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晓玉
【摘要】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总结116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结果:未发生褥疮和护理不当等。结论:脑出血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指导,适时给予心理疏导,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残程度的关键。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42-01
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该病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较高,是脑卒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如不及时采取合理治疗护理方法,终会导致患者死亡和致残。做好脑出血的护理在整个治疗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对疾病预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脑外科于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治疗脑出血患者5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16例,全部来源于脑外科。其中:男66例,女50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83岁。住院时间最长75天,最短15天,平均48天。
2 护理措施
2.1 急性期护理
2.1.1 在急性期要保持患者安静,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及不必要的检查,患者头部要稍垫高并用冰袋冷敷,以防止再度出血。
2.1.2 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勤吸痰,定时翻身,要给与氧气吸入。可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吸入呼吸道造成患者窒息,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3次,张口呼吸者以湿纱布盖住口鼻,防止发生口腔感染或腮腺炎;每天用盐水擦洗眼睛,或用湿纱布遮盖,并按时涂眼膏。
2.1.3 必要时作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术,能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呼吸。
2.1.4 保持静脉补液通畅,宜予静脉留置针,必要时PICC置管。滴注甘露醇需加压使滴速保持在约120滴/min,有效控制脑水肿。
2.1.5 昏迷患者需要安置鼻饲管,以利抽吸胃内容物,防止呕吐引起的窒息。若无消化道出血可予胃管内补给营养品及药物。每日从胃管给予营养素6~8餐,每次量≤200 ml,保持电解质平衡,维持营养及适当的出入量。留置尿管,記入尿量。
2.1.6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心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保持血压稳定和心功能正常。
2.1.7 要重视基础护理,防治泌尿道、呼吸道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
2.1.8 各项护理操作的时间要集中,避免对患者多次刺激;保持室内清洁、安静,经常通风换气,减少陪客和探视。
2.2 慢性恢复期的护理 患者病情稳定后,要及时功能锻炼和语言康复训练,即可开始床上肢体活动,一般先从被动活动开始,随着运动功能的恢复逐渐减少辅助量,直至患者能完成主动运动,配合给患者加强肢体的按摩、针灸或理疗。从发音器官开始到发单音节、单词,认人、物、字,数数等。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让患者跟着说,或让患者反复听日常用语的磁带,以强化语言刺激,逐渐恢复语言功能。
2.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3.1 预防肺炎和尿路感染 由于患者意识丧失,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或消失,口腔内分泌物痰液不能咳出等均能引起吸入性脑炎。可将患者仰卧位头偏向一侧,痰多者给予吸痰,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吸痰管要清洁、消毒,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同时为了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要每隔2~3 h给患者翻身拍背1次,以刺激呼吸道,使肺膨胀。脑出血患者大部分伴有尿潴留或尿失禁,对此,应在无菌操作下行留置导尿管,尿管要定时开放,并用生理盐水500 ml加庆大霉素冲洗膀胱每天1~2次,导尿管应每周更换1次[1]。
2.3.2 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保证抑酸、抗酸药物和粘膜保护剂及时、足量的应用;密切观察鼻胃管吸出物颜色及便血情况,做好胃肠道监护,插入胃管,可定期定时检测胃液pH或作24h胃pH检测,并定期检测粪便隐血;若病情许可,鼓励早期进食,以中和胃酸,增强胃肠粘膜屏障功能。
2.3.3 褥疮的预防和处理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营养差、体质消瘦,易形成褥疮,每隔2~4h给患者翻身1次。骨隆突处垫以气圈并加用布套;床铺应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污染汗湿的被服,对受压部位要给予热敷或局部按摩,已形成褥疮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并予以理疗。
2.3.4 预防下肢深部血栓形成 应抬高下肢,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用电刺激仪刺激腓肠肌,以循环驱动器或节律性正压或负压驱动仪均能有效地促进肢体循环。术后病情稳定时可加强肢体主、被动活动。鼓励病人及早做踝关节和股四头肌活动,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早下床活动则同样显得重要。术后穿有压力差的医用弹力袜亦起到循环驱动作用。必要时应用药物如小剂量肝素预防。
2.4 心理护理 脑血管患者常因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而产生痛苦、绝望、焦虑、自卑等心理,对治疗缺乏信心,应尊重患者的人格,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耐心地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掌握患者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除恐惧、悲观情绪;向患者讲述同种疾病患者的预后,多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健康教育 治疗护理过程中,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介绍饮食宜忌;在协助患者功能锻炼时,要让患者了解掌握运动要领,教会家属配合患者进行功能运动的方法。出院时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饮食要清淡,日常保持适量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指导家属继续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语言康复训练。
3 结果
本组患者共116例,住院时间最长75天,最短15天,平均48天。经上述护理措施,出院时均能翻身,无一例褥疮和护理不当或意外发生,72例能独立行走,42例能借拐杖行走,生活基本能自理,2例能起坐。
4 体会
通过实施以上护理,从中体会到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指导,适时给予心理疏导,在整个疾病的治疗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应当有高度的责任感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士不仅要认识到职责,而且要认识到她们职业功能的限制,若无医嘱,不予推荐或给予医疗处理,护士在紧急情况下可给予医疗处理,但应该将这些行动尽快地报告医生[2]。治疗护理过程中,减少各种刺激,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和操作,避免情绪波动。定期检测血压,戒酒及忌食肥甘厚味是预防脑出血发生及再发的最重要方法。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保持心情舒畅,做好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康复训练,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率高于脑梗死,但当患者从急性期抢救存活后,肢体躯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经过医护人员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指导,通常均比脑梗死要恢复得好[3]。
参考文献
[1] 郭晓莉.脑出血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5):359-360.
[2] 冯忠堂,董峻,张瑞宏.医学伦理学[M]. 第1版.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176.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33-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