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人吸氧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对策

2015-10-21 19:58丁倩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动脉血导管氧气

丁倩

【摘要】 目的:了解冠心病人吸氧状况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14.3月我科住院56例吸氧病人随机调查,了解吸氧状况特别是拒绝吸氧原因及护理干预。结果:56例中拒绝吸氧38例,原因在于噪音、鼻塞、干燥、异味、心理障碍、经济负担。结论:给予护理干预后让病人愿意吸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吸氧;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51-01

吸氧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作用是肯定的,但在实际临床运用中却差强人意,现我们对我科2014.3月住院期间需要吸氧的56例病人进行调查,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冠心病人56例,均需要吸氧,拒绝吸氧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在45—82岁。初中文化程度20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8例,最高文化程度大专。吸氧方式均为中心供氧的鼻导管吸氧。

1.2方法:以直接询问病人或陪伴的方式记录统计

2.结果

2.1知识缺乏,不了解吸氧的目的及重要性,认为是身体不舒服时才需要,很多病人症状稍缓解就拒绝吸氧,或是空气中都有氧气也能满足需要,有的甚至认为吸氧是垂死的表现。

2.2 吸氧方式不对,长期吸氧会导致鼻塞鼻干等不舒适感,或是鼻导管橡胶味的刺激,以及有时中心供氧漏气噪音干扰影响休息。

2.3 经济负担,吸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间长见效慢,并且冠心病病情反复,大多又是老年人节俭思想严重,再遇儿女不愿治疗的就更觉得吸氧不值得。

3. 护理干预

3.1 加强吸氧相关知识宣教,特别要抓住对病人首次介绍的机会,一般病人首次均能接受,不愿接受的多为既过吸氧不愉快或自觉症状不重的。护士要运用沟通技巧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宣教,让病人充分认识吸氧对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性。特别是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经常发现病人擅自调高氧流量,认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或是症状稍有缓解就停止吸氧,护士也要及时纠正。另外冠心病患者饱食后,较容易出现心悸,所以饭后也应该氧疗。运动时会消耗大量的氧,对于缺氧很敏感的冠心病患者来说,运动前后也是应该进行氧疗的。教会患者如何正确、安全、舒适的进行氧疗,向其说明氧疗的基本常識、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问题等。氧疗的科普教育应贯穿整个氧疗过程。

3.2 改观吸氧方式,提高吸氧舒适度,提高病人氧疗依从性

(1)减轻吸氧不适感,采用双鼻导管吸氧,双腔鼻导管吸氧相对细而柔软,且结构呈对称分布,两个通气孔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减少气体对鼻腔黏膜损害,戴在双耳上对病人吃饭,翻身无牵绊。

(2)消除氧气异味,除每日定时更换湿化瓶蒸馏水及氧管外,吸氧前可冲大流量除去密封在袋里的塑料味,并可在湿化瓶中加入用纱布包好的菊花、茉莉花等祛除异味。

(3)降低吸氧噪音,随时巡视病房发现有漏气情况及时纠正,定期检查氧气装置,如有因吸氧影响同病室病人休息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病床,提供人性化服务。

(4)湿润鼻咽部,长时间或者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会导致患者鼻咽干燥甚至鼻腔出血。加温湿化氧疗,氧气温度控制在30℃~35℃,接近人体鼻腔温度,氧气湿度也相应提高,这种充分温化湿化的氧气流经呼吸道时,患者感觉舒适,避免吸入干冷气体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患者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提高氧疗效果。

3.3 取得家庭支持,解决费用问题。护士应该深入病房,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了解实际困难,同时嘱病人要配合医护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减轻住院费用。

4.小结

通过护理干预,38例拒绝吸氧的冠心病人中,32例均能重新接受吸氧,进一步提高冠心病人吸氧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菊文.心血管患者吸氧状况调查及相应护理策略[J]医学信息.2013.26.3(106)

[2]石兰萍.吸氧病人的舒适护理.[J].护理研究 .2004.18.7(1163—1165)

猜你喜欢
动脉血导管氧气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动脉血与静脉血相互转化的演示方法
急诊患者动脉血与静脉血清血钾的相关性分析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飞机高压导管布置探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
GREEN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