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颂容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病人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手术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分别为(16.98±1.52)分、(9.97±0.31)分,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分别为(16.86±1.56)分、(13.50±1.16)分,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满意程度要明显地比对照组患者高(100.0% VS 91.67%,P<0.05)。结论:有效地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安抚急诊手术病人的心理,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急诊;手术;心理状态;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93-02
在治疗急诊手术病人的时候,由于长期或者激烈的呼吸困难、疼痛以及造成的各种不舒服感等,会让病人觉得极大威胁了其生命。此时病人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行动迅速以及药到病除。因为身体疼痛会让病人失去理性和冷静,若未能让其得到满意的治疗与护理,病人亦将认为委屈,严重者会出现愤怒而造成纠纷[1] 。所以在急诊手术病人实施正确、有效心理护理干预非常关键。本文笔者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手术患者共120例,探讨急诊手术病人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手术患者共120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58.2±7.9)岁。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护士做好病房的卫生,使用小型加湿器对病房的湿度调整。在病人的视线范围把钟表安置,从而保证病人间观念清晰,从而调整好病人的作息时间。②心理护理。护士向病人讲解疾病的发病因素以及治疗护理时的注意事项,让病人对于其自身的病情大致了解,向病人接受中医疗仪器作用以及使用必要性,从而使病人的心理压力减轻。护士多跟病人沟通和交流,鼓励病人将心里不适诉说出来,护士此时认真地倾听,并适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护士说话应尽量地平和,使病人觉得护士是為他考虑,从而增加病人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若患者正采用气管插管或者机械通气未能说话,护士应仔细地观察病人的手势和表情,从而了解病人的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尽量给予满足。③伦理干预。护士在清洁病人的身体时候,应尽量地将其身体裸露时间降低,从而保护病人的自尊心。
1.3 评价标准
参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判定;运用自拟的护理调查表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1.4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程度对比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分别为(16.98±1.52)分、(9.97±0.31)分,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分别为(16.86±1.56)分、(13.50±1.16)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见表1。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满意程度要明显地比对照组患者高(100.0% VS 91.67%)。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把急诊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分为下列几个类型:①焦虑。清醒后病人会怀疑其自己的病症以及治疗效果,同时经济负担的加重,会使病人发生焦虑的情绪。②恐惧、紧张。危重病人不是病情较重,就是突遭意外,急诊病房会使病人感觉到一股沉闷的气氛,病人会由于担忧其生命安全而常常出现恐惧不安以及紧张无措的情绪。③自我形象紊乱。体位约束和封闭病房环境,加上在护理时病人的自尊心受损,这些都会使病人的自我形象紊乱,严重甚至发生自伤的行为[2-3]。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分别为(16.98±1.52)分、(9.97±0.31)分,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分别为(16.86±1.56)分、(13.50±1.16)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满意程度要明显地比对照组患者高(100.0% VS 91.67%)。综上所述,有效地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安抚急诊手术病人的心理,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花红. 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1,2(27):15-16.
[2]周小明. 探讨手术室护理中的心理护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6(8):23-25.
[3]于海英, 秦玉丽, 夏士艳, 等.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26(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