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对精神病患者便秘的作用

2015-10-21 19:58华雪梅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便秘精神病护理

华雪梅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对精神病患者便秘的作用。 方法 选取住院的90例伴有便秘的精神病患者,通过调整作息、饮食习惯、加强心理疏导等措施,观察患者便秘改善情况。结果 90例便秘的精神病患者通过多种护理措施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 护理可有效的缓解精神病患者的便秘症状。

【关键词】精神病;便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31-02

便秘是指糞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在不用通便药时完全排空粪便的次数明显减少等,上述症状若同时存在2种以上时,可诊断为症状性便秘[1]。便秘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可致患者头痛、乏力、食欲不佳、腹胀、腹痛及消化不良等,也可影响精神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本观察研究通过对便秘的精神病患者采取多种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9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疾病诊断标准[2],住院时采集病史无便秘病史;无引起便秘的消化性系统等疾病史。(2):便秘的诊断标准:排便干结、不尽感或每周排便<3次[1];其中男60例,女30例,男女比例约为2:1,年龄18~60岁,年龄43岁±13.5岁。

二、研究方法

1.每天当班护士跟踪患者大便情况,并做记录,包括病人的用药情况如药名、剂量、服药时间、饮食、生活习惯等。确定引起便秘的原因及便秘的情况,并记录大便的间隔时间、性状;并提出护理措施。

2.护理措施

2.1 严密观察,及时发现 :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因素等原因,多有认知功能障碍,无法自身诉说无法大便,间隔时间。有些老年患者自身排便反射不敏感或无法控制,也无法告知护士大便情况,因此需护理人员严密观察,仔细询问和检查,评估便秘的情况。对精神症状严重,无自知力,尤其是年老体弱的患者,同时服用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物、住院时间较久的患者应多关心,每日询问排便情况,对表达不清者进行护理体检,如定期检查患者的腹部或询问陪护人员,在服药期间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腹痛、腹胀要及时询问,了解有无便秘及便秘的程度。

2.2 心理护理 经常与患者沟通、关心、安慰患者,耐心解释;告知患者便秘是一常见的症状,也是服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是肠道的功能性障碍,一般不会引起死亡等严重后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及思想顾虑。多鼓励患者自行排便,如症状比较明显,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寻求帮助,以免大便干结,时间长了无法排出,引起肠梗阻等并发症。

2.3.生活及饮食护理

1)加强护理,给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多饮水,多吃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蕉、叶子菜等,可服用蜂蜜或腹部按摩等,督促患者及时排便,无便意时也可去排便,以便形成定时排便习惯。

2)了解各种抗各种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记录患者用药前后的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便秘等不良反应,及时干预处理,长时间不排便引起腹痛、腹胀等症状或肠梗阻等并发症。

3)适当运动 告诉患者适当的运动可增加肠蠕动和肌张力,促进排便。根据患者的自身身体状况,指导患者参加适当的活动或运动。每日定时组织患者进行室内外活动,如散步、打球、做操等。

4 合理使用药物:根据病情选用不良反应小的抗精神病药物,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治疗量,使患者逐渐适应,并宜在饭后服用,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及便秘等副作用的发生。如病情需要无法更换药物或停药,如仍发生便秘,可根据便秘的轻重不同,给予改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缓泻剂或润肠通便药等,促进排便,也可采用针灸、温水坐浴,温肥皂水溶液灌肠保留或开塞露塞肛后自行排便,口服甘露醇、酚酞、番泻叶、大黄亦有效果,但可引起腹痛等不良反应。必要时可应用结肠透析液治疗。便秘严重时可诱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痔疮出血,严重者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造成猝死,因此,应积极避免长时间不排便,及时干预,改善便秘情况。

结果

90例精神病患者,住院时无便秘病史,无相关的肠道疾病史,服用氯氮平、氯丙嗪、氟哌啶醇、舒必利、奋乃静等药物后出现便秘症状,伴有腹胀、腹痛、食量减少等表现,通过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减少用药的种类、剂量或给予积极的护理,患者参与,部分患者适当使用通便药,症状均有不同的改善,轻型患者便秘消失,无一例发生明显的腹痛、腹胀等不适,无一例发生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便秘等不良反应症状。

结论

由于药物等多种因素,便秘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是比较常见的,便秘可导致患者头痛、食欲不佳、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同时还可引发其他症状,如痤疮、暗疮、肠梗阻、诱发心血管疾病等,极大的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同时引起患者精神病症状加重。因此尽量选用抗胆碱能及镇静等副作用小的药物,使药物副作用引起的便秘减少到最低限度[3,4]。由于精神病人是特殊的群体,我们医护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多询问多观察患者情况,多关心患者,多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多饮水、适当运动,帮助病人了解疾病,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减少便秘的发生[5]。对于有便秘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年老体弱、长期卧床、认知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智能发育不全的患者应重点观察、重点护理,多帮助患者翻身。在药物治疗时,督促患者多参加合适的运动,同时合理的膳食,进行定时排便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预防和减少便秘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服药的依次性和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43-1945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14

[3] 王玉婷,范红兵,王萍,等.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1):92

[4] 梁绮霞,陈志坚.精神药物致便秘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5,12(12):539

[5] 严小萍.老年人便秘结肠透析的护理48例.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31

猜你喜欢
便秘精神病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完形填空专练(五)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精神病
生大黄脐疗对COPD稳定期合并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