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优化急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对策研究

2015-10-21 19:58李永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护理方法护理质量

李永

【摘要】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输液也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因此护理工作者必须了解各种不良反应的表现、多巡视、多观察,才能保证输液的正常进行。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成为现代临床护理技术探索工作的重點。

【关键词】急诊输液室; 护理方法;患者健康;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67-02

门急诊静脉输液是医院门诊输液室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展示医院的风貌,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输液室是门、急诊各科病人接受治疗的主要部门 ,是护患关系易产生摩擦和冲突的区域,所以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我们相信,只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真正做到认真、仔细、周到,凡是预防在先,护患纠纷就会大大地减少,差错事故就会杜绝。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门诊行静脉输液的患者120例,年龄2~84岁,男62例,女58例。呼吸道感染33例,支气管炎29例,肺炎30例,肠炎28例。学历大专及以上46例,中学及中专36例,小学及以下38例。除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活动性肝炎,恶性肿瘤,手术及有精神病史和精神疾病家族史等患者。

二研究方法

在患者门诊输液前,建立登记表,由主管护士与患者建立档案追踪并详细了解和观察输液相关情况。观察的问题包括:疼痛,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休克,发热,皮疹,恶心呕吐,静脉炎,出血,液体外渗及其他不良反应等。

三优化急诊输液室的方法探究

(一)输液前的护理

输液前的护理尤为重要,护士要热情主动与患者交流,详细询问病情,有无过敏史和特殊要求等,起到语言安抚的作用。同时,向患者讲解输液方面的相关知识,说明输液药物的名称和作用,输液总量及大约需要的时间;讲解输液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让患者对整个输液过程有全面详细的了解。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消除患者的一切顾虑,为输液治疗营造一个良好的心态。

(二)对服务理念进行更新

首先,对原有的服务理念进行更新,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现代服务理念,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全程的输液护理服务,所有工作的开展都要贯穿“服务患者,方便患者”的思想。环境也要进行人性化的设置,可以让患者感受到温馨、舒适,通常情况下,可以在输液室设置专门的座位输液区及卧位输液区,以对不同程度病情的患者需要进行满足[2]。在门急诊输液室设置专门的便民服务台,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多的服务,让患者可以真正的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及爱护。

(三)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在整个输液流程对患者进行健康方面的教育,并运用媒体对关于健康方面知识的录像进行播放,发放关于保健、健康常识的卡片,张贴一些温馨的小告示,合理的运用各种宣教模式进行宣教,使病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医学保健常识,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四)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给予患者更多的服务选择,让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妥善的对医疗服务进行选择,可以选择在门急诊输液室的接待处设置醒目的告示栏,将当班护理人员的照片、职称、资历等公布在宣传栏上。患者可以按照宣传栏上的资料,或者是依靠之前的印象,具体的进行选择,让最信得过的护士对自己进行服务,这样既可以调整护患关系,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其工作积极性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五)设置专门的输液配制中心

通过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组建医院的输液配制中心,在符合相关操作条件的环境下对液体进行配置,使静脉注射的安全性进一步得到提高;加强相关方面的安全防护,避免医务人员被某些特殊药物所伤害;对静脉注射的药物按照严格的药物标准进行配制。这样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加药负担,留有更多的时间照顾患者,对护理服务进行改善。

(六)对输液流程进行优化

建立相关的制度,使输液流程程序化,发放座位牌,设立接药岗位、配液岗位及输液岗位,都需专人进行负责。患者将所用药物移交给接药护理人员,经准确核对后,领取座位牌到指定的位置等待,输液护理人员再依次执行操作,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也避免了错误的发生。

(七)建立起弹性的排班制度

建立起弹性的排班制度,在就诊输液人员相对较少时,可以安排当班的护理人员及早的下班或进行适当的休息,同时需要在相关的排班表上进行记录。若出现了突发事件或输液患者较多时,可适当的增加在岗护理人员,使当班护理人员的力量得到加强,对人员不足的矛盾进行缓解。

(八)对病人输液区进行适当间隔

按照不同的条件及标准对输液区适当的进行间隔,这样不仅可以尊重病人的隐私,而且还可以对院内的交叉感染进行预防。在传染性病毒多发的时期,可以将易传染病毒携带者与其他患者进行分开的治疗,可减小传播的范围,对其他患者健康进行保障。这样也有利于在输液室人数较少的时候,对输液区域进行空气消毒,从而对输液室的环境进行改善,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本研究显示,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疼痛,穿刺失败,皮疹,出血,发热等。尽管一些输液不良反应难以避免,但是,只要护理工作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适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注重心理护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主动接受患者的监督,把输液反应减低到到最低限度,从而保证静脉输液中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面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患者人数多、护理人员不足、空气污染严重、护患矛盾突出等现状,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起加以解决,如:对服务理念进行更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善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流程等都显得十分必要。这样不仅可以改善以往患者多、等待时间长等护理方面的缺陷,还可以为患者创造干净整洁的医疗环境,不断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赵珮伶.新形势下门急诊输液护理的现状及优化对策[J].理论前沿,2014(09)

[2]季瑾.优化护理流程在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1)

[3]严爱华.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在门急诊输液室实施的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3(16)

猜你喜欢
护理方法护理质量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分析
癌痛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肺挫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综合防治的护理
脑外科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