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例产后大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

2015-10-21 19:58马红霞王瑞雪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护理

马红霞 王瑞雪

【摘要】 目的总结8例产后大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7例成功,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介入治疗是抢救产后大出血的理想方法,做好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介入治疗(TAE)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76-02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病情来势迅猛,目前仍是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快速输血、补液,应用止血药和升压药物以及针对病因采取加强子宫收缩等—系列措施控制出血,当治疗无效危及产妇生命的情况下,常需通过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子宫次全切除术来快速止血。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患者不易接受。我院将介入治疗成功地应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年龄25~34岁,孕周36~40周,7例单胎,1例双胎,产后出血约2000~3000ml,经传统方法治疗无效后予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1.2方法休克患者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在血管数字减影(DSA)机的引导下,采用seldingerS技术,在局麻下经右侧股动脉插管,随后将4.0或5.0FCobra管插到腹主动脉分叉上2-3cm处,经高压注射器注入血管造影剂泛影葡萄胺,行右侧盆腔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髂内动脉栓塞术(IIAE)或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用带抗生素的明胶海绵栓塞动脉,经DSA造影成功后,同法栓塞另一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成功后退出导管,局部压迫止血20分钟,加压包扎。

1.3结果7例产妇经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后活动性出血停止,1例无效后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经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后痊愈出院。

2护理

2.1心理护理 产后出血来势凶猛,危及生命。护理人员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给予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向患者解释介入治疗的优越性,消除担心失去生育能力等恐惧心理,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

2.2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产后大出血患者往往有休克的表现,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以补充同等血量为原则;为病人提供安静的环境,保持平卧、吸氧、保暖。

2.3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 TAE并发症较少见,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有子宫体、臀部的疼痛及中等程度的发热。严重并发症如:卵巢功能障碍、术中出血、误栓、感染等,虽然少见,也应在临床工作中得到足够重视[2]

2.3.1局部出血 局部出血是最常见的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上应注意:祝患者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卧床期间应避免使腹压增加的行为,如咳嗽,大小便时需用手压紧穿刺点,以免增加穿刺口压力,导致出血的发生。

2.3.2发热因组织缺血,部分坏死组织吸收而致发热。首先向患者说明发热的原因,缓解患者心理紧张的情绪,解除患者的顾虑。体温低于38.0℃时无需特殊处理,嘱患者多卧床休息多饮水,监测体温4次/天。当体温超过38.5℃时,监测体温6次/天,体温超过39℃时可辅助行物理降温如冰袋或温水擦浴。并适当运用退热药如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30分钟后及时复测体温。

2.3.3皮下血肿、淤血

2.3.3.1皮下血肿常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其原因为术后过早活动,无法耐受24小时肢体制动及自身凝血机制差有关。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告知术后平卧、肢体制动、沙袋压迫穿刺处的重要性,预防血肿发生。

2.3.3.2皮下淤血其原因是因为加压包扎时用力过大,绷带包扎过紧,患者较肥胖时容易出现。护理:包扎时压迫止血的面积切忌过大,用力要适中,绷带包扎不可过紧,以能伸进一根手指为宜。

2.3.4疼痛TAE最突出的症状为疼痛,是因动脉栓塞后相应缺血水肿所致、包括子宫部位和臀部的疼痛,一般持续3-7天后消失。术后应给予患者安慰、解释,教会一些放松的技巧或采取其他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对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者遵医嘱使用镇痛剂。

2.3.5术后密切观察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足背皮肤的色泽、温度、感觉、肌力、肿胀程度等,注意观察穿刺的肢体有无“5P”症:疼痛、麻木、运动障碍、无脉、苍白[7] ,以防止发生血管栓塞。

2.4 大量输血的护理 近年来,通过对创伤时大量失血患者的研究表明,大量出血患者越早输入新鲜冰冻血漿预后越好,因此建议对产后出血2000—5000 ml的患者,输入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应按-6:4的比例,如出血超过5000 ml,这一比例应提高至1:1。对于大量输血1000ml以上,按医嘱静脉输入10%葡萄糖酸钙。

3 总结

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指导下将可塑介入导管直接插到出血血管进行栓塞的技术。所用栓塞物为明胶海绵颗粒或PVA颗粒,可将出血动脉从末梢开始栓塞至主干,闭锁整个动脉管腔,阻断血流,可以迅速而彻底地止血[8]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止血快、疗效肯定、可保留子宫的优点,成为替代子宫切除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地保守性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做好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肖兵,熊庆.产后出血诊疗进展。实用妇产科志,2010,1(26)

[2]严宇,孙江川,常淑芳.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2010,2(26)

[3]钱丽萍 1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穿刺处血肿的护理[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4)

[4]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27-433

[5]毛燕君,许秀芳,杨继金.介入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21-227。

[6]谢宗贵,程永德.妇产科介入治疗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1-91

[7]陈春林,刘萍.妇产科放射介入治疗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29.

[8]单鸿,罗鹏飞,李彦豪.临床介入诊断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231-233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方法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