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2015-10-21 19:58许桂玲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肠梗阻护理

许桂玲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炎症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56例,分成两组,每组28例,观察组进行营养支持护理和胃肠减压护理,对照组进行一般腹部手术后的护理,观察并且比较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经过严密的腹痛腹胀观察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均痊愈,第1周内治愈6例,第2周内治愈8例,第3周内治愈8例,第4周内治愈6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0.8d。对照组28例患者护理干预,痊愈24例,4例出现并发症现象,治疗时间上第1周内治愈4例,第2周内治愈6例,第3周内治愈10例,第4周内治愈8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4.8d,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期间进行严密的观察,合理有效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病程、提高早期炎性肠梗阻治愈率及减少再次手术率。

【关键词】早期炎症;肠梗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66-02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是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这种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是因为腹部手术的创伤引起的,或是腹腔内炎症导致肠管壁炎性水肿、增生、渗出、粘连所引起的机械性和动力性都存在的一种梗阻,为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1] 。其临床表现为患者腹痛症状不明显,多为胀痛,绞痛少见。因症状不明显,常被忽视,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对于预后造成极大的威胁[2] 。本文总结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56例护理临床资料,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術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32-69岁,平均41岁。本组病例均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出现肠梗阻临床症状.出现时间为术后4-16d,平均8.2d。将56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8例。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一般腹部手术后的护理,观察并且比较其护理效果。

观察组进行营养支持护理和胃肠减压护理,给予基础护理、胃肠减压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及药物护理。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百分比,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2结果

观察组所有患者经过严密的腹痛腹胀观察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均痊愈,第1周内治愈6例,第2周内治愈8例,第3周内治愈8例,第4周内治愈6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0.8d。对照组28例患者护理干预,痊愈24例,4例出现并发症现象,治疗时间上第1周内治愈4例,第2周内治愈6例,第3周内治愈10例,第4周内治愈8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4.8d,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炎性肠梗阻是人体在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它的特殊性,处理的方法也和其他肠梗阻截然不同。由于患者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透而形成的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让腹部手术创伤广泛分离肠管粘连、长时间的肠管暴露以及其它由于手术操作所造成的肠管操作。患者的腹腔内炎症就像无菌性炎症,如腹腔内积血,积液或其他能够导致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的残留。这种肠梗阻既有机械性因素,又有肠动力障碍性因素,但无绞窄的情况。

留置鼻胃管期间每天在鼻孔处滴石蜡油1次,避免胃管损伤鼻黏膜。密切观察肠胃功能,若梗阻缓解时,则停留置胃管。若12h后病情仍稳定,则可试进少量流食,如米汤、果汁等,忌牛奶、豆浆等以免导致肠胀气;1d后无不适,可进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等,后逐渐恢复至软食,务必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总之,以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忌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本组患者均禁食,利用鼻胃管及时吸出胃液,减轻胃肠道内压力,避免加重肠梗阻或发生吻合口瘘。严密观察记录胃液量、颜色及性质,为补充液体提供依据。置管期间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以防口臭、口腔感染及咽部局部水肿与疼痛。对于腹胀明显的患者,采用每次约500ml不保留肥皂水灌肠,肛管插入需要10-15cm,肥皂水浓度为0.5%,温度为3O-40℃,速度缓慢,以免刺激肠黏膜,发生肠穿孔,嘱患者保留半小时或一小时后排便,来充分软化粪便,以利于排出,灌肠后腹胀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注意肛门、直肠、结肠手术后的病人,有排便失禁的病人均不宜作保留灌肠。由于所有患者长期禁食及胃肠减压,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甚至有部分病人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所以本组患者均行腔静脉置管和胃肠外营养支持,以维持患者内环境稳态,纠正营养不良,减轻肠壁水肿,促进肠蠕动恢复。在纠正电解质紊乱后,再进行营养支持,从经脉中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输液时要严密注意输液量及速度,保证药物及营养的供给。

由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术后早期恢复阶段的并发症,患者通常认为使病情恶化,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学历、职业等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和讲解疾病知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心理压力,鼓励患者配合治疗与护理。

综上所述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期间进行严密的观察,合理有效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病程、提高早期炎性肠梗阻治愈率及减少再次手术率。

参考文献

[1] 张霞,李绮君,蔡小泳.早期炎性肠梗阻1O例肠外营养护理体会[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1):70-71.

[2] 白志芳,褚静茹,韩湘华,等.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95-1496.

[3]莫立荣,易石坚,李兰兰,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3):101-102.

猜你喜欢
肠梗阻护理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肠梗阻如何治疗?必须要做手术吗?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