组织或者器官受到严重创伤,一般这些损伤都是在同一伤因打击。多发伤主要特点为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休克率高等,当多发伤患者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ies Severity Score,ISS)大于15时,有13%的病人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受到严重损伤的患者会直接引起机体全身性炎症反应,这种原发损伤可称为“第一次打击。对于突发严重多发伤患者急症科治疗为第一步,患者在发生现场到医院以及患者检查等转运方式至关重要,转运是否合适和护理措施采取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安全。本文收集我院10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分析急诊转运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00例,其中男73例,女27例,年龄在15~75岁,平均(45.12±5.23)岁。ISS评分15~70分,平均(37.89±23.51)分。患者从现场到急诊室时间5min~5h,平均(2.56±1.25)h。受伤原因:交通事故43例、坠落跌倒32例、斗殴伤25例。经过检查损害脏器个数2~5个,平均(3.27±1.47)个。
1.2研究方法
严重创伤患者急诊转运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①转运前转运前先电话联系需行检查的部门或接收病人的病房。如需使用电梯,同时联系电梯运管班,确保急诊电梯在要求的楼层等待病人,以减少中转和等待的时间。转运前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状况、气道状况、填写急诊病人转运单,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暂时不予转运,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评估而定。②转运途中必须准备简易呼吸气囊、氧气枕,带有人工气道并有机械通气的病人接上转运呼吸机以保证转运途中的安全,在更换上转运呼吸机前必须测试与检查呼吸机的性能,正常运转后才能更换呼吸机。③保证转运途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护、血压监护的持续性,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采取必要的措施,并且在转运途中必须维持静脉通路,保证转运途中有足够的备药。对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要做充分的估计,途中需用的急救药品和器械的准备由医生决定。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在转运前必须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充分评估气道通畅程度确保途中的安全,转运时将病人的引流管夹闭,如胃管、胸管、导尿管等,防止引流液反流。同时安置好管道的位置,保证足够的长度,防止滑脱。⑤头颈部外伤病人需用颈托,颅内压增高的病人需镇静,躁动的病人要做好适当的约束防止坠床、拔管等各种意外的发生,转运病人的途中推车一定要慢、稳,上下坡时、转弯处、进出电梯要注意安全。⑥转送全程由负责该病人治疗的医生、护士以及护工一起进行,以保证途中安全。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行组间t检验。取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0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2例在转运过程中死亡、占2.0%,98例安全的到达急诊室接受治疗,占98.0%,为患者抢救争取了时间、转运时间7~10min,平均(8.53±2.31)min。转运过程中血压波动25mmHg 4例,心率波动15 次/min 3例,这些病例在转运过程中均采用相应对症治疗纠正。
3讨论
多发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常表现为多种器官或者组织损伤,由于多发伤严重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此时机体处于全面应激状态,其数个部位创伤的相互影响很容易导致伤情迅速恶化,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而危及生命。多发伤的主要死亡原因大多是严重的颅脑外伤和胸部损伤,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多发伤的三个死亡高峰:①出现在伤后数分钟内,为即时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脑、脑干、高位脊髓的严重创伤或心脏主动脉等大血管撕裂,往往来不及抢救。②出现在伤后6-8h之内,这一时间称为抢救的“黄金时间”,死亡原因主要为脑内、硬膜下及硬膜外的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及股骨骨折及多发伤大出血。如迅速及时,抢救措施得当,大部分病人可免于死亡。这类病人是抢救的主要对象。③出现在伤后数天或数周,死亡原因为严重感染或器官功能衰竭。无论在院前或院内抢救多发伤病人时,都必须注意预防第三个死亡高峰,所以抢救准备应该做好,并且在病情可控制转运过程中做好一切转运过程中病情预防准备。
病人转运过程前应该做好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设备的准备,主要包括氧气、静脉通路、蓄电注射泵、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皮囊、气管插管箱、呼吸机、抢救药箱等,转运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需要加强急救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4-5],以防转运操作不当,影响救治工作,预防意外的发生,所以做好转运前、转运中的每个细节对于患者急救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刘华波,于 敏.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对比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6):1353-1355.
[2]甘 晓.两种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J].重庆医学,2014,43(19):2495-2497.
[3]袁铁英,张 力,曹秀香.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转运中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8):1586-1588.
[4]华敏峰, 吴静. 住院病人院内检查转运流程管理与风险规避[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21): 1934-1936.
[5]叶慧萍, 施春芳, 陆金英. 危机管理在ICU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J]. 医院管理论坛, 2012, (12):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