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云
【摘要】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及人群提供的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士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必要性、主要内容、服务对象、常用措施,明确社区护理在客体方面和主体方面的特殊性,从而指导社区预防、保护、促进方面的工作,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社区;护理工作;特殊性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97-01
社区护理是适应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而逐步发展的,因此,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近几年的社区护理实践的对比,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理者,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了解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这对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概念
1.1 社区护理的基本含义。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宣传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服务。
1.2 社区护理工作的必要性。一是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区保健需求;二是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社区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三是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结构扩大化,一对夫妇应照顾4位老人,这就需要“简、便、廉”的社区护理服务;四是目前医疗费用高居不下,居民难以承受,加之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这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1.3 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预防、保护和促进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是指防止疾病和伤害的发生,具体体现在社区门诊及家庭病床等护理服务和参与周期性体检、消毒、防疫、预防接种等保健活动上;二是保护是指保护居民免受环境中有害物质的侵袭。具体体现在担负社区签订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禁止公共场所吸烟、检查饮水和食品卫生、限制社区居室装潢环境污染等卫生管理工作;三是安排一些活动促进社区居民健康,具体体现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一些全面健身的有益活动以及宣传计划生育和一些卫生保健常识上。
1.4 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即为社区范围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和每一个公共卫生场所。
1.5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模式。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社区服务站型,指由卫生行政部门直接领导,由当地医院派出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深入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居委会的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项任务;二是社区服务中心型,指在当地医院内成立社区服务中心,承担所辖地区居委会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三是社会参与型,指由城区等街道办事处牵头,基层医院派人指导,由居委会人员、离退休医务人员、短期服务培训人员及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初级卫生保健站。
1.6 社区护理工作的常用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采取教育措施。教育是给居民提供信息,鼓励他们自愿改变其生活方式,向健康化发展。如教育居民如何选择符合健康要求的膳食方法和体育锻炼方法;二是采取策划措施。策划是一种比较强烈的规劝方式,即通过一些护理活动来减少环境中导致危险的因素。如对疾病的预防注射、对餐馆的食具消毒检查;三是采取强制措施。强制是运用强迫的方法。如法律规定不准虐待老人、儿童、传染病的隔离、禁止吸入有害化学物质。社区护理要运用这三种措施来保护居民,防止疾病及伤残,促进健康。
2 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2.1 社区护理客体方面的特殊性。社区护理是一种公益型服务,它不同于医院护理工作,医院护理的对象是患者,而社区护理对象是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以及一些公共场所。因此,社区医护人员是深入到社会基层,直接面向社区居民群众的;关系多样,社区服务对象又是相对稳定。由于社区居民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同时,社区居民年龄结构和健康状况不同,其护理需求也不一样;区别一般,社区服务对象应突出重点。预防保健,扩大了社区护理服务的内涵。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而进行长效式的护理活动。
2.2 社区护理主体方面的特殊性。一是以健康为中心,要求社区护理机构具有“多功能”。二是以群体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成为“全科护士”。社区护理的基本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而不单是个人和家庭。三是以“独立”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具有自主性。医院护士经常是在医嘱下进行工作的,而社区护士则因社区护理工作的管理层次少,工作范围广,经常处于独当一面、单独执行任务的状况。四是“以人为本”,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3 社區护理工作特殊性的指导意义
3.1 指导社区护理预防方面的工作。一是社区护理应认真执行上级部署的卫生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主动与卫生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加强联系,定期汇报工作。做好各项登记、记录和统计工作。各项资料报表应及时、准确、完整上报、并分档管理。二是建立和完善社区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有效防止差错事故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必须明确各类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值班、交接班、巡视、查对、差错与事故防范和登记报告制度、药品管理、抢救、传染病管理和报告、治疗管理制度。将社区护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积极开展社区预防工作。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卫生防疫、计划免疫、食品性、慢性病等预防工作。四是正常开展社区医疗工作 平时注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必要时开展家庭病床、家庭护理以及相关的服务事项,并做好危重患者入院前初步急救和转运工作。
3.2 指导社区护理保护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时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对传染患者进行疫源地管理及流行病学调查,检查指导集体单位的消毒隔离工作;及时准确掌握接种对象,并督促其按时接种;开展免疫效果监测活动。二是注重开展孕产妇和婴幼儿的系统管理。做好围产期保健宣传指导;组织社区妇女病查治工作;及时做好新生儿建册访视及母乳喂养指导。三是注重加强社区的卫生管理。在社区公共场所做到禁止吸烟;加强社区内饮水、饮食和食品的卫生检查,严格执行有关卫生标准,并做好有关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汇报;正确引导限制社区内居民污染室内外环境的一切装潢以及添置家具涂料上含铅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3.3 指导社区护理促进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加强社区内卫生健康的宣传和培训。二是乐于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三是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爱好习惯,利用晨练等机会,动员居民参加练健身操、跳健身舞、打太极拳等活动。四是指导社区护理完善机构和人员培训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夏泉源.社区常见疾病护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
[2]周莹.社区护理概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